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
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认为词自是一家,从而在婉约风格之外有意识地大量创作豪放词,使词突破了狭隘的儿女艳科,成为士大夫们抒写怀抱、议论古今的工具。举凡怀古、怀旧、记游和说理等可以用诗来表达的题材,他都尽情入词,使词恢复到诗词未分之阶段,使词诗化、散文化,这就是他的“以诗为词”,也正是他进行词体革新的关键所在。

    那么究竟什么叫“以诗为词”呢?“‘以诗为词’,按照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把诗的作法、风格引入词中。”(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朱靖华在《苏轼“以诗为词”促成词体革命》一文中也指出:“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特点,在于他把词和诗看成是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有意识地把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式尽情入词。”

    词至苏轼,在描写领域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凡是可以入诗的题材均可以入词。词可以咏史吊古,可以说理谈禅,可以用象征寄托幽思,可以借音节抒写情怀。在苏轼的眼里,词之取材与诗无异。他把“缘情”与“言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词品与人品高度地统一融合起来,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社会与人生的道路,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词长于言情,而苏轼能够充分利用这一长处写出新意,拓展词境。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将悼念亡妻与感叹个人身世熔为一炉,悼亡妻,情真意切;叹身世,感慨万端。在此类词中,更为瞩目的是,苏轼在大量描写歌妓侍妾的词中,没有将描写的重点放在对方的色相上,更没有调情嬉戏的描写,而是把视点放在了对她们品质人格的赞颂上和对她们命运遭遇的深切同情上。

    词中所写的离别情意,此前多局限于男女情事,而苏轼词中的离情别意多系表达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并借此抒发人生感叹,颇似唐代的离情诗。如《满江红》(天光无情),在抒写依依不舍的离情的同时,抒发人生之叹、田园之想;又如《江城子》(别徐州),在写离情时又抒发沦落之感。品读苏轼的这类词,看不到艳情的宣泄,嗅不到胭脂的气息,这些词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抒写离情的名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轼还将劳动者的生活作为词的描写对象,开启了词的新领域。如《渔夫》四首,写渔民生活;《望江南》(春已老),写春日农忙景象;《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写儋州春日备耕祈求丰收的农村景象等。他将视角投向社会底层劳动者,描写田园风光、农村风情、农民生活,丰富了词的内容,为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苏轼词集《东坡乐府》中不难发现,词这一本来内容单一贫弱的领域在此已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无论是咏物言情、记游赠答,还是怀古发论,谈禅说理;无论是感时伤事、送别悼亡,还是田园风光、身世友情,他都能用词来吟唱。他的“以诗为词”的确扩大了词的取材范围。正如刘熙载所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可以这样说,词至苏轼,词境始大,词格始高,词体始尊,取得了与诗同等的文学地位。

    (选自崔永创《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认为词白是一家,即在突出词的婉约风格的前提下,又要体现其诗化、散文化的特点。

    B. 苏轼将诗的意境和诗的创作方式人词,意在追求更大表现白由,像诗那样抒写怀抱,议论古今。

    C. 苏轼词的创作正视现实、社会与人生,从而实现了“缘情”“言志”双举、“词品”“人品”相融。

    D. 苏轼在内容、手法和风格上进行的一系列大胆革新,使词全面恢复到与诗同等地位的阶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引用王水照、朱靖华等人的论断,意在简要诠释第一段所言苏轼“以诗为词”的内涵。

    B. 本文先明确何为“以诗为词”,然后结合作品逐一阐明苏轼“以诗为词”的具体体现及影响,条分缕析,论而有据。

    C. 本文最后一段引刘熙载之言,将苏轼词与杜甫诗作比较,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强调了两者在文学史上的同等地位。

    D. “以诗为词”是苏轼词体革新的关键,这不仅体现在他对于词的全新认识,更体现在他由此而进行的一系列创作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词并不回避对歌妓侍妾的描写,而是改变描写的重点,关注人物的品质人格,同情她们的命运遭际。

    B. 苏轼词写离情别意,突破了男女情事的局限,更多的是表达与朋友的深情厚谊,并借此抒发人生的感叹。

    C. 苏轼词写田园,不再单纯去描绘所谓的“风光”,而是将自己当作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去感受和表现他们的艰难。

    D. 词至苏轼,描写领域得到拓宽,词境得到拓展,词的格调得到提高,从而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词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军泪

    张爱国

    草原骑兵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又一次突袭边疆。军情飞报到京城,皇上不再是往常那样惊慌失措,而是会心一笑,继而拍案而起,命令飞虎军迎战。

