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自我同一性客观上是自我人格的统合性和一贯性,主观上主要是个体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形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空中以同一实体存在及自身内在的相对不变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意识体验。埃里克森在其人格发展理论中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②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网络的虚拟空间给个体释放自我、建立同一性提供了机会。在真实世界的传统情境中,人们进出于各种角色并十分清楚自己角色的转换;但在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平行地同时扮演不同角色,拥有平行而共存的自我及生活。这种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孩子可以强化和建立比实际生活中更令人满意的自我形象,他们能积极发展信心和知识,以便为更好的现实做准备。

    ③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毕竟存在差异。“在网络世界里,严格地说,发生相互作用的不是人,而是存在的数码,由此出发,人们可以在网络虚拟的经验空间里轻而易举地构建自己的新的身份”,这使现实生活中人的身份在网络世界变得复杂起来,人的身份具有了虚拟性、多样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于是,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可能同时具有多种角色或身份,这些角色不仅与现实角色不一致,而且角色之间可能也是互相冲突的,这就比较容易造成自我角色的混乱,而且由于部分青少年对自己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观念和行为实行双重甚至多重标准,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交替出现不同的性格特征,人格缺乏相应的完整性、和谐性,这些都影响建立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

    ④克罗特冯特非常强调“对选择的探索和承诺”在自我同一性形成中的作用,认为这两个过程是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的核心。“对选择的探索和承诺”受两大因素影响,一为环境因素(社会、家庭、学校),另一个为个体特征因素(人格特点),而且环境与个体内部特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德育通过一种环境影响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由于自我同一性实质上是自我与客我,理想我与现实我,过去我、现在我与将来我,自我与环境的统一,在网络时代,还体现为虚拟我与现实我的统一。德育在引导青少年顺利建立自我同一性时,应把着力点放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看待自我与社会关系、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关系、正确认识各种虚实角色及增强其角色调适能力上。德育还应该关注人的现实生活,通过心理咨询、群体活动等方式引导青少年接纳自我,看到自我发展的现实空间。此外,德育还需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自律意识的培养,帮助青少年自主有序地选择实现自我认同的正确途径,使网络的认同感培育作用能够发挥其最佳效果。

    ⑤总之,在网络日益成为人的“第二生活空间”的趋势下,德育关注青少年的网络生活就具有了合理性。而青少年网络生活中所存在的负面问题则使德育对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关照又具有了紧迫性。德育引导时,首先要依据青少年网络生活的状况,明确其触角应触及的范围和领域,确定相应的教育引导内容,要结合网络和青少年自身特点,探索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还要积极寻求社会与家庭的支持,注意教育资源的协调性,建构起立体化的教育框架。

    (选自曹清燕、任晓蛟《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德育关切》)
    1.下列关于“自我同一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从主观角度看,自我同一性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空中均以同一实体存在及自身内在的相对不变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意识体验。

    B.从客观条件看,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决定了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而在网络世界里,数码的存在往往对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构成困扰。

    C.从发生原理看,自我同一性在当今生活中很难建立,原因是人在网络与现实的交替中会呈现不同的性格特征,人格不够完整和谐。

    D.从引导机制看,自我同一性包括虚拟我与现实我的统一,德育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各种虚实角色,并增强他们的角色调适能力。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段从主客观两个方面阐释自我同一性,接着引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B.②段分析网络对建立自我同一性的积极意义,③段通过比较网络与现实的不同,阐释了网络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立的负面影响。

    C.④段引用克罗特冯特的理论作为分论点,强调网络时代的德育要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看待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D.⑤段先指出德育要关注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然后概述如何进行德育引导,确定引导内容,探索引导方法,建构立体教育框架。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虚拟空间可以让孩子强化和建立比现实生活中更令人满意的自我形象,因此孩子上网就能积极发展信心和知识,会为更好的现实做准备。

    B.青少年自我角色混乱,是因为他们可以在网络空间里轻而易举地构建自己新的角色或身份,而这些角色或身份之间可能也是互相冲突的。

    C.从帮助青少年顺利建立自我同一性的角度来看,德育引导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自律意识的培养,教育他们尽量远离网络虚拟的复杂空间。

    D.当前,关注青少年的“第二生活空间”很必要,也有紧迫性,德育在对青少年的网络生活进行引导时,还要积极寻求社会与家庭的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一粒麦子的诞生

    柴春芽

    ①我想说到一粒麦子的诞生。

    ②城里的人们,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一粒麦子怎样来到我们的餐桌上。一粒麦子,必须经过一段艰难的旅程,经过无数人的手,穿过一双双枯涩的眼睛,终于成为人们果腹的食物。这中间,有多少事情要发生啊。

