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过去都认为,艺术是与生活不同的世界。艺术摹仿现实生活,但这里所说的摹仿不等于再造。比如一位木匠造了一张床,另一位木匠照样再造一张床,这不是艺术中的摹仿。只有画家照着床的样子画床的图画,才被称为摹仿。画家所画的床,就与木匠所造的床属于不同的本体论层面,或者说从属于不同的世界。

    然而杜威认为,艺术不是与生活绝缘的,艺术的世界,也不是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它们是现实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换言之,就是要打破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杜威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山峰并不是一块放在平地上的石头,而只是大地的起伏处。同样,艺术也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突出的地带,而不是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东西。山峦起伏本来就是大地的风景,在一座座山峰的下面,是地壳运动所造成的起起伏伏,而不是在大平原上被安放了一块块的巨石。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夸娥氏背走太行、王屋二山,那只能是神话,山都是有根的,是背不走的,这个根就是大地,它们与大地是连续体。

    这一说法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艺术所提供的经验,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人没有“内在感官”,所有关于“第六感官”的说法,都仅仅是神话而已。但是,经验也有不同。杜威认为,寻找审美经验的独特之处,不应从经验的性质上,而应从经验的组织形式上来找。这就是他所谓的“一个经验”的理论。人都有对经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追求。一个经验过程被打断,人就会产生不快感,而圆满地完成一次经验,人就会愉快。艺术所能提供的,就是这种“一个经验”。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都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这种整体性的要求,为的就是满足“一个经验”。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人内在的完整性推动经验的前行而又对经验进行着评判性的反应。

    这种对完整性的要求,被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活动所激活,得到训练,却又不仅限于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有过并习惯于“一个经验”的人,被熏陶出艺术的品位来,又进而将这种品位移植到非艺术的各个领域,进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我们看环境,是回到对自然的欣赏,也是将在艺术中陶冶的情操和品位移植到对自然的欣赏中来。我们会在评价风景时说“风景如画”,这就是将“入画”的眼光投入到对自然的欣赏之中。我们在看待生活时,会说生活中充满故事,读了小说,觉得生活中到处都有情趣。艺术进入生活,在生活中看到艺术,这种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在改变着对现实生活的看法,也改变着美学本身。

    (高建平《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改变着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看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过去都认为,艺术世界高于现实世界,艺术和生活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B. 作者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因为这个故事没有“根”。

    C. 杜威认为,应当从经验的性质和组织形式上两方面来寻找审美经验的独特之处。

    D. 习惯于“一个经验”的人被熏陶出艺术品位后,会把这种品位移植到日常生活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结构上,本文先举出了关于艺术与生活不同的观点,然后对此批驳树立论点。

    B. 第一段举木匠再造一张床和画家画床的例子意在表明摹仿和再造是有区别的。

    C. 杜威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艺术和生活关系很密切,两者其实并没有不同。

    D. 艺术和生活互相联系,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改变着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画家照着埃菲尔铁塔所画的画,在杜威看来与真实的埃菲尔铁塔并非属于完全不同的世界。

    B. 艺术和现实是相连的,就像山和大地是相连的一样,艺术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突出的地带。

    C. 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艺术,是因为艺术能给人“一个经验”,这个经验是具有审美性质的经验。

    D. 我们看到西湖时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说明现实生活对艺术产生了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消逝的灯火

    张炜

    现在的灯比过去更亮也更多了。城街的灯璀璨逼人,形状各异,是现代城市最得意的装饰,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这是一种浪费,还是适得其所的艺术,还得好好讨论一下才好。

    增多的灯饰使一切场所变得更亮,在给人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有了另一种不适。白天无阴之日就已经很亮了,夜晚如果太亮,就使夜与昼的区别减少了。我们还会想念朦胧的灯火,想念街巷里的阴郁感。大树滴着夜露,月亮爬上来,地上一层莹光。这一切都会被强大的现代照明给破坏。

    另有一些灯火消失了。它们曾经也是先进和文明的象征,不久又成为落后的代表。煤油灯、罩灯、桅灯、油气灯,它们当年使人产生了多少惊喜,连关于它们的回忆都是温暖和亲切的。

    在野外,那些远远闪亮的灯火可能是鱼铺老人的桅灯,也可能是看林老人的煤油灯,还有可能是看瓜老人的罩灯。神秘可人的夜之原野,有多少美好的感觉是源自这些闪烁的、若有若无的灯火!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没有召唤的,没有希望的。

