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4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2 题,作文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当代文学的时代诉求

    中国当代文学呼唤有生命力和免疫力的文学。真正的文学,能提供高端的精神果实,是充满信仰和爱意的,是温暖的文字,是开启心智和净化灵魂的,是具有免疫力的。文学成为作家生命的自然流淌,作家的思想、情感、生命活力在文学中得以延宕、再生。

    任何文学问题都源于现实问题,任何现实问题都蕴涵着文学问题。文学反映现实,现实烛照文学。文学是时代的证言。文学应该自觉地表达人类生存的困境,这种困境既来自于人类生命存在的“生存”问题,也来自于人类生命存在的“发展”问题。发展的极限追求冲击着人类生存的底线,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积淀中形成的生存信念和发展理想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全球化”问题和“物化”问题。“全球化”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无边的背景和宏大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让人们倍感渺小与虚无。“物化”问题直击人的精神和心灵,物成为衡量和评价人的有效尺度,物成为文学的表征世界。

    文学也应该自觉地反映当代社会思潮,在人类自我意识的文化表达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传统社会重视“思想中的现实”大相径庭的是,当代社会以强调多元、相对与虚无的方式消解了传统的“绝对确定性”。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构成当代人类所面对的深刻的文化危机。“英雄”谢幕与“神圣形象”的消解成为这个时代特征,如果从文化层面来说,就是“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精英文化的失落”。“扁平化”“平面化”“媚俗化”“市场化”成为时代文化的主题词,文学也无可逃避地跌落到这个巨大的泥潭中。问题是,文学如何从这个时代的泥潭中跋涉出来,以一种理性的姿态来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评论家李建军在谈到“中国当代小说最缺少什么”这个问题时,他给出的答案是“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缺乏可爱、可信的人物形象”。李建军从文学性的角度来谈当代小说的缺失问题,是很有道理的。但笔者以为,文学社会责任问题同样值得重视。文学社会责任是人们对于文学存在合理性的一种当然诉求,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其意义绝不仅限于文学领域,亦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先进文化的发展、民族优良传统的弘扬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密切相关。

    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使命,应该包涵这些命题:一、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多元化的时代发展问题。作家对时代的感性直观与理性把握,是文学的应有之意。当然在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方面,文学必须摆脱“时代”和社会的束缚,必须超越阶级、性别、信仰以及族群的狭隘性,进而达到世界性和人类性的高度,否则,就很难成为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经典作品,也很难对广大读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二、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普遍的社会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普遍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微,从中可以窥视出时代发展的气息。三、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中国人民崇尚和平的愿望。和平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最真诚的梦想。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和平”承载着太多的民族苦难和悲剧人生,尤其是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更能说明问题。中国人民历来是向往和崇尚和平的,中国文学应该表达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深刻领悟。四、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和谐中国”。和谐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共同基础。没有和谐就谈不上发展与进步。文学是人类情感与精神的共同的场域,文学让我们心潮激荡,感慨系之。文学不仅仅要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塑造和引领新的时代精神。五、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个人梦与中国梦”。无数个“个人梦”就汇集成了“中国梦”。“中国梦”又是我们“个人梦”得以实现和起航的“精神场”。

    文学永远也不会脱离它生成和反映的时代,文学的时代诉求是文学意义生成的重要内涵。文学反映时代,是时代发展演变轨迹的见证,是思想着的时代的镜像。

    (2016年06月13日 《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反映现实,现实烛照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应呼唤反映时代、关照社会现实、有生命力和免疫力的文学。

    B.文学应该自觉地表达人类生存的困境,因为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积淀中形成的生存信念和发展理想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C.由于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全球化”问题和“物化”问题,直击人的精神和心灵,让物成为文学的表征世界。

    D.文学反映时代,是时代发展演变轨迹的见证。文学也应该自觉地反映当代社会思潮,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代社会强调多元及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因此,“英雄”谢幕与“神圣形象”的消解成为这个时代特征。

    B.文学应从“扁平化”“平面化”“媚俗化”“市场化”这个时代的泥潭中走出来,以一种理性的姿态来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C.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作者认为中国当代小说最缺少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物形象,缺乏可爱、可信的人物形象。

    D.应该强调和重视文学社会责任问题,因为文学社会责任是人们对于文学存在合理性的一种当然诉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文学要表达多元化的时代发展问题,就必须摆脱“时代”和社会的束缚,创作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经典作品。

