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首/下   大/承    笑/气   乳未干/觉灵敏

    B.眩/腥   掉/颜    灭/陌   桂兰桨/绰有余

    C.身/辈   论/烘    影/华   惴不安/逸兴

    D.骨/守   子/修    序/对   匐前进/惊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凄婉   按揭   功夫茶   浓妆艳抹

    B.亲睐   秸秆   大杂烩   以德报怨

    C.岑寂   戡乱   亲和力   皇天厚土

    D.幅员   晋升   白内瘴   惩前毖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对外发布了包涵“仁”“义”等81条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的简明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

    B.西博会后,省招商引资局将在全川范围内培训招商人员,帮助各市细化产业脉络,明确本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既而锁定目标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促进。

    C.成都高新区已成为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还将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并将率先垂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D.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成就,不过差可告慰的是自己一直在为事业努力奋斗,没折辱祖宗的声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钱学森亲自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包括国家火箭技术、导弹技术在内的12年科学远景规划,对推动建立几个重要的研究所起了很大的作用。

    B.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市场石油供需平衡格局被打破,油价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下跌,点燃了这场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并对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中国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结构,从出口驱动型转向内需消费驱动型,这是必然的趋势和选择,而且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是有益的事情。

    D.对于12月31日夜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台湾海基会当天第一时间致电大陆海协会,请其向罹难家属及伤者转达海基会深切的哀悼与慰问之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在哲学家、艺术家、圣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形而上①的追求。我们在广义上可以把他们都看作哲学家,因为他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做哲学要做的事情,即阐释人生的意义。尼采说,通过他们的出现,“从不跳跃的自然完成了它唯一的一次跳跃”,即实现了“对于存在的伟大解释”。

    自然产生哲学家的用意是要阐释人的生存之意义,哲学家应当不辜负自然的重托,负起这个使命。尼采发现,在他的时代中,只有叔本华是负起了这个使命的。他说,叔本华的伟大之处是“站在整幅生命之画面前,解释它的完整的意义”。

    对于生命之画的完整意义的阐释,不能靠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必须凭借个人真实的生命体验。尼采认为,叔本华的哲学就是这样。这样建立的哲学,“尽管一开始也只是为了自己;但通过自己最终是为了一切人” ②。相反,那种空洞说教或抽象演绎的哲学,在人生启迪上对任何人都不会有价值。叔本华最后找到的拯救之道是弃绝自我、听天由命,尼采对此并不赞同,后来还不断地予以猛烈抨击。 

    与叔本华形成对照的是那些“冒牌哲学家”,他们舍本求末,致力于详尽地研究生命之画所用的画布和颜料,而不是理解画本身。人们看到,“在哲学的大厦中,他们立刻就陷在那样一些地方了,在那里他们得以博学地赞同和反对,得以苦思、怀疑和辩驳”③,而对大厦的整体状况却毫无了解的兴趣。

    按照哲学界相当一致的看法,康德实现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似乎很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人的认识不可能触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因此,在康德之后,哲学向何处去便成了问题。尼采对此有深刻的感知,他说:“对真理的绝望……这一危险伴随着每一个以康德哲学为出发点的思想家。”康德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影响,使得“一种具有腐蚀和瓦解作用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④得以流行。康德哲学引起了他们严重的心灵危机。例如,和康德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克莱斯特,读了康德哲学之后,说自己 “最神圣的内心深处”被这个思想刺伤了,发出了痛彻心肺的悲喊:“我的最高目标沉落了,我一无所有了。”

    尼采自己也是因康德哲学而对真理感到绝望的人,但他不甘心停留于绝望,而要怀着这绝望继续前进,即使明知对世界和人生的形而上认识之不可能,仍要为世界和人生寻找一种形而上意义。在这种心情下,从康德哲学出发而仍然试图给世界和人生做出整体解释的叔本华哲学对尼采就有了一种向导的作用。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竭力向人们解释这幅画的悲剧涵义,创建了他自己的哲学。

    (选自周国平《<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译者导言》有删节)

    注:①“形而上”是指比较抽象的规律,包含做人做事的原则。②③④引自尼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1.下列关于“生命之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叔本华没有辜负自然的重托,站在整幅“生命之画”面前,解释人的生命完整的意义。

    B.叔本华对“生命之画”完整意义的阐释是从他自己个人的真实生命体验开始,不是靠抽象的逻辑推理。

    C.叔本华最后的哲学研究背离了“生命之画”,弃绝自我,听天由命,尼采对此并不赞同,后来还不断地予以猛烈抨击。

    D.“冒牌哲学家”致力于研究“生命之画”中的局部细微的东西,不是对“生命之画”做整体理解。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关尼采的哲学思想或认识的一项是