    ③起先,春回大地,那些南来北往的风经过村庄打尖的时候,孩子们肮脏的脸上感到一双女人的手在抚摩。春风把草药带到孩子们长满冻疮的脸上和手上。一场雨,或者含水量丰沛的雪,寂然飘临大地。从南方迁徙而来飞越村民青苍头颅的大雁,那辽远的呜叫像是一种对季节的命名。绕村流淌的名叫秦祁的小河,一层冰在牛蹄子下喀嚓一声破裂了,一尾鱼完成了对冬天的告别。漫山遍野的紫苜蓿把一颗颗嫩绿的小脑袋探出湿润的地层,张望着一只蝴蝶或一只蜜蜂在远处搬运着水和花粉。

    ④我们一家人——爷爷、阿达、尕①姑,还有奶奶,乘着清晨村庄的炊烟尚未散尽的时刻,踩着晨阳金子般的光辉,向田野走去。闲散了一冬的老黄牛,步履迟缓,体态臃肿。它得温习耕作的技巧,并且要逐渐习惯接下来繁重的劳作日课。

    ⑤土地是松软的,铧犁切开土地的皮肤。老黄牛喘了一口粗气。手握铧犁的爷爷赤脚走过第一道犁沟,接下来是尕姑,手心里攥着一把麦种,抖动臂腕,把种子均匀成一条线,撒落在犁沟里;后面是阿达,胸前挂着一个沉重的木斗,木斗里盛着粪土,他用一把木勺,把粪土一勺勺撒入犁沟,将那些种子覆盖。铧犁翻起的土地上,土坷垃随处散布。我和奶奶挥动着木杵,将一颗颗土坷垃敲碎。太阳在头项,像一只短腿的大甲虫,缓慢地移动着。牛的步伐逐渐迟缓,牛的粗重的喘息,使这田野上的空气变得凝重起来。阿达和尕姑脸上挂满了汗珠。我握着木杵的手掌上血泡一个个破裂,流淌着脓血。但爷爷丝毫没有歇工的表示。劳动变成了苦役。爷爷像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我们就像是这一台机器上附属的零件。他在运转的时候,我们从来别想停下来。

    ⑥一块地终于被种子填满,我们得转向另一块土地。由于包产到户,每家的土地都小块分散在村庄两边的山坡上。我们从一块土地到另一块土地,很多时候,就是从一个山头爬向另一个山头。我们疲倦的身体带着种子,负重走向陡峭的山坡。乘着春天的第一场雨水,我们要把种子植入土地。在大西北,三月以后,是接连几个月的旱季。如果没有一层湿润的土层,种子在地下是无法存活的。三月过后,人们开始焦虑地期盼着雨水。东山头上的方神庙,挤满了祈雨的村民。大西北农村的方神,就像是中国的基层乡长,每一个方神管辖着大约五、六个村庄的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和祸福吉祥。而这五六个村庄,则要为方神奉献牺牲和歌舞。每年春节村里的社戏和社火,就是献给方神的娱乐。到了五月,如果天空依旧干燥如不怀胎的女人,神职人员——神头,就会召集各个村庄的头人,商量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一场盛大的仪式被举行。方神被四个青壮的小伙子用一顶轿子抬着,从东山顶上的庙里出来。我目睹了一尊木雕之神的面目,其形状与古装戏里的人物没有区别——峨冠,长髯,一袭宽大的袍袖罩着干瘪的木雕。此前,关于方神的塑造,人们口头交换了种种传闻。我听说方神的内脏各由一种动物代替,心为鸽,肺为鸦,肝为蛙,肠为蛇。并且,鸽、鸦、蛙、蛇,不是随便逮住就装进方神的肚子里。它们必须是经过祈祷,获得方神以卜卦形式暗示了方位和时辰的动物。

    ⑦盛大的仪式需要进行整整一天。一条沿着神迹委蛇而行的道路,被人的队伍连向十五里之外的另一个山头上。一件件乐器在劳动者粗砺的手中,破空长鸣,声声幽邃如在远古。一头羊,在凄婉的啼叫中获得了神的认领。一把刀子取出了热血和温暖的肉体。牺牲的场面如此肃穆、庄严。人人想着天空中的雨水和土地中的麦子。羊、雨水和麦子,这本无关联的事物,就在这古老神秘的仪式里获得了一致。甚至是三个词,古汉语中最具词根意义的三个词,在回归生存本身的价值中,消解了对立和矛盾,成就了生活的意义和祭祀之美。

