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情景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1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3)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年一度的亚洲博鳌论坛,华夏儿女喜迎各国嘉宾,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诠释这份情怀。

    (5)请把谭嗣同的《潼关》默写完整。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其中似乎去què záo(__________)只有一些野草。

    (2)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__________),美不胜收。

    (3)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dǎo gào(__________)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4)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òng(_____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坚持以人为本,激活社会活力,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B.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C.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D. 阳江二中校运会时,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 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删去“和谴责”)

    C.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续写上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阴;                         ;让我们共同创建辉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思想,“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是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③戒。”

    注释:①盍:何不。②迨:等到。③炯:明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王生益愠/人不知而不愠

    B. 王生不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 莫逾自厌/学而不厌

    D. 李生故寻王生/温故而知新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余 一 言 未 尽 而 君 变 色 以 去 几 欲 拒 人 千 里 之 外 岂 善 学 者 应 有 邪?

    3.从全文看,李生要告诉王生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B. 第二段的对比手法运用十分明显,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人”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人”作对比,更加突出了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C. 划线处属于侧面介绍,补充了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 文章最后一句话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2.下面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同志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概括为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医学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

    B. 文章在用词方面极其讲究。如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了两个“极端”,这个副词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

    C.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一句,双重否定,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D. 第四段采用先议后叙的写法。先写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3.如何理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是否有现实意义?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大的奖励

    (美)南希卡瓦诺

    又是一天开始了,一想到下午排得满满的课,我就感到头大。不知什么缘故,我最近突然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失去了往日的热情。

    我打开校内的私人信箱,发现里面有一张便条,上面写着“请致电555——6167,玛格丽特。”是我不熟悉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不过作为一名在中学里教汽车修理的老师,经常会有人给我打电话要求帮忙修理车子,课间休息时间,我拨通了那个号码。

    “我想找玛格丽特。”我说。“我就是。”电话那边回答说。

    “我是卡瓦诺。我今天收到一张便条,叫我打电话给您。”我继续说,同时在猜想这位女士的车究竟遇上了什么麻烦。

    “哦,很高兴您能打电话给我。请允许我占用您几分钟时间,有点事跟您说,您听了会感兴趣的。”

    “好吧。”我边回答边看表。只剩下几分钟了,得赶快去教室上课。

    “我是圣·卢克长老医院的一名护士,昨天夜里下班回家的路上,我的车子突然抛锚了。”

    “嗯。”我又看了看表。

    “当时天很晚了,我又是孤身一人,车停在路边,我在那里待了几分钟,不知怎么办?”

    我不想让她觉得我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但我还是打断她的话:“夫人,我抽时间去检查一下您的车子,好吗?”

    “听我把话说完。”这位女士回答道。

    玛格丽特继续讲她的故事,我则用铅笔轻轻敲击着面前的一沓考卷。

    “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两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他们在我后面停了车。我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怕极了。

    “他们问我发生了什么事,说从车子发出的声音判断,他们能让它重新跑起来。于是我把发动机罩打开了。

    “我坐在车里面,默默祈祷这两家伙别干什么坏事。过了一会儿,他们冲我大声喊,叫我发动车子。简直不敢相信!车能走了。他俩说车子没什么大毛病,但以后有机会最好还是去仔细检查检查。”

    “您是想让我检查一下,看看车有没有毛病吗?”我问,不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我要赶着去上课呢。

    “噢,不,不需要麻烦您,”这位女士继续说道,“他俩把车子给修好了,我非常感激,想给他们钱,可他们说什么也不要。他们告诉我,他们是您以前的学生。”

    “什么?”我惊讶地问道,

    “我的学生?他们叫什么名字?”

    “他们不愿跟我说。他们只是把您的姓名和地址给了我,要我一定给您打电话。”

    令人难以置信!一时间,我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在我的几十年教学生涯中,除了教给学生修理汽车的基本技能外,我也总是跟他们讲做人的道理。诸如诚实待人、加倍努力、用知识帮助别人等等,但我从来不指望自己的学生能听得进我的说教。

    “卡瓦诺先生,您还在听我说吗?希望您知道,我是多么感激”玛格丽特说道。

    “玛格丽特夫人,我也希望您知道,我多么感谢您,感谢您给我打这个电话。”

    在去教室的路上,我突然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今天我才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并非没有意义,因为我的学生做了一件有益于他人的好事。

    1.请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述,完成表格内容。

    起因

    ①“我”收到一张要求我回电话的便条。

    经过

    ②______

    结果

    ③______

    2.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又看了看表”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2)请赏析下面语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我则用铅笔轻轻敲击着面前的一沓考卷。

    3.“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如何理解小说结尾“最大的奖励”的含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从文中两位学生身上受到的启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从全文看,随着事情的发展,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做简单分析。

    3.对比是《五猖会》中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朝花夕拾》中还有哪些文章也运用了对比手法呢?请举例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瞬间。一个瞬间就是一幅精彩的画面;一个瞬间,承载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请以“     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描写要细致,要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