    草原骑兵长驱直入。近百年来,每当他们遭遇饥荒,不,每当他们抢来的物资所剩无几时,他们的铁蹄就踏将过来。最初,他们还会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后来,他们懒得找理由,想来就来,想去就去,而不论怎样,每次不仅能掳去大批人、畜、物,还能收到中原王朝可观的“息战金”。

    可是这一次,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将终结在这支他们从未听说过的飞虎军手里。交战伊始,他们满以为对手会像以前那样不堪一击,因此游戏一般,嬉笑着,冲杀着,抢夺着。等他们发现了异常,迟了——飞虎军以迅雷之势歼灭了入侵之敌,取得了近百年来中原王朝对草原劲敌的第一次胜利。

    飞虎军大帐里,探马来报,敌军主帅恩鲁受伤,正带着残存的数百人马在几十里外休整,战斗力丧失殆尽。将士们一听,纷纷请大将军下令,乘胜追击。大将军不说话。他在想数年前组建飞虎军的情景:那时候,这群人大多还是孩子,但凡是被选中的就立即无条件地被带进冰天雪地里,进行残酷的训练。别说战死的,单是训练中累死、病死、冻死的,就不计其数。大将军曾暗暗发誓,班师回朝后一定让每个人都封官进爵。

    “大将军,乘胜追杀恩鲁,彻底歼敌,如此,他们至少三十年不敢南顾!”副将道。大将军还是不说话。他又在想他自己:出身贫苦,父亲早亡。寡母带着他受尽了人间屈辱。参军以来,经历了多少次残酷的战斗,多少次死里逃生,身上多少处伤口愈了又伤伤了又愈。作为军人,杀敌报国是梦想,出将入相不也是梦想?

    “大将军,恩鲁不灭,不久又会集结人马南侵。恩鲁一死,敌国定然瓦解,我边疆从此就高枕无忧啊!”大将军依然沉默。他在想:现在,仅凭这一仗、这一功,全军上下,将士们达不到封官进爵的条件,自己也没有出将入相的资格。一旦杀了恩鲁,敌国瓦解,则从此再也无仗可打,无功可立,飞虎军也没了存在的必要,所有的梦想更没了实现的可能。

    “大将军,机不可失啊……”众将士齐声道。“恩鲁狡诈,不可轻敌,不可盲目追击。”大将军一咬牙,命令道,“飞虎军全线后撤五十里!快马报告皇上,说敌军又集结数万人马,准备与我军决战!”

    不久,朝廷从全国各地紧急征集的新兵、筹措的粮草、打造的军械,千里驰援到飞虎军。于是,飞虎军的捷报开始频频传到朝廷:飞虎军又打了胜仗,杀敌多少人,但恩鲁仍然在逃,仍然在纠集人马,伺机再战。皇上又喜又忧,一面一次次嘉奖飞虎军,一面一次次将兵员、粮草、军械送往飞虎军。

    三年后,大将军见一切都已成熟,一举全歼敌军,杀死恩鲁,继而敌国土崩瓦解。大将军奉旨率领飞虎军,班师回朝。

    京郊,蓝天白云,春风徐徐,空气中花草的气息沁人心脾。大将军端坐马上,身后是威武浩荡的大军。前方,皇上率领满朝文武欢迎大军凯旋的锣鼓声已隐约可闻。路边,野地里,一位老妇人,白发凌乱,衣衫褴褛,骑坐在田埂上,艰难地挖着野菜。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裹着拖地的破旧大棉袄,呆立在老妇人身旁,有气无力地问:“奶奶,我爹什么时候回来?仗什么时候打完?”

    “快了,快了……”老妇人气喘吁吁。

    “你骗人,你老说快了快了,可……”小男孩呜呜地哭起来。

    大将军下马,上前,拉过小男孩:“娃儿,想爹了?你爹在哪儿打仗?”

