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0 题
  1.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简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 土壤和植被   B. 气候和地形   C. 水文和土壤   D. 植被和水文

    2.下列地形单元在C区的是(  )

    A.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准格尔盆地

    C. 黄土高原、柴达木盆地

    D.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3.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叙述错误的是(  )

    A. 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 C区域气候湿润,平原面积大

    C. 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D. 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英国人喜欢喝牛奶吃奶酪,读英国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自然原因是(  )

    A. 贫瘠的土壤   B. 起伏的丘陵地形

    C. 降水稀少   D. 温和湿润的气候

    2.英国早期工业主要分布在该国中部的曼彻斯特、伯明翰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水源   B. 土地租金   C. 矿产资源   D. 政策

    3.英国苏格兰南部是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这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是因为(  )

    A. 交通便利   B. 资源丰富

    C. 科技力量雄厚   D. 自然环境优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是(  )

    A. 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矿产、矿产、生物

    B. 矿产、水资源、水资源、能源、生物

    C. 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粮食、电能、电能

    D. 石油天然气、水资源、水资源、电能、电能

    2.图中①⑤调出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荒漠化、水土流失   B. 酸雨、水土流失

    C. 地面沉降、土壤盐碱化   D. 荒漠化、地面沉降

    3.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影响有(  )

    A. 减轻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 改善调出区的环境问题

    C. 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加大调出区与调入区的经济差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某区域略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对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是云贵高原,地貌崎岖不平

    B. 该区域的地貌特征形成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大

    C. 该区域地形单元形成的原因是风力侵蚀

    D. 该区域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

    2.图中虚线区域内的地势特点是(  )

    A. 西高东低   B. 东高西低

    C. 南高北低   D. 北高南低

    3.关于图中BC段河流的水文特征正确的是(  )

    A. 有凌汛   B. 含沙量大

    C. 水位季节变化小   D. 水流平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图及该流域年均径流量与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  )

    A. 径流量变化取决于降水   B. 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C. 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   D. 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

    2.肯斯瓦特大型水利枢纽对当地的影响是(  )

    ①增加发电量和农田灌溉面积 ②有效调蓄夏、秋洪水③调节中下游水资源配置状况④提高玛纳斯河的航运价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图例Ⅲ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

    A. 针叶林   B. 人工经济林   C. 春小麦   D. 大豆

    2.关于东北农业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北的农业种植带要根据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规划,实现专业化生产经营

    B. 同一地区种植同种作物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 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优越,适宜喜温作物生长

    D. 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输入电网;傍晚人们下班时,再使用从电网购买的电。目前上海市正在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电来自太阳能。

    材料二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其核心技术是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

                                

    1.上海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由于(  )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 地面裸露,比热容小   D. 纬度偏低,晴日多

    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是(  )

    A. 酸雨危害严重   B.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

    3.关于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品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

    B. 我国最适宜布局太阳能光伏设备产业基地的是西北地区

    C. 光伏产业链中,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生产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

    D. 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下游的光伏产品生产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IS   B. GPS   C. RS   D. 数字地球

    2.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  )

    A. 大型垃圾处理场   B. 水源保护区

    C. 汽车加油站   D. 大型仓储式超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读“某省及其四个区域2015年产业结构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省

    4.9

    49.3

    45.8

    2.0

    45.3

    52.7

    8.7

    55.9

    35.4

    18.8

    42.2

    39.0

    16.3

    41.7

    42.0

    1.从产业结构角度推测该省最可能的产业转移方向是(  )

    A. 甲→丙   B. 乙→甲   C. 丙→丁   D. 丁→乙

    2.该省处于(  )

    A. 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B. 工业化阶段

    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km,天然落差1324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33万kw,具有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和水库移民相对较少,对外交通便利,经济指标好等优点,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海拔高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④⑤

    2.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材料二   2018数博会开幕前一天,贵州贵安新区发生大事件——苹果iCloud中国(贵安)数据中心正式开工。这个数据中心正式签约时,是苹果在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三个数据中心,也是除美国本土和欧洲之外的唯一一个。这项合作也确定了贵州在苹果中国战略版图的唯一性。

    数据存储成本中,有近50%是耗电;贵州不在主要地震带上,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极低。而且,20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800余次6级以上的地震,但贵州均在名单之外;2018年3月份,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了100%。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3)试分析苹果iCloud选择中国(贵安)数据中心正式开工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治理力度下小流域生态整体模型试验,是在短期内检验试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两图。

    注:试验采用的降雨强度为2.0 mm/min,降雨历时30 min。

    材料二   鱼鳞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减少坡面侵蚀,因俯视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左图),右图是坡面径流侵蚀强度与坡度关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说出植被覆盖度分别与径流产生量、泥沙产生量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图示情况,在考虑了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后,黄土高原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度是( )

    A.20%~40%   B.40%~60%     C.70%~85%     D.85%以上

    (3)试分析根据材料二中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4)鱼鳞坑工程建成后对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有何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山西省在实施煤炭综合利用过程中,延长煤炭工业的产业链(如下图所示)。但是仍然面临一些问题,2015年11月16日,山西省公布“煤—电—车”战略,在当地大力推广电动汽车。

    试分析山西省在实施煤炭综合利用过程中,延长煤炭工业的产业链对山西有何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巴西的亚马孙流域为什么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2)亚马孙流域大面积热带雨林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3)右图中甲处气候类型形成的成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