    A.哲学是由客观自然提炼出来的,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解释,需阐释人的生命意义。

    B.哲学是给世界和人生做出整体解释,最先是为了自己,再通过自己最终服务所有的人。

    C.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竭力向人们解释生命的悲剧涵义,为世界和人生寻找一种形而上意义,创建了自己的哲学。

    D.康德“认识不可能触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的哲学思想,使得诗人也对真理感到绝望,内心崩溃,使“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得以流行。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之所以认为艺术家、圣人是哲学家,是因为他们都是以不同的形式阐释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类的规律,做哲学要做的事情。

    B.康德实现了在哲学上的彻底的变革,在康德之后,哲学迷失了发展方向,引起了思想家们严重的心理危机。

    C.康德哲学对德国诗人克莱斯特的心灵伤害巨大,摧毁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诗人对康德哲学极其痛恨。

    D.尼采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解释生命之画,创建自己的哲学,认为对世界和人生的形而上认识并非不可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易水不寒

    卢世龙

    (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

    (2)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锄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

    (3)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溶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4)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5)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6)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沙踩伏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砂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湫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

    (7)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明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8)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9)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10)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11)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12)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湫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厦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

    (1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从慷慨悲壮的英雄荆轲写起,引出易水的生存现状,主要意在表达作者对易水严重污染的痛心,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文精神滋养,就会迷失自我。

    C.第(7)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也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

    D.文章取材十分广泛,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E.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

    2.文章第(3)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在文章第(11)段里作者为什么说“易水不寒,心寒”?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本文内容或荆轲的故事谈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王玉汝,字君璋,郓人。少习吏事。金末迁民南渡,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行台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补行台令史。中书令耶律楚材过东平,奇之,版授东平路奏差官。以事至京师,游楚材门,待之若家人父子然。实年老艰于从戎,玉汝奏请以本府总管代之行。夏津灾,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济州长官欲以州直隶朝廷,大名长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隶大名,玉汝皆辨正之。

    戊戌,以东平地分封诸勋贵,裂而为十,各私其入,与有司无相关。玉汝曰:“若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夜静,哭于楚材帐后。明日,召问其故,曰:“玉汝为严公之使,今严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无面目还报,将死此荒寒之野,是以哭耳。”楚才恻然良久,使诣帝前陈诉。玉汝进言曰:“严实以三十万户归朝廷,卒无异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帝嘉玉汝忠款,且以其言为直,由是得不分。迁行台知事,仍遥领平阴令。

    辛丑,实子忠济袭职,授左右司郎中,遂总行台之政。分封之家,以严氏总握其事,颇不自便,定宗即位,皆聚阙下①,复欲剖分东平地。是时,众心危疑,将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宪宗即位,有旨令常赋外,岁出银六两,谓之包垛银。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纠率诸路管民官,诉之阙下,得减三分之一。累官至龙虎卫上将军、泰定军节度使,兼兖州管内观察使。

    壬子,以病谢事杜门,日以经史自娱。乙卯,忠济使人谓玉汝曰:“君闲久矣,可暂起,为吾分忧。”玉汝坚辞,以参议印强委之,不得已起视事,仅五六日,裁书署置,焕然一新。八月既望,有星陨庭中,已而玉汝卒。

    (选自《元史·王玉汝传》有删节)

    注:①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处,代指朝廷。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         间道:小路

    B.玉汝奏请其民一岁         复:恢复

    C.使帝前陈诉             诣:到

    D.楚才然良久             恻:哀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裂而为十,各私入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若是,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C.君闲久矣,可暂起,吾分忧         臣韩王送沛公

    D.今严公之地分裂,不能救止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问客曰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严实以三十万户归朝廷,卒无异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5分)

    (2)是时,众心危疑,将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3分)

    4.王玉汝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5分)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4分)

    挂 于 患 而 欲 谨 则 无 益 矣 自 知 者 不 怨 人 知 命 者 不 怨 天 怨 人 者 穷 怨 天 者 无 志 失 之 己 反 之 人 岂 不 迂 乎 哉!(选自《荀子·荣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霜天晓角  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①。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注】①春威折:春寒减弱。

    1.词的上片写出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词作主要运用衬托手法来表现“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的。(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6)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7)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替学校拟写一幅公祭日的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字。(4分)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你从下列备选篇目中选择两个人物形象,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6分)

    备选篇目:《红楼梦》《家》《边城》《雷雨》《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经典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过目不忘。在经典文学作品的人物艺术画廊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故事丰富,个性鲜明。关羽不恋富贵,封金挂印,千里单骑,义薄云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