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单选题 6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6 题
  1.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菜的遗传物质有DNA和RNA两种

    B.人体细胞内的DNA和转运RNA中均含有碱基对

    C.洋葱根尖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含有少量DNA

    D.RNA合成时,RNA聚合酶与基因的起始密码子相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ATP一定需要酶,酶促反应一定消耗ATP

    B.ATP的某种水解产物可以作为合成某些酶的原料

    C.细胞呼吸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并储存于ATP中

    D.用淀粉溶液、蔗糖溶液及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检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观察

    B.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C.利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细胞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中无需要使用显微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正常人长时间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动态变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开始一段时间后,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由有氧呼吸转为无氧呼吸

    B.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尿量减少

    C.剧烈运动时消耗大量血糖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这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D.剧烈运动后,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浆的pH明显降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某生态系统中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将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利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变化规律,渔业上捕鱼后应将其种群数量保留在K左右

    C.“全面二胎”政策实施,有助于人口的年龄组成从衰退型逐步转变为稳定型

    D.利用“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兔的白色(M)对黑色(m)为显性。现有两笼兔子,甲笼中是一只白色雌兔和一只白色雄兔,乙笼中是一只白色雌兔和一只黑色雄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m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乙笼兔是甲笼兔的杂交后代,则甲笼中两只白色兔的基因型均为Mm

    B.若M/m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甲笼兔是乙笼兔的杂交后代,则乙笼中白色兔的基因型为MM或Mm

    C.若M/m位于X染色体上且乙笼兔是甲笼兔的杂交后代,则乙笼中白色雌兔的基因型为XMXm的概率为1/2

    D.若M/m位于X染色体上且甲笼兔是乙笼兔的杂交后代,则甲笼中白色雌兔的基因型为XMXm的概率为3/4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将A、B两种绿色植物分别置于相同的密闭容器中,测量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种植物细胞固定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当CO2浓度约为0.8mmol/L时,有人认为此时A、B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等,你是否认同该说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0~15min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逐渐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25~40min内,A、B两种植物所在玻璃容器中CO2含量均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若将A、B两种植物置于同一密闭玻璃容器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破伤风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窄而深的皮肤伤口(如刺伤)易营造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并分泌外毒素,对机体造成损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有三道防线,其中皮肤属于保卫人体的第___________道防线。

    (2)当破伤风杆菌入侵机体时,其分泌的外毒素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___________免疫。侵入机体的破伤风外毒素被呑噬细胞摄取、处理后,传递给T细胞,进而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的两个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破伤风是可以通过注射破伤风疫苗预防的。与未接种破伤风疫苗的人体比较,当破伤风外毒素侵入已经接种破伤风疫苗的人体后会更快地被清除掉,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破伤风疫苗的人体对破伤风外毒素产免疫力,而对流感病毒没有免疫力,这体现了抗体具有___________性。

    (4)对于没有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伤者,应尽早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破伤风抗毒血清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抗外毒素球蛋白,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其在改善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被喻为“地球之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保证一些自然湿地不被破坏,相关人员将这些湿地列为自然保护区,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___________。湿地中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

    (2)湿地生态系统会因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而逐渐退化,为了有效遏制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可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__________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3)研究人员欲建立一个人工湿地来净化城市生活污水,在选择和搭配湿地植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已知高粱(两性花)的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两个高粱品种,欲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高粱品种,较为简单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利用此育种方法得到的子代中应该在第___________代开始选择,然后使其连续_________,经过选择,淘汰掉不合要求的植株,直至不出现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高粱的茎秆中可用于榨取蔗糖,A基因存在时茎秆中可合成较多的蔗糖;B基因存在时可催化蔗糖合成淀粉,提高高粱籽粒的产量。现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植株杂交,子一代中适于榨取蔗糖的植株占___________,适于获取高粱籽粒的植株占___________。

    (3)若高粱的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高茎矮茎、抗病和易感病,现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出现了矮茎抗病植株,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由于处理不当,使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发生了部分自交。为了探究这种现象是上述哪种原因造成的,请设计一个较简单的杂交实验进行探究(要求:写出探究方法和预期结果)探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是利用微生物制作葡萄酒的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葡萄酒制作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菌分解葡萄糖,首先生成__________,该物质在_________条件下,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葡萄除梗应在冲洗之__________(填“前”或“后”)完成,原因是__________。

    (3)制作果酒时,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填温度范围)。若利用果酒发酵的装置和条件,仅向发酵好的果酒中加入醋酸菌,醋酸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酒转化为果醋,理由是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问题:

    (1)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常采用__________(化学诱导剂)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白菜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甘蓝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白菜一甘蓝”细胞内最多含_______条染色体。该技术对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基中需要加入营养物质,还要加入___诱导,接种杂种细胞后将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pH、光照和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培养。

    (3)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植物组织材料首先要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__________,然后再分化形成小植株。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至少答两种)等为材料,包裹上人工薄膜可制得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发育成完整植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