    “飞虎军。”老妇人看看大将军和他的队伍,轻叹一声,“三年前,老大老二被飞虎军征去,一个死于训练,一个死于战斗。去年,老三又被征了,老三媳妇就疯了。老头子上个月给飞虎军送粮,累死在路上。现在,这一家就我和孙子,还有他的疯娘。”

    看着祖孙俩已显浮肿的脸,大将军强忍泪水:“老姐姐,仗打完了,你儿子就要回来了。”

    “谁说得准啊!三年前就说打完了,飞虎军要解散了,可是……”老妇人摇摇头,“唉!我老了,今儿明儿就死了也不足惜,可怜我这孙子……”

    大将军忽然热泪纵横。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将军泪”为题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将军的形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B. 小说情节安排上,依据“飞报军情——将军迎战——皇上迎归——途遇老妇”的发展顺序构思情节,“皇上迎归”是情节的高潮。

    C. 小说在塑造将军形象时,多次运用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展示了将军的梦想:杀敌报国,出将人相。

    D. 小说结尾未写将军立功受勋,却以将军热泪纵横戛然而止。“热泪纵横”寄寓了将军对老妇人一家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内心深深的悔恨。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小说中的将军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冲云霄……2017年12月24日上午,“鲲龙”AG600首飞成功。

    AG600是我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在研水陆两栖飞机,首飞成功是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乃至整个航空工业的重大历史突破。“鲲龙”与我国运-20大型运输机、C919大型喷气式客机一起,被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该机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单船身水陆两栖飞机布局形式,选装4台国产涡桨六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3.5吨,具有载重量大、航程远、续航时间长的特点。

    “鲲龙”AG600的最大特点是同时具备在陆地机场和水面起降的能力,巡天为飞机,着水为航船,是森林灭火和海上救援利器。森林灭火时,它可多次往返高效率投水灭火,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单次投水救火面积可达4 000余平方米,接近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海上救援时,“鲲龙”可快速响应、到达,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救援,起降抗浪能力不低于2米,可一次救助50名海上遇险人员。

    AG600飞机还可加改装必要设备,满足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等任务需要,以及为“一带一路”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紧急支援等。目前主要有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少数国家能够研制和装备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从2009年6月国家批复立项,到2012年攻克关键技术、完成初步设计,再到2016年7月总装下线,如今首飞成功,“鲲龙”经过8年多艰辛研制。国内共有20个省份、15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协作,攻克了气水动融合布局设计与试验技术等世界难题。全机5万多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中98%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全机机载成品95%以上为国产产品。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5日)

    材料三

    “鲲龙”AG600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加速转变的过程中,网友最为关心的是关键技术突破。整个设计研制过程,攻克了包括气水动融合布局设计与试验技术在内的十几项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了陆基飞机的起降模式和船体滑行的模式完美融合,在不增加飞机结构重量的情况下,同时提升了其设计功能的完整性和适用性。可以预期,随着AG600性能逐步稳定和大量投产,将会大大促进大飞机产业链完善,也会同步带动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高端材料等航空“关键技术”的突破。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森林灭火、水上救援、海洋环境监测、资源探测、岛礁补给、海上缉私与安全保障、海上执法与维权等多重任务,决定了AG600要适应沿海、内陆多种环境,具备抵御防水密封、防盐雾腐蚀的能力。目前,AG600采用了国内最高、收放系统最复杂的单支柱起落架,完全能够满足执行以上任务的需求。

    从基本性能指标来看,森林防火、海上救援将是这款大飞机的最大优势。按照数据计算,在海上救援方面,这款大飞机让我国首次具备了第一岛链任何地点五小时到达的远洋快速救援能力,极大强化了国家应急保障体系和远洋搜救体系,救援速度将是救捞船舶的10倍以上,可一次救助50名海上遇险人员。“鲲龙”部署在建成的海南基地,我国将具备4小时内往返南海的能力,对于维护海洋权益也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一款总体技术水平和性能达到国际同类飞机先进水平的大飞机而言,人们更为期待它的反潜能力。不少媒体预测“鲲龙”将会改装为较强反潜能力的大型反潜机,或者改进为集反舰一巡逻一反潜为一身的全能型远程作战飞机,从而挑战美国P-8的反潜巡逻机霸主地位。

    仅从技术角度来看,AG600改装反潜机没有太大难度,关键还要看这种改装有没有实际意义。以美国P-8远程高速反潜巡逻机为代表的现代反潜机,已经成为一种基本发展趋势,但水上反潜机较为笨重的特点,已经让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改造成反潜机的想法虽然很美好,但现实可行性并不大。

                            (摘编自《新京报》2017年12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G600机身长36. 94米,翼展38.8米,与我国运-20大型运输机、C919大型喷气式客机一起,被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

    B. AG600可以20秒内一次汲水12吨,单次投水救火面积4 000余平方米,能胜任多次往返高效率投水灭火的任务。

    C. AG600最大巡航速度500公里/小时,它在海上救援方面与船舶相比优势在于速度是救捞船舶的十倍以上。

    D. AG600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单船身水陆两柄飞机布局形式,选装4台国产涡桨六发动机,重量达53.5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G600在研制过程中,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通力协作,经历8年多的时间,才最终攻克了气水动融合布局设计与试验技术等世界难题。