    夜晚的点点灯火从遥远处透出来,那是多么好的安慰和期许。只要走近它就有故事,有水,甚至有吃的东西,有未知的一切。孩子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单纯,他们不会过多地想到其他危险,而只会热情地兴冲冲地走过去。如豆的光明也有更大的感召力,他们只需迎向它。

    鱼铺里的老人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让童年百读不厌。老人日夜伴着海浪,听着噗噗的声音,孤独了只会抽烟喝酒。太孤独了,所以他们的酒喝得太多,烟也抽得太多。他们的酒气直顶人的鼻子,见了小孩子两眼发亮,像打鱼的人发现了大鱼。他们捉住小孩,想让他哭。小孩不哭,他们就掀开羊皮大衣,把他收到衣襟内,然后往他头上喷浓浓的烟。一番捉弄之后,小孩就哭了。为了哄得小孩止住哭声,他们就拿出鱼干和地瓜糖之类,小孩就笑了。之后就是讲故事,讲有头无尾的妖怪的故事,小孩又吓哭了。

    看林老人的铺子比鱼铺高爽,主人个个有枪。他们的故事总是与枪有关。这些人的枪筒子上堵了一撮棉花,这个印象让人永远不忘。看林子的人身体比鱼铺老人强壮,因为他们常常要离开铺子去林中追赶什么。这些人到了夜晚就把大狗唤进铺子里,让它挨紧他睡觉。大狗偶尔抬头谛听,嘴里发出一声:“母!”主人就丢下一句:“毛病!”大狗于是又垂头睡了。主人讲故事时,大狗又抬起了头,听着,再高一点抬头,叫“呣?呣呣!”主人于是说:“又来人了。”他迎出一看,又来了几个少年。

    瓜铺里的老人烦烦的,把一切夜间来玩的人都当成了不怀好意的人。他们吝啬之极,这是职业的特征。来的人逗他说:“口渴了,给咱点水喝吧!”他说:“喝水水不开。”“那就给咱个瓜吃吧!”他恶声恶气地:“吃瓜瓜不熟!”不过他偶尔也有高兴的时候,那会儿整个人就像全变了似的,轻手轻脚出去一趟,回来时就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瓜。在灯光下,这个瓜真好看,还散发出浓浓的香味。他不是用刀,而是用拳“嘭”一声将瓜击碎。不规则的瓜片格外甜。看瓜老人说:“知道吗?瓜一沾了刀,就有一股馊味儿。什么都不能沾铁器。

    这些灯火是野外才有的,它不怕风。它挂在木柱上,提在手上,无论怎样都让人喜欢。

    我有三十多年没有见过这些灯火了。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提到现代的灯,说现代的灯是一种浪费,为后文赞美那些消逝的灯火的亮度适中、能给人以舒适感作铺垫。

    B. “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这句话把灯火比喻成眼睛,写出了对灯火的喜爱之情。

    C. 文中多次提到孩子,孩子为鱼铺老人带来了乐趣,鱼铺老人对孩子又哄又吓,真实有趣而又生活味儿十足。

    D. 文中写瓜铺老人抱瓜开瓜的细节,从视觉、嗅觉、听觉的角度入手,写得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2.鱼铺里的老人、看林老人、瓜铺里的老人在形象上各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3.文章以“消逝的灯火”为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小题。

    羊琇,字稚舒,景献皇后之从父弟也。琇少举郡计,参镇西钟会军事,从平蜀。及会谋反,琇正言苦谏,还,赐爵关内侯。琇涉学有智算,少与武帝通门,甚相亲狎,每接筵同席,尝谓帝曰:“若富贵见用,任领护各十年。”帝戏而许之。初,帝未立为太子,而声论不及弟攸,文帝素意重攸,恒有代宗之议。琇密为武帝画策,甚有匡救。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其后文帝与武帝论当世之务及人间可否,武帝答无不允,由是储位遂定。及帝为抚军,命琇参军事。帝即王位后,擢琇为左卫将军,封甘露亭侯。帝践阼,累迁中护军,加散骑常侍。琇在职十三年,典禁兵,豫机密,宠遇甚厚。初,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毕贺,皆连榻而坐。琇与裴楷后至,曰:“杜元凯乃复以连榻而坐客邪?”遂不坐而去。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又喜游燕,以夜续昼,中外五亲无男女之别,时人讥之。然党慕胜己,其所推举,尽心无二。穷窘之徒,特能振恤。选用多以得意者居先,不尽铨次之理。将士有冒官位者,为其致节,不惜躯命。然放恣犯法,每为有司所贷。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及齐王攸出镇也,琇以切谏忤旨,左迁太仆。既失宠愤怨,遂发病,以疾笃求退。拜特进,加散骑常侍,还第,卒。帝手诏曰:“琇与朕有先后之亲,少小之恩,历位外内,忠允茂著,不幸早薨,朕甚悼之。其追赠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东园秘器,朝服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威。

