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9 题,选择题 3 题,连线题 1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9 题
  1.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 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 政治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C. 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D. 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 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 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 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A. 主张改造理学

    B. 重书本轻实践

    C. 注重道统权威

    D. 强调学术创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国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

    A. 激发国人民族意识

    B. 丰富国民史学知识

    C. 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 培养国人全球视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这表明

    A. 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B. 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

    C. 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D. 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出现了不发达的议会制和发达的政党制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出德国

    A. 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

    B. 威权政治接纳了新兴社会力量

    C. 专制统治催生政党体制形成

    D. 君主制与议会制矛盾得到化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B. 孔子的地位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战国时期各家思想渐趋相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50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英国领事答复道:“……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这说明中国

    A. 海关职权逐渐丧失   B. 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

    C. 已抛弃天朝上国观念   D. 外交上处于弱势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

    年份

    西欧各国工业指数(1938年=100,目标130)

    西欧各国农业指数(“二战”前=100,目标115)

    西欧各国批发价指数(1948年=100,旨在维持物价稳定)

    1949

    112

    95

    108

    1950

    124

    104

    124

    1951

    135

    111

    143

    备注:表中“目标”为马歇尔计划提出的目标,1951年该计划宣告结束

    据表可知,“二战”后初期,西欧

    A. 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

    B. 物价基本保持稳定

    C. 经济复兴隐含着危机

    D. 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有学者指出,雅典法律分为私法与公法两大部分,私法蕴含着对财产权力的极度重视,但更多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公法的内容……其全部意义在于,它不仅是民众控制和制约政治家、将军和其他官员、维护公民最高统治权力的工具,更是对公民集体内部所有公民的约束。这表明古典时代的雅典

    A. 产生了三权分立的观念与具体做法   B. 形成了权力的内部和外部制约机制

    C. 公民法具有十分浓厚的政治色彩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大公报注重提供法律性援助

    B. 西方法律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

    C. 南京国民政府重视法治建设

    D. 国人的婚姻维权意识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体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这说明

    A. 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己经难以为继

    B. 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

    C. 大众民主政治具有不可避免的弊端

    D. 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重大历史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在韩国朴正熙总统的直接推动下开始了具有韩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之路。1971年到1982年投入到新村运动的资金共计52583亿韩元,其中政府投入为51%,居民投入49%(韩国内务部,1982年)。1967年韩国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率达到34%,1988年这个比例下降到6%以下。农村地区绝对贫困率下降得益于实现大米自给、经济作物范围扩大等农业生产效率的迅速提高,农村地区教育、医疗、通信、交通的明显改善,农民住宅、厕所、上下水、农村公路等农村居住及生活环境的明显改善。

    新村运动是以缩小城乡差距、改造农村、农民广泛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造福农民为目的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运动。新村运动开展30余年,成功地解决了农村贫困、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居民收入同步提高的目标,极大地推动了韩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新村精神扩展到全社会,升华为韩国国民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摘自张薇《韩国新村运动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出韩国新村运动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国新村运动的影响并说明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整个1949年,尽管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但由于中国忙于准备解放台湾,苏联又不想在朝鲜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故中苏双方均不主张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毛泽东访苏期间,由于苏联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双方在是否签订一个新的条约问题上分歧较大。最终,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谈判,新的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国在1945年失去的大部分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收回,而苏联曾经实现的远东战略目标至迟到1952年底将不复存在。

    就在斯大林与毛泽东谈判中苏奈约期间,苏联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金日成在1950年4月从莫斯科回国后秘密访问北京,其目的是向中国“通报他们以武力统一国家的意图和在莫斯科会谈此问题的结果”。直到这时,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表明,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就不便再提出反对意见了。

    ——据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谈判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谈判产生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元济(1867—1959),光绪十八年进士,曾任总理衙门章京等职,支持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张遭“革职永不叙用”,后经李鸿章介绍,入南洋公学(近代著名官办高等学堂,今上海交大前身)任译书院主事兼总校,开始编译出版教材和参考书籍,实现了人生第一次跨越。在这期间,张元济主持出版的最有影响的书籍是严复翻译的《原富》(即英国亚当·斯密著《国富论》)。

    1902年张辞去南洋公学职务,到商务印书馆筹建编译所。至此,张元济实现了人生第二次大跨越。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颁行,教育改革思潮再次兴起,编写得体、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教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张把握住了历史机遇,1903年推出中国第一套现代教科书——“最新教科书”,1912年又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为变革中的国家确立了全新的文化标准。

    ——据张人凤《戊戌到辛亥期间的张元济》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元济两次人生抉择中的身份转换。概括他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2)以张元济为例,说明社会环境对历史人物人生抉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传”本指疾病从人体的一个部位转移至另一部位。“染”本指人际交往的影响,与疾病无关。魏晋时期,“传”或“染”开始具有疫病传播的意义。人们相信,生病是因为“自作不仁”,所以病人死后,疾病还会转移至家人甚至后代。宋代学会使用药物、咒语处理死者的用品,以防传染。朱熹认为,个人的心术正与不正决定得病与否,而照顾患病的亲人不会得病。明清时期,传染成为说明疫情传播的主要用语。医生认为兵灾之后,大量死尸产生的疫气导致人们生病。民间助葬组织大量出现,地方士绅和政府出资安葬弃尸以减少疫气。

    ——梁其姿《“传染”概念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古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大都不关注公共卫生问题。19世纪末期,传染病在世界肆虐了12年之久,霍乱连续18年侵袭美国。欧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公共卫生问题,努力控制疾病传播。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地方区域实验室、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和其它机构的研究,法律强制公民接种疫苗。白喉、痢疾、猩红热和伤寒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日益降低,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减少传染病的发生。1977年随着索马里治愈了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人类消除了第一种恶性传染病。

    ——(美)丽贝卡•弗格森《影响人们生活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人对“传染”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传染病肆虐的原因及人类战胜天花的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史简表

    时间

    主要形式

    备注

    古代

    市声广告招幌广告灯笼广告印刷广告等

    吆喝叫卖即为市声广告在招幌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用灯笼做广告,是唐代及以后的酒楼、饭馆的特色之一,悬于店铺,夜间点烛方亮。印刷广告的典型是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广告,内有“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偷工,民便用”的内容。

    近代

    报刊广告广播广告街车广告等

    早期《申报》有发售军火、贩洋行广告卖鸦片的洋行广告。广告画多展示了圆润、摩登、甜美的女性形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打出“恭祝民国十年各界进步,惟愿同胞吸国货香烟”的广告。

    现代

    报刊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

    1978年以前,广告人物形象以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为主1979年3月新中国播出第一条外商电视广告——瑞士雷达表。

    ——据黄升民《中国广告图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古今关联,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