    B.普遍的社会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微,从中可以窥视出时代发展的气息,因此,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这一人生观、价值观。

    C.和平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最真诚的梦想,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中国人民崇尚和平的愿望。

    D.中国当代文学应该表达“和谐中国”, 应塑造和引领新的时代精神,应该表达“个人梦与中国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葘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魏书称阶谏曰:“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文帝践阼,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阶疾病,帝自临省。后阶疾笃,遣使者即拜太常,,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子嘉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桓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B.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C.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D.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推举孝悌之人和廉洁正直之士。《陈情表》作者李密就曾被举荐为孝廉。

    B.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

    C.阼是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的台阶,用来借指帝位。践阼,是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后指帝王即位。

    D.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之“崩”。“薨”,是用来称诸侯或大官的死。普通老百姓的死称为“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阶受孙坚的举荐入仕,后来孙坚战死,桓阶为了报答提携之恩,不惧危险,向刘表请求为孙坚治丧。

    B.桓阶劝说太守张羡在官渡之战中支持曹操,并准确地预见了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袁绍覆灭的结局。

    C.毛玠、徐奕为人刚直少同党,对丁仪等不友好,多次出言攻击他们,全靠桓阶调解才保全他们。

    D.曹仁被关羽围困,徐晃救援未成。曹操想亲征,询问群臣意见,群臣认为非亲征不能解围,唯独桓阶反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

    (2)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吃西瓜  冷清秋

    不了,真不了。打个嗝,全是西瓜味。

    你不好意思说你撑得弯不下腰, 够不着地上的工具。这怎么说得出口。

    可怎么能怪自己嘛。大热天,恰又口渴。也不是没吃过,没今儿这般敞怀罢了。最主要还是心里舒畅。做这行,形形色色啥人没见过,可这么热情善良,见面就递着西瓜和笑脸还是头一遭。

    原本是拒绝的。组里也规定维修人员到客户家不许吃东西,可眼瞅着那堆积的笑意从皱纹里一圈圈漾出来,托西瓜的手不停颤抖,总觉得不接过来吃掉,就对不住人家。好在吃进肚子里,组长看不见,他也不能扒开嘴检查不是。违规就违规吧。

    当然是喜欢的。能不喜欢嘛?那么甜,那么爽口。但天地良心,大口解决的原因绝不是贪图好吃。是想快点结束好干活。组长给制定计分制。上门维修一户一张积分卡,月底按劳付酬。这耽搁下去的可都是自己的钱。三两口吃完,你抹下嘴去找工具。

    可对方显然误解了你的意思,又一块递了过来。你说不吃,伸出的手一挡,西瓜跌在地板上。正尴尬,对方却拾了起来,掌心蹭蹭再次递给你。盯着地板上的印迹,你的心里直犯嘀咕,接与不接都不是。得亏斜过来的那只手夺了去放在一边。

    “噗嗤”一声儿你忍不住笑了,想起乡下的娘。娘就这样。小时候你吃饺子掉地上,娘叨叨着捡起来围裙上蹭蹭继续朝你嘴里塞。小么,也不知嫌弃,仍大口大口嚼地得劲儿。

    又想起昨天那户。当时就要脱鞋进门来着,怕弄脏了地板,但是人家皱眉掩鼻连连摆手,并递过来塑料袋,示意你套脚上。你想说经常洗呢不臭。

    可终究没说,说那干啥,没意思。

    都吃啊。你憋半天说出来的却绕了道。你总是不会拒绝。

    你吃,你吃。年纪大了吃不得这些呢。眯着眼,蜷在那儿的他温情地望,让你想起幼时经常放牧的那只老绵羊。

    递过来的瓜瓤都触到了鼻子尖。你寻思,放回去谁还会吃啊。就这样“为难”着自己一块接一块。

    眼瞅着就快完了,她居然一弯腰从桌下又抱一个来“咔嚓”成了两半。

    脑子里“嗡”一声,腿就软了。搁谁抗得住啊?自进门嘴就没让闲。就是再盛情难却,可毕竟肚子的需求有限啊,它已经在向你告饶了。难不成还要继续“为难”不成。

    不了,真不了,你摆着手。头发花白的她还不及你的肩膀高,正孩子般扁着嘴,盈着泪,和你对视。

    你不自在。求救似地扭头望向屋里的另一个主人——那只老绵羊。他正卖力地摆弄着那风扇,颠过来倒过去地研究。你觉得好笑,说实在的若不是怕擅自脱岗会被投诉,你一刻都不想再呆下去了。

