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书信,似已远去;书信,从未离开。古时,一封书信千里传情,承载着无数的思念;今天,短信、微信,快捷无限,使天涯成比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针对各个行业所写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彩凤双飞,谁牵梦里红丝线;灵犀一点,好结缘中并蒂莲。(婚姻介绍所)

    B. 瑞芽雀舌含新意,芳蕊龙团寄逸情。(烟草店)

    C. 步履安常无虞陨越,奔驰稳健何患崎岖。(鞋店)

    D. 喜笑怒骂天下事,愁哭哀乐人间情。(戏曲舞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诞生于西方的歌剧传入中国在其生根生长的过程中面临着“   ”的困境。编剧在对作品进行本土化   时,既尊重汉语四声规律,依字行腔,又追求抒情性和音乐性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得作品   地展现了中国歌剧的民族特色。

    A. 橘生淮北则为枳   改造   淋漓尽致

    B. 东方不亮西方亮   创造   淋漓尽致

    C. 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造   酣畅淋漓

    D. 橘生淮北则为枳   创造   酣畅淋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B.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C.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D.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根据语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之始,我们由文本之外进入想象。我们尝试着搜集足够的信息来感知文本。   ▲     ▲     ▲     ▲     ▲     ▲   ,但是找寻的意义较为肤浅,只有宽度而无深度。

    ①所以我们利用一切可得的线索来生成意义

    ②但它也是我们与自身对话的肇始

    ③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文本世界中

    ④虽然我们尽可能找到了许多线索

    ⑤虽然这种猜想并不可靠

    ⑥因为可供形成理解的信息很少

    A. ④②③⑥①⑤   B. ③⑤②⑥①④   C. ⑥①④②③⑤   D. ③④②⑥①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联所涉及的古代文人,与下图有关联的一项是

    A.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B.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C. 心中为念农桑苦  耳里如闻饥冻声

    D. 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园,望中西北是长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守村先生传

    袁枚

    圣人之道大而博,学者各以其学学圣人,要其至焉耳。后世河北宗郑,江左宗王,尚未闻其有所拘阂也。束天下而崇宋儒,自元明始。于是高才生退有后言,且过激。人见其激也,又群惊为奇服怪民,而莫敢近焉。

    乾隆甲戌,高先生守村访余于白下,年七十许,清臞蘁立,高睨而大谈,解孔孟,专挡抃宋儒。其所见亦未必尽是,要皆的的然有心得者。余洒然异之。别六年,陶明府京山从滇归,道先生守姚安事甚具。又十余年,蒋苕生太史来,贤先生不绝口。二人非妄誉人者,余亦信先生果奇男子也。

    苕生授二石刻,曰:“此先生知平彝、剑川二州《德政碑》也。滇人不文,序事不识体制,又过欲扬颂,如郗鉴见王导,意满口重,言殊不流。子其采而传之。”其一碑曰:先生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王师征乌蒙,运饷六千石,而民不知。理傜讼,可和者和之,可决遣者决遣之,罔不当。其一碑曰:征剑川粮,减额外公件银两若干。引老君山水溉西庄,亩收增数鬴。丈鹅雅场,清其界,酋夷皆拜曰:“从此百年无事矣。”呜呼!能奇其口,为无穷之闻,以存先生,然则碑愈俚,民情愈真。

    想先生之经德秉哲,殆不愧其言者。先生亡已久,子弟才下,无所发明。门生故吏,又惧大忤于俗,不敢张其说。余闻而悲之。

    夫犯众敌,抗令甲①,以追取圣人之心,此其志直和万世为一朝者,而卒之身甫殁,姓氏就湮;然则与夫庸庸然曹出曹入者,何以异也?天之所以生斯人,使独异于众人者,又何也?追忆当日,先生与余天涯一邂逅耳,岂料身后事余为存之!而余亦岂料十余年后,尚有先生两知己在耶?夫儒者闇然之学,原不为名计,而卒其所以常存于天地间者,又舍名曷以哉?嘻!古之人所以重后死者也。先生名为阜,铅山人。

    注:①令甲:法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束天下而崇宋儒       束:限制

    B. 滇人不文           文:文字

    C. 想先生之经德秉哲      秉:操持

    D. 又惧大忤于俗         忤:违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左,即江东,相当于现在的江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B. 王师,朝廷的军队,如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 体制,指一定的规则、制度,文中指文章的体裁、格式等。

    D. 门生,指亲授学业的学生。后考生得中后,对主考官亦称门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人见其激也,又群惊为奇服怪民,而莫敢近焉。

    ⑵追忆当日,先生与余天涯一邂逅耳,岂料身后事余为存之!

