↑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书写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在无边的(kuàng)  ⑴  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téng)   ⑵   着的是雨的精魂……

    人生要经得起疼痛,有时候,疼痛虽然难 (rěn)  ⑶ ,却也可以烘焙出历久 (mí)  ⑷  新的芳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3)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

    (6)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                         ”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7)古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作者离愁别绪的名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6分)

    1.⑴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火烧赤壁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4分)

    成语:          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2.英国著名作家笛福代表作品是《鲁滨孙漂流记》。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80字左右)(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材料一】2014年3月1日晚,十余名暴徒手持长刀,从昆明火车站站前广场、临时候车室、临时售票区到第一售票大厅,一路杀戮,无辜的乘客纷纷被砍倒。当公安民警到场处置时,暴徒仍持刀顽抗。短短12分钟,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

    【材料二】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媒体声明,“以最强烈的言辞”谴责1日发生在中国昆明火车站、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伤的恐怖袭击事件,呼吁将恐怖袭击实施者、组织者、资助者和支持者绳之以法。安理会向“这起非常丑恶的恐怖袭击”的受害者及其家人,以及中国人民和政府表示最深切的同情和慰问。

    【材料三】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俄总统普京向习近平致慰问电,“强烈谴责这一令人发指的行为”。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新闻局发布消息称,俄总统普京就昆明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慰问电。

    【材料四】3月2日晚,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微博称,美国谴责这一可怕且毫无意义的在昆明的暴力行为,向死难者的家人表示哀悼,并向所有被这场悲剧殃及的人们致以慰问。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后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4分)

    2.【材料一】中暴徒的行为令人发指,你作为在校生,请就校园安全问题结合你校的实际,提两点合理建议。(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18分)

    ⑴令人魂牵梦萦的苏州水,不但有“身外水天银一色”的湖,而且有“细雨垂杨系画船”的浩浩长河。在水乡泽国的世界里,最能滋养文化和蔚藉乡愁的,却是那幽深寂寥的水巷。

    ⑵水巷之美,如小家碧玉,婉约动人。水巷是一条水做的丝绸,摆动在水光波影中,丝绸便有了生动的体态,鲜活的灵魂;摆动在如水月光里,嫦娥见了也会生移居之心,她若下得凡尘来,停驻桥头,对着那被苏州水浸润的水中月,一定会惊叹天下人间何其相似!感叹良夜美景奈何天!

    ⑶水巷之美,凝聚了石桥的厚重,古城的深幽,历史的沧桑,文化的苍凉。从横架水巷之上的石拱桥上走过,谁能不留恋地向银灰的水面探看呢?那无尽的遐思,皆随着那无穷的水舒缓地向前流去……

    ⑷水巷是城市的经纬,水是流动的梭子,日夜在对着老房子“当户织”,一双双无形的水样柔手,在做着人间天堂里最美丽的工作:把水光织进去,把天光云影织进去,让古城光润起来,清幽起来。

    ⑸水巷是古城心头鲜活的弦索,阳光的柔手轻轻一弹,清清亮亮的,便是一首无韵的诗,诗中有石拱桥斑斑驳驳的千年心事,有乌蓬船上莲蓬的清香,也有苔痕陆离的石驳岸与流水的低语;而那斜风中带着淡淡忧愁的细雨,似时光老人变幻出的千只圣手,把水巷这支弦弹得水雾氤氲,枯藤和古树听闻后不禁为这泪湿绿衫。老房子是水巷细雨永恒的知音,雨点打在水面的明快声音,在它们听来,却显得荒凉而又遥远,仿佛勾起了无数温风淡酒风味的乡愁。

    ⑹我曾设想过要走遍苏州的石驳岸,尽赏古城的溟蒙烟水,览遍水巷的幽雅和精致。但是我又深知,水巷之百态,如同昆曲的典雅之美一样,须细细把玩,慢慢回味的。于是,我放弃了对水巷一览无遗的痴想,从此相信与水巷的相亲相近要讲究因缘际遇。有一回,从某个曲曲折折小巷子里转出来,我迷失了方向,巷子尽头唯有一条水巷横亘于前,如一匹银练,让我心动神飞。逝者如斯夫的水啊,你为什么不能化为指归的路呢?当年为幽怨的龙女传书的柳毅,也许就是先从井底游入曲折多致的水巷,然后才通江达海,直抵龙宫的吧。还有那浣纱的西施,她常浣纱的绿水,被她的纤手秀心赋予了灵气,从山村流到水郭,流入千百条水巷;胭脂红粉,衣香鬓影,仅为一时之风尚,而那澡雪精神的活力,和让人荡气回肠的“吴越春秋”故事,才是水之骨,风之剑。举一勺,可知江河万里;扬一舟,便是碧波万顷。苏州水的精魂,活在水巷的潋滟波光里,也活在枕河人家古意盎然的老房子的倒影里。

