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 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 “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D. “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风阳,道风阳,风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

    A. 实行人民公社化 B.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下图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新中国的成立 D.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初期的(  )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四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下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办于 1669 年,以配方奇特、制作 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 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 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时代背景是(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进行三大改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开展土地革命 B. 开展“文化大革命”

    C.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D. 集中力量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河南广电全媒体直播“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政府宣布,兰考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成为河南省贫困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的贫困县。戴了几十年的“穷帽子”终于摘掉,兰考人民无不欢欣鼓舞!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承诺的兑现,也是兰考几十年夙愿的达成。”这个好消息也告慰了“人民的好书记”(    )

    A. 焦裕禄 B. 雷锋 C. 王进喜 D. 邓稼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某同学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下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

    A. 上海浦东 B. 海南

    C. 深圳 D. 杭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A. 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六大 B. 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 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九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摘自《亚心网》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2)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加以说明。

    (3)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起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神奇逆转)

    材料二  下图是 1952 年和 1957 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2)材料二中 1952 年到 1957 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一时期我国在汽车工业和桥梁建设方面的成就。

    (艰苦创业)

    材料三  1962 年 12 月焦裕禄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通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在一年多时间里,在全县 149 个大队中,他跑遍了 120 多个。他家里也很困难,没有像样的棉被,县里补助他 3 斤棉花票,他就是不要,说群众比他更困难。他患了肝癌,仍坚持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群众说:“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3)材料三中焦裕禄的事迹体现了哪些精神?

    (改革发展)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自习近平讲话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事件?“这条道路”是指什么道路?

    (科技创新)

    材料五  下图反映了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5)材料五图片所反映的是我国取得的什么科技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与材料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据材料二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如何走上这条路?    

    材料三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3)材料三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粮食产量的变化是因为实行哪种制度导致的?

    (5)你能从新中国对农业的历次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