    (节选自《晋书•羊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B. 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C. 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D. 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父,指称父亲的亲兄弟,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 关内侯,爵位名,一般是对立有军功的将领的奖励,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

    C.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 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用于表扬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羊琇足智多谋。武帝的太子之位不稳,羊琇为武帝出谋划策,在很多方面都有补救,最终得以成功。

    B. 羊琇个性十足。在参加杜元凯的庆贺宴会时,因为不满杜元凯以连榻招待客人,他不肯坐下就此离开。

    C. 羊琇深受宠幸。武帝让他主管禁兵,参与机密,羊琇死后武帝亲下诏书,追赐官职,赏赐财物。

    D. 羊琇生性豪奢。他用木炭捣成碎屑制成兽形来温酒,洛阳的豪贵都争相仿效;他还经常和亲戚夜以继日地玩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

    (2)然党慕胜己,其所推举,尽心无二。穷窘之徒,特能振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将军不战空临边”是因为朝廷下了和戎的诏书,“十五年”表现议和时间之长。

    B.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两句,深刻揭示了统治者终日醉生梦死,导致边防武备一片荒废的现状。

    C. “戍楼刁斗催落月”写了边关月落的场景,“催”字暗示月落的急促,“三十从军今白发”写出了戍边战士从军时间之长。

    D. “空临边”与“沙头空照”的两个“空”字,虽然一个写人,一个写景,但都表达着失望之意,抒发了作者的沉重心情。

    E. “戍楼”句与“沙头”句描绘了一幅月照战场、尸骨纵横、鲜血染红了沙草的凄惨的画面,可谓情景交融,动人心魄。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出了对天空真正颜色的质疑以及对这种认识局限的原因的分析。

    (2)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姜子牙和伊尹典故,表现了诗人仍然渴望被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三年的时间如汤沃雪,转瞬即逝,走在熟悉校园里,恍若一下子回到了三年前刚入学时。

    ②在公共场合,他严肃认真;和朋友在一起,他幽默风趣,大家都说他是一个亦庄亦谐的人。

    ③古寨乡广场舞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经常举办,群众体育培训、晨晩锻炼蔚然成风。

    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猱升木,还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方法。

    ⑤年轻人有选择的权利,不必用过来人的思维去束缚他们,不必好为人师地老想去干涉他们。

    ⑥余光中学识渊博,其文章中常引用齐东野语,不仅论据确凿,而且富有文化气息,深受读者喜爱。

    A. ②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AG600飞机续航时间长、水面起降性能好的优势将使其在多个海上应用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将为人们走向远海提供安全保障。

    B. 我们平时从电视、报纸、网站或媒体上获取的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其背后却有着极其庞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作支撑。

    C. 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该表态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各方担忧美国此举将提高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性。

    D. 《芳华》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影片折射出人类共通的情感,即对逝去的伤感青春的永恒致敬与缅怀造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听说李鸣病了,我代表同学们屈驾前往探视,希望李鸣早日康复,回到学校上课。

    B. 你爸爸刚才来找过你,恰好你不在,有几句话让我转告你,你一定要洗耳恭听。

    C. 刚才认真拜读了你的书法大作,字体流畅、笔力遒劲,足见你的功底很深厚。

    D. 父母在,不远游,我今天要出远门,如果不给令尊、令堂说一声,真怕二老牵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_____,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__,令人如沐春风。当“游客”思路滞涩,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时,他____,就会使游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读书涵养心灵,一个孩子喜欢读书,他一定会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阅读教育,这其中选择什么样的书给孩子读至关重要。因为书选好了,孩子自然就会有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①即使一个孩子喜欢读书,他也不一定会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