    你踢踢脚下的工具箱。“咔咔”两声,老绵羊惊醒般站起来。你个蠢婆娘,老让人家吃什么西瓜啊,去,去端碗绿豆汁。老太婆哦哦地应答着去了厨房,你吐了口气。

    要抓紧时间了,不然这么久还没回去,被组长扣分可就糟了。

    然而, 你却发现其实已经不需你动手维修了——那风扇分明已经转了起来。可不是么,这呼呼飘来的风。你骤然想起刚才一直默不作声摆弄的他。真是笑话,来就吃西瓜,啥也没干,被人家抢了“生意”了。

    这是个阴谋!不然干嘛一直拖延时间骗人吃西瓜。

    啊啊,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吗?跳着脚涨红着脸的你无限惶恐。你不知道为什么惶恐,似乎是为了积分卡又似乎又不是。但可以明确,你愤怒了,发火了。

    汗津津的钞票就是在这时递来的。

    被烫了似的你一下子跳开,嚷嚷着问做什么?做什么?这算什么?什么毛病啊……

    哦哦,脑子上的啊,每年都买西瓜啊……儿子像你这般大,会修电扇,都是那地震……他语无伦次地说着,去掰她拽着你衣襟的手。

    她却不管不顾地念叨着伸出一只手来抚你的脸。指尖碰触那刻,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风,柔柔的,手糙糙的。徐徐拂来,整个心尖都颤巍巍地疼。

    又仿佛回到幼时,躺在田野里,蓝天下。酸酸涩涩的物质涌出来之前,你抓起了工具箱。

    不就吃西瓜么,明天我再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叙述维修工上门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意外情况,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问题形象地给出了答案。

    B.全篇采用纵式结构,以“吃西瓜”为线索展开情节,细致入微地传达了“你”这个小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C.作品用“你”称呼小说中的维修工,选择的是老太婆的视角,维修工的一举一动都不肯错过,突出老人观察的细腻。

    D.“昨天那户”让脱了鞋的维修工套上塑料袋,与眼前老人的表现形成对比;但老人的过度热情也让维修工愤怒发火。

    E.由于儿子死于大地震,老人便把对儿子的爱转移到了维修工身上,对他有了非同一般的情感,这表现了老人的善良。

    (2)小说中的“你”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有大量出色、传神的细节描写,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4)对维修工的“遭遇”,小说结尾才揭开谜底,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曾国藩——从“中人”到“完人”的追求(节选)

    湘乡流传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偷在房梁上等着曾国藩熄灯睡觉好下来偷东西。曾国藩在背一篇文章,怎么也背不下来,小偷都等急了,跳下房梁说,你真笨,我都背下来了。你还背不下来,然后拂袖而去。此笑话显然是后人杜撰,但故事透露出曾国藩的脑袋,可能确实不是很灵光。这个资质平庸、又出身普通、成长于偏远深山之中的小孩,最后怎会出将入相成为儒学大家呢?

    曾国藩曾在家书里说:“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句话体现了他“尚拙”的人生哲学。

    在日常生活上,他“笨拙”地坚持他的日课十二条: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比如他要求自己每天读《廿三史》二十页,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还有他从三十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到他61岁去世,也不间断。在战争上,他不像孔明一样有很多锦囊妙计,用的也是笨拙的计策。他以“扎硬寨,打硬仗”而著称。湘军主动攻城时,如同巨蟒缠人一样,用一道一道的壕沟把这座城市活活困死。他们攻城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往往是一年、两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挖壕沟。安庆、九江、天京,都是这样打下来的。他曾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战争生涯一是“屡败屡战”,一是“艰苦卓绝”。

    曾国藩做事靠的是自己执著坚韧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信念。那曾国藩树立的是什么样的信念?遇到困难时又如何勉励自己去实现目标呢?