    4.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高守村为政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其一①

    苏轼

    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②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③志,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何事成,一听秋涛万鼓音。

    注:①熙宁四年,柳子玉谪官寿春,舟过陈州,以诗赠子由,苏轼与苏辙均在陈州,于是苏氏兄弟均步柳诗原韵分别作诗回赠。本诗就是苏轼回赠柳子玉的两诗中的一首。②图书:本指书籍图谱等文献。这里指文章。③齐物:整顿,使物齐整。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苏、柳之间感情之深?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请赏析尾句“一听秋涛万鼓音”的妙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溯洄从之,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4)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5)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

    (6)___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绿腰》。        (白居易《琵琶行》)

    (7)________________,不戚戚于贫贱。             (班固《汉书·扬雄传》)

    (8)______________,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新  生

    (前苏联)基里尔·梁波夫

    皮包屁股,是指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双腿、坐着小车在火车过道里滑来滑去、口中大唱悲歌的人。我父亲即是这样的人。1942年他从坦克学校毕业后就上了前线,1945年,他的队伍在华沙城下遭到伏击,所有人都成了肉饼,只有父亲幸存下来。

    我当时5岁,疏散后跟妈妈回到列宁格勒,并不知道父亲发生了什么事。从战地医院出来后,父亲没有回家,显然是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我想他仍在战斗,妈妈大概以为他死定了。没有任何他的消息,也没有阵亡通知书,不过却常常有从喀山来的信件寄到战前我们跟外婆住过的地方。有一天,我们从妈妈收土豆的农庄里回城,车厢内爬进一个坐着木头小车、身穿破背心、衣服脏兮兮胡子乱蓬蓬的人。他用双手支撑地板,滑过车厢过道,唱着一支关于营队侦察员的歌。妈妈仔细地看着他,然后就大叫起来,向他跑去,不过那男人却突然决绝地转过身子,向相反的方向滑走了。他在走廊附近跌落到小车外面,剩下的路只好匍匐前进。当我们追上他时。发现他已经烂醉如泥。

    他是我的父亲。妈妈扳过他的身子,久久亲吻着他肮脏的脸颊和因失眠、醉酒肿胀的眼睛。他哭了,号啕大哭。

    我们把他带回家。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从野战医院出来后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靠乞讨为生,此外父亲伤得很重,包括心灵和身体。

    夜晚我常常被阵阵喊叫惊醒。父亲从床上跌到地板上,打着滚,蜷缩着身子。最可怕的是他那绝望的吼叫:“腿,腿疼呀……”妈妈不知该怎么办,只是一个劲儿地哭,我也哭,因为怜悯和恐惧。有时我竟希望他没有回来。

    父亲从不和我说话。仿佛我根本不存在。自从他出现后,妈妈不再关心我,以前她常常坐在床边跟我交谈,可是自从父亲回来后,我不得不睡在地板上,我突然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他们尝试重新建立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则成了局外人,无法在家庭的崭新蓝图中占据一席之地。有一天妈妈对父亲说。她想生个孩子,父亲说,他也想有个孩子。不过这很难,他是个残废,没有收入,抚恤金还没发,有个孩子生活很难。妈妈说,没关系,很多人过得比我们差,还养活了3个 孩子呢。我真想大声叫。你们是有儿子的呀,你们要拿我怎么办呢?难道我对你们来说就是个空位子吗?

    不久,妈妈对父亲说,她怀孕了。她一句话也没跟我说,但是我一清二楚,我整天都跟他们在一起,尽管对他们来说我并不存在。

    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非常小,长着一张老人的脸。我常常走到他的床边看着他,这是我的兄弟,我觉得自己对他的爱一点儿也不少于我对父母的爱,尽管他生下来就是为了取代我,这很明显,因为他们甚至给他取了我的名字——科利亚。

    每天早晨妈妈都去上班,父亲坐在他的小车上为他应得的抚恤金奔波,我则整日坐在窗台上看着外面,秋去冬来,冬去春来。孩子们上学了。他们却忘了让我上学,或者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已经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我的兄弟在长大。很快他已经能够单独走上几步路了。父亲开始领到他的抚恤金,甚至还在某个残疾人事务所里谋了差事,妈妈现在是工厂的车间主任,一切都很美好,我们的家庭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幸福生活。夜里父亲不再叫喊,妈妈也早就停止了哭泣, 只有我仍旧每日坐在窗台上,生活不声不响地从我身边悄悄溜过。有一天父亲说:“我想去看看科利亚。”

    妈妈哭了。

    “把我带到他那儿去,”父亲说,“他毕竟是我们的儿子……”

    “没错,没错。”妈妈急忙应和。

    我默默地看着他们收拾行装,却有种奇怪的轻松感觉。我已经很久没跟他们在一起,我甚至从不出门,不过这一次我决定跟他们一起去。

    我们从家里出来。一路上谁都不说话,父亲在妈妈旁边滑行着,努力不使自己落后。

    路上他们从一个老奶奶的手里买了一束金合欢,我跟在他们身后,长久以来第一次感到自己无比幸福。

    墓地上空无一人,大片雪花静静地飘落下来。妈妈很快就找到那座坟墓。

    “在这儿。”她指着。

    父亲看着小坟丘,久久地一言不发,后来他从怀里掏出一瓶酒放到嘴边喝了几小口,然后将瓶子递给妈妈,妈妈也喝了一小口。

    “我会记住,”父亲说,“就算死了,也会记住……”

    妈妈又哭起来。

    “孩子们都在这儿。”她哭着说。

    “走吧,”过了很久,父亲说道,“该去接科利亚了……”

    他们向出口走去,很快就消失在白茫茫的雪花中。

    而我则留在了自己的墓旁。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

    1.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父亲的形象特征。

    2.概括说明最后一段文字的作用。

    3.文中多次写到母亲的“哭”,试概括其中包含哪些情感。

    4.请探究小说标题“新生”在文中的多层意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