    ③终于,有了雨水。夜晚的积雨云倾泻着滂沱的大雨。孩子们裸身在雨中奔跑,呼喊;大人们把一张张愁苦的脸伸进雨中,呼念着诵神的咒言。麦子拔节的声音响彻田野。接下来的日子,我要跟着爷爷到麦地里施肥、锄莠草,一遍接着一遍,像呵护着一个婴儿。但一场冰雹像侵略者的铁蹄,突然扫荡了村庄。村庄变得沉默了。不知谁家女人一声尖利的哭喊,撕碎了暴雨后的寂静。人们在雨后的黑夜里涌出村庄,查看冰雹袭击之后麦地里的幸存者。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冰雹扫荡了东山。东山上一片荒凉。麦子像死亡的战士,倒伏一地。只有西山幸免于难,留下了成长中的麦子。

    ⑨夏天到了,麦芒被阳光晒成了金黄。西山上仿佛铺着一层厚厚的黄金。庭院里,镰刀霍霍,刀刃被磨得锋利无比。我随着大人冲上山坡,在麦海里拾取一年的粮食。七月的太阳每一束光线都是砸向大地的火把。我们被烤炙。雨云在遥远的天边堆积,暗黑的云团隐藏着冰雹的子弹。我们必须和不可预测的冰雹竞赛,必须抢在冰雹降临之前,把地里的麦子收回粮仓。我们挥汗如雨,不分昼夜,许多老人就是在这个季节不堪劳动的重负而死于麦地。

    ⑩当我们在打麦场上手捧饱满的麦粒,许多人的眼睛里饱含着热泪。

    ⑩我十八岁在一首诗中写道:“平凡的麦子,卑贱的麦子,无声无泪无怨无悔的麦子,你哭一声吧,让省察苦难的少年附耳聆听。/聆听你的孤独你的寂寞,聆听你灵魂深处默默的歌。/麦子,你的一生就是我的一生。/固守一方瘠薄,却像纯粹的诗歌一样永远纯粹,千古如斯。” (节选自<回到故乡》,有删改)

    【注】①尕(gǎ):<方言)小。
    1.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5分)
    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太阳在头顶,像一只短腿的大甲虫,缓慢地移动着。

    (2)聆听你的孤独你的寂寞,聆听你灵魂深处默默的歌。
    3.第⑥~⑦描述农民祈雨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5分)
    4.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麦子,有人认为重在写农人,你对此有什么见解?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学,清辩有志节。初适扶风马元正,元正卒,为玄盛继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抚前妻子逾于己生。玄盛之创业也,谟谋经略多所毗赞,故西州谚日:“李、尹王敦煌。”

    及玄盛薨,子士业嗣位,尊为太后。士业将攻沮渠蒙逊,尹氏谓士业日:“汝新造之国,地.狭人稀,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蒙逊骁武,善用兵,汝非其敌。吾观其数年已来有并兼之志,且天时人事似欲归之。今国虽小,足以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且先王临薨,遗令殷勤,志令汝曹深慎兵战,俟时而动。言犹在耳,奈何忘之!不如勉修德政,蓄力以观之。彼若淫暴,人将归汝;汝苟德之不建,事之无日矣。汝此行也,非唯师败,国亦将亡。”士业不从,果为蒙逊所灭。

    尹氏至姑臧,蒙逊引见劳之,对日:“李氏为胡所灭,知复何言!”或谏之日:“母子命悬人手,奈何倨傲!且国败子孙屠灭,何独无悲?”尹氏日:“兴灭死生,理之大分,何为同凡人之事,起儿女之悲!吾一妇人,不能死亡,岂惮斧钺之祸,求为臣妾乎!若杀我者,吾之愿矣。”蒙逊嘉之,不诛,为子茂虔聘其女为妻。及魏氏以武威公主妻茂虔,尹氏及女迁居酒泉。既而女卒,抚之不哭,日:“汝死晚矣!”沮渠无讳时镇酒泉,每谓尹氏日:“后诸孙在伊吾,后能去不?”尹氏未测其言,答日:“子孙流漂,托身丑虏,老年余命,当死于此。”俄而潜奔伊吾,无讳遣骑追及之。尹氏谓使者日:”沮渠酒泉①许我归北,何故来追?汝可斩吾首归,终不回矣。”使者不敢逼而还。年七十五,卒于伊吾。

    (选自《晋书·列女传>,有删节)

