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非选择题 3 题,选择题 1 题,连线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1 题
  1. 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D.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人曾对《东方杂志》1915-1921年开设的“法令”栏目公布的法规统计如下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合计

    公布法令、条例数目

    150

    55

    34

    51

    39

    40

    22

    391

    对其变化原因解读最准确的是

    A. 辛亥革命后法律制度渐趋完善

    B. 军阀统治出现政治认同危机

    C.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D. 参加一战降低了人民参政的兴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 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

    C. 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

    D. 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朝后期,皇室贵族大量掠夺民田,以致明末农民战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清初推行“更名田”,承认了农民夺占明朝藩王庄田的事实。这表明

    A. “更名田”消除了满汉民族矛盾问题

    B. 农民战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C. 清初统治者接受了“均田免粮”思想

    D. 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了社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罗马法的“法学的论证”方式,在政治领域表现为“依据人们的权利和统治者有依据的权力来推理”。在帝国时代,元首或皇帝总揽帝国大权,法学家们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一思想

    A. 否定了雅典人的人民主权原则

    B. 蕴含了启蒙思想中的契约精神

    C. 强调了法律应重视证据的思想

    D. 确立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 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 政治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C. 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D. 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 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 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 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 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美国历史学家内森·米勒认为:“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下列对此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A. 该说法较为客观地呈现了这一历史事实

    B. “常规疗法”因“滞胀”的出现而不能奏效

    C. “试验性疗法”仍突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D. 罗斯福的“医治”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疾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上提出:“无产阶级有自己阶级的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还是不能完全解放。民主主义成功后,无产阶级还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固,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刻成功的。”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 指出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

    B. 体现了马列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

    C. 明确了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D. 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当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28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瞿秋白在会议中指出:“目前的反革命势力超过了工农,党现在的任务是加紧发展工农群众组织,团结收集统一无产阶级的群众,以推动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这表明瞿秋白

    A. 认为中共迫切需要壮大自身力量   B. 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 未能认清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   D. 仍坚持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如下图为两位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下图.可见,两位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

    A. 基本一致

    B. 完全一致

    C. 无法比较

    D. 完全对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的竞争环境,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自汉魏之际开始,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唐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很多例证,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面对金兵的南下,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等抗金武装表现突出。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这可看作是加强国家认同的一种举措。

    ——摘编自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后来,同盟会在政纲中又阐述了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庄严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随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中也承认:“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位共和立宪国体”。这表达出满洲人对新国家的认同。

    ——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清帝退位诏》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国家观的变化趋势,并简析这些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国家观相比,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国家观有何发展,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材料:罗吉尔•培根,13世纪英格兰哲学家,基督教僧侣,曾在当时欧洲学术活动中心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学习、任教,翻译过许多希腊和阿拉伯著作,对经院哲学通过逻辑推理来分析和解释基督教义的方法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培根把自然界作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强调知识最根本的来源是经验。他指出,如果一个从未见过火的人用推理证明火能灼伤人、毁坏物品,他那接受这一结论的心灵仍不信服;除非他用实验证明理论的道理,把可燃物置于火中,那么这时他是不会不避开火的;当他有了关于燃烧的现实经验之后,他的心灵才会踏实,才会安于真理的光辉之中。同时他还认识到,数学作为一种理性精神和普遍方法在科学与哲学发展中的作用,“数学是一切其它科学的门径和钥匙”。然而,在他看来,神学和信仰并不妨碍和限制科学的认识,只是需要哲学和科学为其作论证。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概括罗吉尔•培根的科学思想,并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吉尔•培根科学思想产生的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国家

    主要内容

    宋代(10-13世纪)

    中国

    船普遍使用罗盘针,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

    明朝(14-17世纪)

    中国

    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

    15、16世纪

    西班牙、葡萄牙

    航海家探索新航路,完成环球航行

    17世纪

    荷兰

    航运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7、18世纪

    英国

    先后打败荷兰、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1807年

    美国

    约翰•史蒂芬孙建造了带轮桨的“菲尼克斯号”轮船,从纽约沿海岸驶向费城进行试航,是世界上轮船首次在海上航行

    1807年

    美国

    富尔顿设计出蒸汽机带动车轮拨水的“克莱蒙特”轮船,被称为“轮船之父”

    1829年

    奥地利

    约瑟夫•莱塞尔发明了可实用的船舶螺旋桨,此后螺旋桨推进器逐渐取代了明轮

    1862年

    中国

    第一艘蒸汽机轮船“安庆”号蒸汽暗轮船与“安庆”一号蒸汽机明轮船建造成功

    1865年

    中国

    安庆内军械所建造“黄鹄”号蒸汽轮船,船长17米,航速6节,自重25吨

    1868年

    中国

    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84年

    英国

    帕森斯设计出了以燃油为燃料的汽轮船。此后,汽轮机成为轮船的主要动力装置

    1894年

    英国

    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60公里

    ——摘编自《船舶的历史》

    根据材料,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有学者指出,雅典法律分为私法与公法两大部分,私法蕴含着对财产权力的极度重视,但更多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公法的内容……其全部意义在于,它不仅是民众控制和制约政治家、将军和其他官员、维护公民最高统治权力的工具,更是对公民集体内部所有公民的约束。这表明古典时代的雅典

    A. 产生了三权分立的观念与具体做法   B. 形成了权力的内部和外部制约机制

    C. 公民法具有十分浓厚的政治色彩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重大历史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在韩国朴正熙总统的直接推动下开始了具有韩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之路。1971年到1982年投入到新村运动的资金共计52583亿韩元,其中政府投入为51%,居民投入49%(韩国内务部,1982年)。1967年韩国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率达到34%,1988年这个比例下降到6%以下。农村地区绝对贫困率下降得益于实现大米自给、经济作物范围扩大等农业生产效率的迅速提高,农村地区教育、医疗、通信、交通的明显改善,农民住宅、厕所、上下水、农村公路等农村居住及生活环境的明显改善。

    新村运动是以缩小城乡差距、改造农村、农民广泛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造福农民为目的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运动。新村运动开展30余年,成功地解决了农村贫困、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居民收入同步提高的目标,极大地推动了韩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新村精神扩展到全社会,升华为韩国国民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摘自张薇《韩国新村运动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出韩国新村运动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国新村运动的影响并说明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