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闻(fēi)忖(duó)尽职守(kè)按不住(nà)

    B.矿(zàng)投(bèn)目结舌(chēng)然长逝(kè)

    C.忸(niē)永(jùn)光瓦亮(zèng)人才济(jǐ)

    D.追(sù)怨(mái)下自成(qī)穿附会(zá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闲遐座右铭 针砭时弊川流不息

    B.溃败荧火虫瞠目结舌计日程功

    C.领衔哈密瓜要言不繁融会贯通

    D.告罄斑马线纵横捭阖风靡一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上级已经下达了命令,虽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也必须________为之。

    ②修改病句应根据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用________的办法。

    ③太阳黑子又进入集中爆发期,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8月就开始密切________太阳的活动。

    A.勉励  简捷观测

    B.勉力  简捷 监测

    C.勉力简洁监测

    D.勉励简洁观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美俄等海上强国的濒海战略带动下,亚太地区沿海各国也纷纷扩大各自的海洋权益,濒海争夺风声鹤唳,日益显见。

    B.权威专家预测,推动内地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增无减,今后一段时间可能步入温和通胀周期,人民币再次调息已是箭在弦上

    C.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圆满落下帷幕,科林菲斯凭借在《国王的演讲》中的完美表演当仁不让地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

    D.吹面不寒杨柳风,漫步于郊野,感受着满面春风的惬意,领略着大千世界的无限生机,他内心顿时宁静了下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遗传多样性的消失,会导致整个群体走向灭绝,一个群体要避免近亲繁殖,能够长期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大约几百头左右的个体。

    B.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必将给代理人市场乃至航空销售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变化。

    C.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衡量学校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以往各个学校重分数、轻素质的观念开始得以改变。

    D.芽菜多属速生蔬菜,本身又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种植前景看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书》中的”有容,德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C.中华文明的整合模式具备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

    D.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融人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B.我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山西应县木塔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

    C.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D.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

    C.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共18分)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成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斫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美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费、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究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口、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略有改动)

    1.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概括说明。(4分)

    2.第③段,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目的是什么?(4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4.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8分,每题2分)

    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

    【注】①逢同:越国大夫。②鲍氏:齐国大夫鲍牧。③“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胥。子胥曰:“王毋喜!”让:谦让。

    B.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役反:从(齐国)回来完差。

    C.请成越王曰:……请成:请求跟……讲和

    D.吾置王甬东,百家君:统治,治理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与子胥争越议嬴夷门抱关者也

    B.伍员貌忠实忍人举欣欣然有喜色相告曰

    C.越可逆天乎倔生下,故久立与客语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观越兵入也竭忠尽智,事其君

    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吴国伍员和越国范蠡忠方直谏的一项是

    A.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B.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C.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B.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

    C.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以图保命。

    D.范蠡谏越王: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

    5.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3分)

    ⑵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荀子《劝学》)

    羽扇纶巾,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________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________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中学生李阳写了一首诗,送给一位久已慕名的诗刊编辑 ,恰巧编辑不在家 ,就给编辑写了个便条。便条中有几处不得体的,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王编辑:

    您好 !

    我到您家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诗经情思》放在您家,望拜读。敝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修改,不吝赐教。

    此致

    教祺

    李阳

    2011年9月20日

    (1)________  改为 ________    (2)________  改为 ________

    (3)________  改为 ________   (4)________  改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车尾的个性标语也形形色色。如,挑衅型:“你快你飞过去”;搞笑型:“不要迷恋姐,姐开的是块铁”、“你就当我是红灯”;恐吓型:“至尊新手,擅长急刹,随时熄火” 、“驾校除名,自学成才”;正话反说型:“告诉你个秘密,我喝酒了”。这些标语和与之相配的滑稽、俏皮的卡通图像,引来了众多车主的跟风。有人将其称为“车尾文化”。人们对此褒贬不一。

    请你就此“车尾文化”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字数不超过45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的无奈,现实有时候也很残酷。许多事情发生了、做过了,就不再改变、无法挽回。我们不能通过假设来逃避现实、改变过去,来弥补自己的遗憾和悔恨。生活没有“如果”,虚妄地回忆过去,只会徒增伤感。抛弃假设,把握现在,脚踏实地,寄希望于未来,才是明智之举。

    请以 生活没有“如果”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鲜明(诗歌戏剧除外),内容具体,不得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