    ⑺苏州如果没有了柔柔漫漫的水,源远流长的文化也就干涸了;如果没了曲折有致的水巷,也同样会文衰百代,书香断绝。若水巷不存,那古老的灯笼酒幌,雨丝风片中的画舫,低门短巷中令人销魂夺魄的笙歌,亦只能随风而去,声影俱消。那“清如许”的古典文化,无不源自这幽幽水巷的活水。水巷便在“风清月白坐弹琴”的弹奏者身边,每每会升腾起一缕缕怀旧的芳香。那明瑟的水波把水的韧性,水的光泽,水的柔情,融入如怨如慕如思如泣的琴声里。何止是如诉琴声与水巷缘近,就是丹青圣手也对水巷情有独钟。一位风景画家说,桥和房屋在画作中皆为纵横之色块,唯有水才使整个画面蕴含勃勃生机。诚哉此言!

    ⑻水巷,是吴文化的精魂,更是苏州人生命中的琴弦!吴宫烟冷水巷深,浮舟泊岸梦有痕,醉心水巷寻幽者,唯有漫溯更深处,方解其中真味。只有不倦启航,才能在桨声灯影里,在江南烟雨中,圆一个已萦心二千五百年的水之梦!

                                    (作者:谈建国)

    1.请为上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

    2.第⑷段说“一双双无形的水样柔手,在做着人间天堂里最美丽的工作”,仔细揣摩后思考:

    ⑴这“最美的工作”指的是什么?(3分)

    ⑵请根据你的感悟,对该句简要进行赏析。(4分)

    3.联系文章的第⑴段,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⑸段的内容。(3分)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读完本文,你如何理解水巷对于苏州和苏州人的重要性?(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14分)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百家争鸣】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引自互联网)

    【权威调查】2010年、2011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 度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2010年

    4.25本

    0.73本

    16.78分钟

    12.07分钟

    2011年

    4.35本

    1.42本

    14.85分钟

    16.64分钟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书虫心声】

    我在椒江生活了也有将近12个年头,千禧年在椒江买房,从此安家落户。那个时候,椒江还有“二三子”书屋,还有位于人民医院门口的青山书屋,还有位于锦江百货二楼的席殊书屋。这些年来,经济是越来越发展了,马路是越来越宽了,但是这些民营书店却一家接着一家倒闭。青山书屋关门的时候,我还没有太大的感觉;席殊书屋因为承受不了锦江百货高昂的租金,从十字马路商圈迁移到商业街口,又试图在开发区新开的台州杭州大厦购物中心另起炉灶,最后还是以关门黯然收场,现在,终于轮到了这家“千禧书店”。

    《一代宗师》里,章子怡饰演的宫二先生有一句台词:“武学千年,烟消云散的事儿,我们见得还少吗?凭什么宫家的就不能绝?”套用这句话,这些年来,各地实体书店陆续关门的消息,我们见得还少吗?北京的万圣书园关门了,厦门的光合书店关门了,当年遍布全国的席殊书屋也大多烟消云散了,凭什么千禧书店就会万年长青?

    (摘自新浪微博《一条路和一家书店之殇》)

    【它山之石】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 本。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摘自《宁波晚报》《现代金报》)

    1.什么是碎片化阅读?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2.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碎片化阅读往往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很多外国政府对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大量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

    C.从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3.阅读上述材料,推断民营书店衰弱的若干原因。(4分)

    4.阅读【它山之石】,结合前几则材料,说说你获得的启示。(至少两点)(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4分)

    鹧鸪天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词的上片描写春天的景象,有哪两个词用得非常传神?(2分)_________   __________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__________   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处        (2)乘奔御风

    (3)猛浪若          (4)望峰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0分)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夫没者岂苟哉           ⑵见舟而

    ⑶问没人               ⑷故凡不学务求其道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你从文章中感悟到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请以“误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书写(5分)

    根据作文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