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流程题 2 题,填空题 1 题,综合题 1 题,推断题 1 题,实验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史书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易经》记载“泽中有.....上火下泽”

    B.《淮南子》记载“慈(慈通磁)石能吸铁,及其于铜则不通矣”

    C.《抱朴子》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灭,令人以灭淋汁,取碱浣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清洁能源:风能、煤炭、太阳能

    B.金属材料:玻璃钢、硬铝、黄铜

    C.常见的盐:小苏打、苛性钠、纯碱

    D.营养物质:糖类、水、蛋白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古诗文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中,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暗香浮动月黄昏﹣﹣有香味的粒子在不停运动

    B. 吹尽狂沙始到金﹣﹣金原子的结构和性质都很稳定

    C.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铜离子得电子变为铜原子

    D. 坐看云起时﹣﹣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

    B.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b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是“氮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物质属于单质

    B.c点物质的化学式为HNO3

    C.d点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e点物质和f点物质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1

    鉴别试剂2

    A

    稀盐酸和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碳酸钠溶液

    B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熟石灰

    C

    氯化钠和碳酸钠

    盐酸

    氢氧化钾溶液

    D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燃着的木条

    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青霉素的药瓶、注射器和眼药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滴入稀硫酸后,在眼药水瓶中即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

    B.上下两片滤纸条变红,只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该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该微型实验具有所用药品量少,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C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甲(a 或b)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如图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 : 5

    B.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用图2中的a表示

    C.只有②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汽车尾气三效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储存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B.该过程能减缓温室效应和酸雨污染

    C.还原过程中CxHy生成的CO2和H2O质量比为22 : 9,则x: y=1:2

    D.整个转化过程中有机物除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又升高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流程题 共 2 题
  1.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化学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合成氨的流程图为:

    (1)制取氢气的反应为: ,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写出N2、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程图中将N2、H2 循环使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 183°C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C

    -195.8°C

    -183°C

    -33.35°C

    (5) 在一定条件下,A、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反应中C和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稀土金属是我国战略性资源,应加以保护。稀土金属钇(Y)是很活泼的金属,常见化合价为+3价,它是激光和超导的重要材料。

    以钇矿石(Y2FeBe2Si2O10) 为原料生产氧化钇(Y2O3) 的主要流程如下:

    资料卡:有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7

    3.7

    Y3+

    6.0

    8.2

    (1)钇矿石与NaOH共熔前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是_________,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盐酸时,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节pH=a,则a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的范围内。

    (5)沉淀C是草酸钇,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__。汽车车体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___________接触而生锈。

    (2)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工业上常利用此反应焊接铁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填化学式) 则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d点所得固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开发海洋,维持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公民的职责。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 (填符号,下同), 含量最多的分子是___________。

    海水中除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外,还有氯化镁、氯化钙等物质,则下图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一定在海水中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经常含有MgCl2、CaCl2、 Na2SO4 杂质。除去杂质所加的三种试剂: NaOH溶液、Na2CO3 溶液、BaCl2 溶液(均过量)。其加入顺序要求是: 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之____________(填“前”或“后”) 加入。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制作了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原理是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

    请将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具体的称量与量取操作如图所示。

    ①图1中实际称得氯化钠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图2中实际量取蒸馏水体积为__________mL ;

    ②根据图1、图2操作,其他各步操作均规范无误,实际配得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精确至0.1%)。

    ③写出该实验中正确称量氯化钠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下图中ABCD分别为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其中B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C、 E属于同类物质,F的溶液为黄色且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表示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根据推断写出以下两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

    (2) D与C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反应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E溶液与F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选用发生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就从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5)某同学检查装置C (如上图所示)气密性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水不能滴下,该同学认为整套装置不漏气。他的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教师设计如下实验帮助学生探究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的反应情况:

    实验仪器: 60mL分液漏斗(有体积刻度的)、250mL广口瓶、磁力搅拌器。

    实验试剂: Na2CO3 溶液(100.0mL 溶液中含有10.6g Na2CO3)、酚酞试液、稀盐酸(100.0mL 溶液中含有3.65g HCl)。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教师提示:

    ①酚酞试液变色范围: pH>10,显红色;10>pH>8.2,显粉红色; pH<8.2,显无色。

    ②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pH约为12.0 ;NaHCO3溶液的pH约为8.5。

    实验一:往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大稀盐酸(如图1所示)

    实验操作过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在广口瓶中加入20.0mL Na2CO3溶液,再滴大几滴酚酞试液,在分液漏斗中加入40.0mL稀盐酸。

    ②打开磁力搅拌器,搅拌待反应溶液。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20.0mL稀盐酸,关闭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溶液由红色变成粉红色,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没有增大。

    ③再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剩余的20.0mL稀盐酸。

    观察到的现象:溶液由粉红色变成无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气球逐渐增大。

    实验二: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上述实验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如图1所示)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磁力搅拌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操作②结束后溶液(图 2中的B点)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实验操作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产生的CO2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欲对300t含Al2O3 68%的铝土矿进行处理(杂质不参与反应),理论上需要消耗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