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填空题 8 题,实验题 5 题,简答题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

    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

    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  )

    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dm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s﹣t图象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A.v甲>v乙,s=16m   B.v甲>v乙,s=8m

    C.v甲<v乙,s=16m   D.v甲<v乙,s=8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km/h,则汽车行驶这120km(  )

    A.所用时间为2.4h     B.所用时间为2.6h

    C.平均速度为48km/h   D.平均速度为50km/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比次声在水中速度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  )

    A.510m   B.1020m   C.2040m   D.4080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计时员分别根据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若甲的记录结果为11.3s,则乙的记录结果约为(  )

    A.11.0s   B.11.3s   C.11.6s   D.11.9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

    镜中花

    B.

    水中桥

    C.

    林中影

    D.

    缸中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水中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和鱼都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

    A.40°   B.50°   C.80°   D.10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变大,6m   B.变大,5m   C.不变,8m   D.不变,6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情景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小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通过音调可以辨别出钢琴和二胡声

    C.笛声的响度较大是因为管中的空气柱振动频率较高

    D.音乐厅墙壁上的多孔结构是在声源处减弱声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8 题
  1. 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5年4月25日11时,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引发珠穆朗玛峰雪崩,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发生,这种声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强烈的地震能引发雪崩,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导致雪层滑动发生雪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在玻璃缸中盛上请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所示,这属于光的     (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现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先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     现象(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是一个     像(选填“虚”或“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刚好能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若将此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被放大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     c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春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在他们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填序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5 题
  1.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则AB段的路程sAB=     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甲和乙两个小球(小球大小可忽略)在平直路面从左到右运动,从计时开始记录,每隔0.1s记录一次,纪录得小球的位置如图1所示.

    (1)由图可知,甲小球做     运动.

    (2)从计时开始,乙小球前0.5s的平均速度是     m/s.

    (3)根据图1的记录,在图2的坐标系中画出甲小球的s﹣t图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     ;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分析实验数据是总结物理规律的一种方法,根据下列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三条.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空气(15℃)

    340

    蒸馏水

    1497

    大理石

    3810

    空气(25℃)

    346

    1531

    5000

    1324

    3750

    5200

    1)    

    2)    

    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为了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钢丝的直径,小杰同学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然后他再用标准的刻度尺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如图所示.则

    (1)线圈的长度是多少cm?

    (2)细钢丝的直径是多少mm?

    (3)小杰同学通过改变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的圈数后,再测量线圈的长度,五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A,17.82cm、B,17.83cm、C,17.81cm、D,17.28cm、E,17.81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哪个?线圈的长度是多少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其实在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在海面发出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用时间是0.24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3)这种装置可用来探究月球等太空中的奥秘吗?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