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2 题,其中:
单选题 32 题,选择题 7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2 题
  1.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专制制度的衰落

    C. 西方文明的影响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统计,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国家控制的人口是1 699万人,其中纳税人口只有237万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商业人口猛增,农税锐减   B. 土地兼并加剧,依附关系松弛

    C. 税收制度混乱,官吏腐败   D. 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大量南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

    A. 建国初期起到治国安邦总章程作用   B.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 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D.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军事科学院专家岳思平曾刊文表示“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1931年至1937这六年间,中国军民发起的东北抗联、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等局部战争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牺牲,这段历史不应忘记。”因此,“十四年抗战”的说法

    A. 体现了抗战的全民族性

    B. 突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间的合作

    C. 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D. 着眼于抗战的全程性、完整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

    A. 商品经济占据主导

    B. 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C. 重本抑末观念仍影响深远

    D. 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炳烛里谈》载:“道光年间,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衣有洋绉……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这一现象表明

    A.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渗入中国       B.外国各种商品充斥中国的市场

    C.近代中国的社会风俗已经欧化       D.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

    A. 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B. 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 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D. 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从中也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

    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      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制度与材料中“干预”的观点相符合的是

    A. 闭关锁国

    B. 朝贡贸易

    C. 官营专卖

    D. 市坊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B. 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 商战思潮的深远影响

    D. 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致北洋政府财政部的信中指出:“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税……兹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B. 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C.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

    D. 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 “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   )

    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 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 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 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A. 制瓷业开始兴起   B. 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 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 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

    A.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

    B.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

    C.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

    D.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   )

    A. 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   B. 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

    C. 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 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据此可知,这两种制度都能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减少决策失误   C. 限制专制皇权   D. 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英国女王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可以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制度的创立旨在(   )

    A. 抑制世家大族,加强中央集权   B. 形成重学风气,提高官员素质

    C. 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 追求公平公正,缓和阶级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上海,全体市民如临大敌,政府规定不准上街,窗户只能开1/3,挥手时,手不能伸出窗外,只能微笑,因为他们是帝国主义分子,但又不能不笑,因为他们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的国内环境对尼克松访华不利   B. 尼克松访问上海是非政府间的秘密活动

    C. 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D. 以上记载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

    ①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②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③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   )

    ①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④以土地国有制为主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 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 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 制造的瓷器

    C. 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D. 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 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理性的时代,这是困惑的时代,这是迷信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由此将坠入地狱,由此将升上天堂。”(狄更斯《双城记》)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A.经济危机     B.工人运动     C.黑死病       D.工业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重要工业部门大多数集中在几十个垄断组织手里。关于垄断组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垄断组织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C. 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 垄断组织的出现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影响主要有(   )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②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

    ③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④提高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彭泽益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对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是(   )

    A. 洋布完全占领中国的棉布市场

    B. 西方的商品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

    C. 洋布质优价廉有利于获取利益

    D. 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开始生产供出口的大宗商品,趋向于转入新的商业渠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市场结构正欣欣向荣,直到1949年都很少有衰落的迹象。这说明中国近代(   )

    A.工业化的进程缓慢              B.小农经济欣欣向荣

    C.市场结构殖民地化              D.新的商业渠道兴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何一民在《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中认为:“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这一新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民族工业占据优势   B. 废除重农抑商政策

    C. 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 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B. 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C. 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D. 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旅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提倡国货对于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能起到关键作用

    ④作者的看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整体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7 题
  1. 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评价雅典的政治时提到:“判处陶片放逐并不是对卑鄙行为的惩罚,不,表面上这是对威望和权势过高的人一种凌辱和贬抑的办法,但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这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

    A. 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B. 忽视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C. 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

    D. 民主程序存在重大缺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下表是“百年张裕”1892~1915年发展大事年表(部分)。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

    发展大事

    1892年

    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912年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 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B. 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C. 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D. 北洋政府对张裕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学者指出:成功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制度的发展,较容易在同质文明内部产生。冷战后的世界发展已经表明,同质文明之共通性,已取代政治意识形态与传统势力平衡的考虑,成为合作与结盟的首要基础。冲突与暴力即便会发生在同质文明的国家与集团内,但此类冲突较文明间冲突更为温和,也不易扩大。作者主要强调的是

    A. 文明的冲突将取代其他形式的冲突

    B. 同质文明易形成成功的区域一体化

    C. 同质文明的内部差异性逐步的消失

    D. 同质文明比其他文明具有先天优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国山东半岛地区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

    B. 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C. 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D. 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李鸿章1890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除挪用若干“官款”,又请准了专利10年的特权。按照这个特权,除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外,并可减免税厘,而李鸿章请准这一专利的借口是为中国挽回利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这里的利权应该指列强在华办厂权   B. 不利于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

    C. 清廷对技术专利权的保护非常严格   D. 体现了李鸿章捍卫国家主权的立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英、法、美、德在近代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它们的相同点是

    A. 政府首脑均由选举产生

    B. 民意代表均由普选产生

    C. 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实权

    D. 法律规定立法权归议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是

    A. 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B. 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

    C. 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D.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当时列强的主要目的是

    A. 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B. 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C. 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D. 恢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物,如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尔默、乔•科尔顿等《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四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

    (2)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基本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为由,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倍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

    请完成:

    (1)材料一表明,松太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指出变化产生的原因及此变化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有何内在联系?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27—1945年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

    (4)简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