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16 题,选择题 1 题,非选择题 7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6 题
  1.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到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 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

    C. 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

    D. 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

    A. 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 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 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

    A. 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

    B. 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

    C. 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D. 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有权钦定颁行法律,总揽司法,委任审判衙门。又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必须在“法律范围”之内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权利和自由。这反映了

    A. 清末宪政运作之权操诸于皇帝

    B. 清政府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政体

    C. 民众的自由权利缺乏有效保障

    D. 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时机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近代某电文写道:“闻洋人在宁波并无租界,谓之洋人寄居之处,中国官出款为雇巡捕,弹压保护,办法较他口为妥……拟于苏、杭新开等处仿照办理。”此电文最早应写于

    A. 19世纪中期

    B. 19世纪末期

    C. 20世纪初期

    D. 20世纪中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牛顿根据自已的研究成果,说地球是个扁球体,象只大桔子,并且准确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后被证实。该成果的意义是

    A. 构成近代力学体系基础和近代物理学支柱

    B. 印证理性的正确性,促进启蒙运动的兴起

    C. 证明了自然科学具有预见力和理论指导性

    D. 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第32编记载,对承租人以土地遭受火灾为由要求免除地租的申请,皇帝的批复如下:如果你耕种的土地遵受了意外的火灾,那么,你完全有理由要求免除地租。材料反映了

    A. 罗马皇帝注意按法律办事

    B. 罗马法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 罗马公民的法治观念淡薄

    D. 罗马法具有一定的理性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A. 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 各自具有片面性

    C. 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 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秦朝咸阳的布局过大,将周围数百里土地都囊括其中,造成国家负担沉重,难于管理和防守。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划。首都规划的变化反映出

    A. 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B. 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 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日趋完善

    D. 儒家思想指导了首都的规划建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

    A. 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B. 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 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 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大致保持了一种动态平衡,中国政治力量在受到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必要制约的同时,大致维持了自我规范和引领资本力量于社会力量的能力。中国发展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国超越西方具有决定性意义。该观点认为

    A. 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B. 资本力量创造了财富增长的世界奇迹

    C. 社会力量通过互联网影响政治和经济

    D. 三力平衡政治引领是中国崛起的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

    汉字

    解释

    “王,天下所归王也。”“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为手持刀斧之形”。斧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武器。故用“父来表示手持石斧,具有成权救导子女的父家长”。

    “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夫”像一个正面的人端然站立,头插发簪,乃权利之象也。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从口从矢。“口”为旗帜,夫为箭。

    上表为汉字“王”“父”“夫”“族”在《说文解字》中的注解。这主要反映了

    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 父系血缘关系开始受到重视

    C.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

    A. 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

    B. 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定了人才基础

    C. 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

    D. 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A. 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

    B. 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C. 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

    D. 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

    A. 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 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C.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D. 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在英语里,“民族”与“国家”是同一个词(nation),为了避免唤起不同民族(指移民的本源民族)的人关于“国家”的联想,美国很少使用nation这个词来指称不同民族的人,而更多地是使用“种族”(race)和“族群(族裔)”(ethnic)的概念。比如在人口普查时并不问及“民族”,也不要求选择民族血统。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 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

    B. 回避民族问题,缓和民族矛盾

    C. 模糊民族概念,消磨民族意志

    D. 宣扬种族思想,实行种族歧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7 题
  1. (题文)(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苏联对日作战后,大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之势,为阻止苏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提议“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分别在朝鲜接受日本投降,得到苏联同意。朝鲜半岛解放后,各种政治势力未能形成合力,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思想为标杆,左右两派的分离日趋表面化、复杂化、尖锐化。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建立后,东北亚政治格局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在东北亚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立刻对东亚战略进行调整。

    在《朝鲜停战协定》墨迹未干之时,美、韩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例》,美国进一步将东北亚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大到朝鲜半岛。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的旧金山会议上,达成《旧金山和约》,日本从法律上恢复了国家独立,迈出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步。1961年,朝鲜同中国、苏联正式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朝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周恩来曾深刻指出:“朝鲜战争是局部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周恩来的观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游牧民族建立政权后,积极改革部落兵制。成吉思汗打破以氏族为纽带的部落联盟制度,将全蒙古的牧民统一编成数十个千户,分别授予功臣贵戚,任命其为千户那颜,划定其领地范围,世袭管领。千户既是军事单位,又是地方行政单位,它将过去松散的部落联盟组织,改变成层层隶属、高度集中的军事体制。蒙古灭金之后,建立了更严格的军户制,实行兵民分治。军户在赋役方面有豁免和优待,但必须世代为兵,不得随便脱离军籍,保障了元朝有稳定的兵源;同时,军户承担部分军费,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但是后来军户的负担过重,加上军官的盘剥,常令军户破产和逃亡,到元朝晚期,军户制实际上已经崩溃

    ——摘编自杭侃《辽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吉思汗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成吉思汗兵制改革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历史选修4t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从东汉束年到宋代,在民间社会已完成了华坨从人到神的塑造过程。唐宋时期华坨庙的出现正式宣告了华忙信仰的形成,而明清时期则是华佗信仰的高峰期,人们对华佗的乡土认可,使得华伦信仰主要集中在华信生前活动的淮河流域,明清时期,黄河夺淮入海使得原本富饶的淮河说域的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各方面迅速衰败,贫穷,灾害和疾病成为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的常态,医疗资源的缺失使民众缺少必要的安全保障。明清时期的淮河流域是著名的药材之乡,高华伦信仰不仅为药材市场提供历史润源和招牌收应。而且民间流传的华伦药方和泡制方法也为药村的生产提供了指导,同时华地庙会也为药材的交易提供了哭机,华忙信仰不仅在医学意义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且在深层意义上也满足了人们对正统与正义的追求与信仰。

    ——摘编自张雪 《乡土医神,明清时期淮河流城的华伦信仰研究》

    (1)根树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括淮河流域华佗信仰形成的原因。

    (2)根树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间华陀信仰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展示了一幅国宝级名画——《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下图为局部图),该画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共画出了211个地理坐标,许多丝路上的重要城市在图上都有清晰的标注。对此以下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A. 对海上丝绸之路已有较为准确的认识

    B. 地图体现中国古代文人画的风格

    C. 地图绘制技术体现“西学东渐”

    D. 明朝实行海禁,陆上贸易有所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传统蒙学经典概况简介

    蒙学经典

    简介

    《千字文》

    南朝梁武帝时期周兴嗣奉命将1000个单字,编纂成每句4字共250句的韵文。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

    《百家姓》

    成书于北宋初年,收集中文姓氏504个。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颇具实用性。

    《三字经》

    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篇。

    《小儿语》

    明代的吕得胜所撰,他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他认为民间儿歌对儿童固然无害,但对品德修养以及后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编写新的儿歌,用来代替旧的儿歌,是以成此书。

    《弟子规》

    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编撰。以三字韵文方式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注重童蒙养正、敦伦尽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1930年5月

    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

    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

    1931年12月

    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

    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

    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材料二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国与欧共体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措施的相同点。这些措施对当时的世界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家间不断降低关税对世界经济有何作用?对此你有何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注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

    材料二清末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

    ——摘编自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实施宪政民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不成功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 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 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 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 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