    士业闻蒙逊南伐,命中外戒严,将攻张掖。尹氏固谏,不听,宋繇又固谏,士业并不从。繇退而叹日:“大事去矣,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还也!”士业遂率步骑三万东伐,距战于怀城,为蒙逊所败。左右劝士业还酒泉,士业日:“吾违太后明诲,远取败辱,不杀此胡,复何面目以见母也!”勒众复战,败于蓼泉,为蒙逊所害。

    (选自《晋书·凉后主李士业传》,有删节)

    【注】①沮渠酒泉:指沮渠无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扶风马元正           适:嫁与

    B.蒙逊引见之             劳:慰劳

    C.岂斧钺之祸             惮:畏惧

    D.众复战,败于蓼泉         勒:统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抚前妻子逾己生           B.李氏胡所灭

    庄宗受而藏之庙             击破沛公军

    C.蓄力观之               D.不见师还也

    使工药淬之                臣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尹氏自幼好学,有志向,有气节,曾多次出谋划策,辅佐凉武昭王李玄盛创立国家,当地的百姓对她非常尊崇。

    B.尹氏极力反对李士业进攻沮渠蒙逊,她深刻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指出这种做法会引火烧身,导致国破家亡。

    C.尹氏的进谏不仅未被采纳,反而激起李士业的愤怒之情和好胜之心,这也成为他战败之后仍一味冒进的主因。

    D.尹氏被俘之后表现得不卑不亢,赢得了沮渠蒙逊的尊敬,后又凭借自己的智勇,得以与诸孙相聚,终老伊吾。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4分)

    (2)汝苟德之不建,事之无日矣。(3分)

    (3)子孙流漂,托身丑虏,老年余命,当死于此。(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冬道中

    【宋】曾巩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

    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感时一抚青萍①叹,马踏西风气自豪。

    【注】①青萍:古宝剑名,泛指剑。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赏析颔联“射”、“腾”二字的妙处。(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①     ,②_    ___,③_       ,④     。   ⑤     ,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乙:①_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②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③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   (韩愈《师说》)

    ⑥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报负  膏粱  消防栓  与日俱增  关怀备至   B.惆怅  影碟  烂摊子  一筹莫展  坚忍不拔

    C.气概  琐碎  烟幕弹  信笔涂鸦  箭拔弩张   D.矜持  沉湎  大杂烩  山清水秀  突如奇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对仁川亚运会中国三大球失利不赞一词,表示只有让三大球立足亚洲,立足世界,才无愧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体育强国。

    B.在时速三百公里的高铁上,书香陪伴的旅程充满韵味,小说的曲折、散文的柔美和诗歌的奔放融汇成对目的地的心旷神怡,蓦然抬首,窗外春意盎然。

    C.关键时刻,总有可敬可爱的人挺身而出,舍弃小我成就大我,他们血管里流淌着英雄的血液,精神上与烈士们息息相通,延续着民族精神的滚滚洪流。

    D.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人类寻找新能源的脚步就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坎坎坷坷几十年,“新能源革命”命途多舛,目前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为便于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烦请各位校友先到接待处签名报到。

    B.日前惠顾贵公司的网站,得知招聘网络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C.对于有兴趣投资山乡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D.金先生早已著作等身,但仍笔耕不辍,他最近又出版了一部拙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分)

    ①从设计风格上,合肥高铁南站融入了皖南建筑“四水归堂,五岳朝天”的寓意。②“四水归堂”原来指的是四方雨水流人夫井,这里象征四方旅客汇聚到车站换乘。③“五岳朝天”则体现在屋顶向上翘起的封火墙、以及南北立面向内倾斜的板型柱上。④可以说,它最好地诠释了悠久厚重的徽文化,展示了安徽崛起的蓬勃活力。⑤同时,高铁南站大体量地采用玻璃幕墙,其中包括国内首创的悬挂式幕墙更是独一无二。⑥外观上首先显得简洁大气,看上去干净清爽;其次是通透,即使是傍晚或者阴天,室内也能获得很好的自然采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6分)

    ①形成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具有了极强的表现力。②可粘贴摆衬,可悬空吊挂。③其作品或粗朴豪放,或秀美艳丽。④劳动群众凭借聪明才智,在长期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剪纸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  剪纸主要依靠镂空与联结。一幅剪纸作品主要通过镂空形式把图案造型和构图体现出来。而联结则有两层含意:一是      。这种联结是一幅剪纸构图关系的体现,是剪纸图案的轮廓与基础,表明一幅剪纸中造型之间的整体关系。二是   乙____。这种联结是对剪纸图案单个造型中各种纹样的具体处理,是丰富一幅剪纸内容的基本元素。

    (1)材料中画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鸟和巢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棵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风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

    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挂满枝头。

    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依然存在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