    B. “鲲龙”AG600攻克了十几项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了陆基飞机的起降模式和船体滑行的模式完美融合,实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加速转变。

    C. AG600的首飞成功,大大促进了大飞机产业链完善,也带动了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高端材料等航空“关键技术”的突破。

    D. “鲲龙”将会改装为较强反潜能力的大型反潜机,或者改进为集反舰一巡逻一反潜为一身的全能型远程作战飞机,从而挑战美国P-8的反潜巡逻机霸主地位。

    3.请结合材料,概括AG600飞机的特点和作用,并说说它首飞成功有什么现实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马嵬二首

    李商隐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①,自埋红粉②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①冀马、燕犀:范阳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犀,犀利,指刀剑兵器。这里指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②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1.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诗的第二句中的两个“自”依次是指杨玉环和唐玄宗,两个“自”高度概括了杨玉环自缢后唐玄宗最终郁郁而终的事。

    B. 第一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唐玄宗不应该迷恋女色以致误国,用这样的假设语气表达比直白的表述更有余味。

    C. “空闻虎旅传宵柝”中的“空闻”二字暗示“虎旅”并非是来护驾的,而是逼宫的;同样,下句中的“无复”二字也流露出浓浓的伤感情绪。

    D. 两首诗都是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唐玄宗、杨贵妃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了诗人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2.两首诗在抒情侧重点上有何不同?抒情方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概括了赤壁雄奇的景色,又引起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2)《雨霖铃》中描写与心上人分别时难舍难分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点明秋夜送别友人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

    (4)《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以移情和比喻的手法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6)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气势雄浑,境界旷远,景物描写中暗含诗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受强冷空气影响,大年初六东北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②虽然我仍然会远足野外,但我知道自己已毋须去亚马孙河或者珠穆朗玛峰体会那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是在网络上发一些虚假贴子,于是三人成虎,当许多网站都转载的时候,很多人都相信了。

    ④两位共同首席执行官施杰翰和孟鼎铭誓言将加速产品发布的进程,并精简内部的繁文缛节。

    ⑤当孙子楚听说她的美丽时,就可以为之剁手指;如今见着她的美丽,又该如何呢?应该是魂飞魄散吧。

    ⑥我们要使老人得以安享天年,成人有用武之地,儿童可以健康成长,鳏寡孤独及残废、有病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A. ③④⑥   B. ①②⑤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或对以往的房地产情况进行总结,或对未来的房地产发展进行展望。

    B. 上周六在尼克斯队与湖人队交锋时,林书豪凭借其职业生涯最杰出的表现,不仅抢走了科比的风光,成为全场最佳球员,还让科比认识了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C. 《雷雨》(节选)结尾处写周萍动手打了鲁大海,目睹这个骨肉相残的场面,鲁侍萍心如刀绞。

    D. 春节临近,喜庆欢乐的气氛随着一排排商铺门前挂起的大红灯笼、居民楼里家家户户张贴的喜气洋洋的对联弥漫在大街小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接着又有几位专家发言。

    B.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C. 日前身份证不慎遗失,幸亏您能够及时送回,实在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抽空专程前去向您致谢,烦请在家耐心等候。

    D.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校长在向全体师生作介绍时说:“刘教授是敝校校友,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所谓氛围,是指意境造成的一种气氛、情调。盛唐诗人多追求意境的整体感,使意境弥漫浓烈的情思,在读者还没有对诗加以细细品味、对意境的具体含蕴加以细细领略之前,就一下子把人带进某种氛围中去了。捕捉这种气氛很不易,①_______;②________,因为它既不是写景,③________,难以直接着笔,但又必须以写景和抒情烘托出来。它是可感的,但又空灵而飘忽,而盛唐诗人正是表现意境氛围的高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某中学团委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开展的主题为“走进高考”的心理调试咨询会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1994年,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在中国推进时,没多少人看好这个设想。年近五十岁的南仁东却认定了目标,并付诸行动,用十二年时间选址保障观测条件。为了选址,南仁东几乎踏遍了中国西南大山里的所有洼地。为了能筹到足够资金,逢人就推销自己的大望远镜项目。当巨型“天眼”最终向世界睁开之际,72岁的他却因肺癌去世。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评价他:“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有几句诗,是天眼之父南仁东写给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