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实验题 1 题,计算题 4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被看作质点的物体是(    )

    A.研究地球的公转运动;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

    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D.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两个物体间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C.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D.杂技演员用手握着竖直的杆向上攀,手握杆的力越大,手受到杆的摩擦力越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运动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B.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若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着木块沿桌面运动,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f随拉力F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以v0=2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2s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10 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     )

    A.10 m      B.15 m         C.20 m         D.不会相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A、vB、vC、vD、vE表示通过A、B、C、D、E点的瞬时速度,表示AE段的平均速度,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B      B.=vC

    C.vB<<vC   D.vC<<v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速度方向为正时,加速度方向一定为负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时,加速度越来越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2s内的位移是14 m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8 m/s

    C.任意相邻的1s内的位移差都是2 m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图所示的简单模型。其中k1 、k2为原长相等,劲度系数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缓冲效果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

    B.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

    C.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

    D.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形变量不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段与AB平行,CB段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到t3时刻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近

    B.0~t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

    D.t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2012年6月24日以7020m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500m),预示着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实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min内全过程的深度曲线(a)和速度图像(b),如图示则有(   )

    A.(a)图中h3代表本次最大深度,应为6.0m

    B.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m/s2

    C.潜水员感到在3-4min和6-8min的时间段内加速度方向向上

    D.整个潜水器在8-10min时间段内发生的位移为180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取一根长2 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再系一个,以后每两个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60 cm、84 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  )

    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

    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

    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了这样的实验。

    (1)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释放小车,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

    (2)按实验要求正确装上纸带,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按住小车,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一条带有点列的纸带。

    (3)在获得的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A,B,C,…。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 1,S2,S3,…。并将其记录在纸带上对应的位置处。

    完成下列填空:

    (1)已知实验装置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若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则△t=________s。

    (2)设纸带上五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S 3和S 4。加速度a可用S1、S 4和△t表示为a=________ ;VB可用S1、S2和△t表示为VB=________。

    (3)图乙为用米尺测量所得纸带上的S1、S2、S 3和S 4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 cm,S2= ________ cm,S4=c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m/s2,VB=       m/s(计算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4 题
  1. (8分)在一次救援当中,为了救助伤员,直升机需要悬停在800 m的高空,用绳索将伤员从地面拉起,假设在某一次救助伤员时,悬绳以0.4 m/s2的加速度将静止于地面的伤员拉起,达到4 m/s的速度时,变为匀速上升,试求:

    (1)伤员加速运动的时间和位移;

    (2)伤员从地面到直升机需要多长时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0分)用一根长20cm、劲度系数k=200N/m的弹簧水平拉着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1kg的木块,弹簧的长度逐渐伸长到22.4cm时木块开始运动,当弹簧的长度为21.7cm时,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运动,则:

    (1)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多大?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怎样?

    (2)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3)木块滑动的过程中,当弹簧的长度小于或大于21.7cm时,滑动摩擦力如何变化?(g=10N/k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2011年7月23日上海铁路局管辖内的甬温线动车组因列车追尾而发生大量人员伤亡的惨烈事故。现有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m/s,B车速度vB=30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600m时才发现A车,此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减速1800m才能够停止。

    (1)求B车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多大?

    (2)若B车刹车8s后,A车以加速度a1=0.5m/s2加速前进,问能否避免事故?若能够避免则两车最近时相距多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臂长忽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