    曾国藩有一联自箴,耐人寻味: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这副对联说的是他勉励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吃苦和惜时。其实人世间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实现的。立志、努力行动、历尽磨难、珍惜时间,这可能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模式。但说到容易,做到就很难了。曾国藩用一个“悔”字来确保自己可以做到。

    “悔”,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悔过自新。正是因为深刻的反思和追悔,曾国藩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先是一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理学家,在戴孝办团练的初期他又采用法家思想,认为乱世必用重典。晚年时,父亲去世,曾国藩在思云馆中重读老庄,从而学会了以柔克刚,功成身退。晚年的曾国藩,接受耶鲁大学毕业生容闳的建议,和李鸿章一起上书建议朝廷送清国小留学生出国深造,师夷长技以自强。因此他又是西方新思想的启蒙者。

    曾国藩不仅自己在历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他还在仕途上成就了一批人,而这些人则成为晚清时期的中流砥柱。他知人善用,在他的人生中,他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一批落魄士子。耳熟能详的做高官的有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李鸿章等等。学者则有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左宗棠本一介布衣,是他向皇上举荐,后来有平定新疆之功。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在国家危难,民不聊生的时代里,曾国藩和他的物色的人才为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带来了执著的精神和希望的曙光。

    曾国藩不仅事业有成,而且治家有道,教子有方。他对子女的教育,在其家书中多有体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下的两方面。

    首先,居安思危,勤俭持家。楼高易倒,树高易折。曾国藩曾说:“居富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效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兴旺气象。”曾国藩在当官时,时时想着不当官时家人如何生存。“克勤克俭,宜耕宜读。”这样无论当官还是为民都可聊以为生。其二,曾氏主张,不留钱财给子孙,但留诗书和家规。在富厚堂里最让人徜徉的地方,是3栋藏书楼,多的时候,藏书30万册。在这山清水秀的清净之所读书思考,坐拥万座书城,又有长者的谆谆教导,怎能没有出息。

    相关链接:

    ①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摘自“百度百科”)

    ②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个人的品格修养很少有人能够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头讲了一个后人杜撰的笑话,是为了说明曾国藩的脑袋可能不是很灵光,这个开头显得活泼有趣。

    B.曾国藩拥有执著坚韧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信念,这是他在历史上取得卓越成就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C.曾国藩知人善用,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受到他的感召,这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曙光。

    D.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推行西学第一人,因此有人说:“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E.曾国藩虽然也读老庄,也曾学习西方新思想,但从立志、修身、待人、治家等方面来看,依然不失儒家士大夫之风。

    (2)曾国藩“尚拙”的人生哲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3)曾国藩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其轨迹。

    (4)曾国藩的人生能够给我们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3)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                 ”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②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③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④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⑤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白皮书说,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

    B.家属称,从今年3月开始,锦鹿公司虽然承担戒毒所西北区域的填土项目,但双方未签订合同。

    C.虽然学校三令五申,要求学生自觉爱护学校环境,但是随手乱丢垃圾,人走关灯,损坏桌椅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词语的含义总是不断演变的。例如在过去这些年发展迅猛的城市化过程中,“钉子户”一词似乎逐渐脱离“刁民”的范畴,演变成“顽强抗争者”“私人权利坚定主张者”的象征。“钉子”们越来越理直气壮,而“锤子”们却越来越失去主动。     

    A.所以钉子户的坚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改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

    B.因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包括钉子户在内的社会成员的深度思考

    C.从这个意义上看,媒体称呼谁是钉子户,那差不多等于表扬他是勇士了

    D.不过,城市化发展是符合多数者的利益,而不能因为钉子户而受到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比利时科学家的研究团队借助实验数据与力学模型,对变色龙舌垫处分泌的黏液的黏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变色龙舌头上黏液的黏合性能足以在没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起效。根据黏性的测量数据,研究者建立了一个模型用以描述    。研究者发现,这种机制能够很好地    。他们总结说,由于变色龙    ,以及其舌头与猎物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足以让其捕食猎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请把这个处理方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推出“最佳公益活动”评选活动,下列三项公益活动被推荐参加评选。

    (1)某医院附近的饭店倡议来店就餐的顾客自愿购买“爱心饭菜”,并将“爱心饭菜”的菜单贴在墙上,家庭贫困的患者或患者家属可根据需要取下某份菜单领取免费食物。“墙上的餐桌”既为助人者提供了方便,也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

    (2)某公益组织制作了主题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绘本书,书中绘有十几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的卡通图像,这些动物共用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该绘本巧妙而有趣地传递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公益概念。

    (3)网友通过QQ群和微信群发起了“众筹扶贫”公益活动,在网上推送贫困山区生产的绿色农副产品。这项公益行动让更多的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也让城市居民能够买到放心食材,实现了双赢。(众筹:即大众集资,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

    要求:上述三项公益活动,你认为哪一项可以当选“最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