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1 题,选择题 25 题,连线题 7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 题
  1.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 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 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 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 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5 题
  1.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 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 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 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 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A. 拿破仑战争   B. 普法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 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 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 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 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 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 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 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 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 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 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 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 军权高于行政权   B. 分权与相互制衡   C. 总统权力至上   D. 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 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 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 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 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 君主无为而治   B. 强化血缘等级   C. 推行礼乐仁政   D. 实行严刑峻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女性地位低下   B. 婚姻讲究门第   C. 择婿方式独特   D. 大臣拉帮结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 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 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 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 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 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 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 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 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 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 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 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 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A. 《本草纲目》   B. 《齐民要术》   C. 《九章算术》   D. 《石氏星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A. 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 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 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祖宗之法不足守   C. 变者天下之公理   D. 托古改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 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 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 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 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 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 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 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A. 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 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 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 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 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 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 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 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A. 欧洲经济共同体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欧洲联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 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 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为宋太祖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官至一品。现代有书评家评价他的书法“平整、圆润、妍,是元朝一大家,宋以后一人而已。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但他的字好,学好不容易”。

    傅山(1607~1684)为明末清初人,注重个性宣泄的书法,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他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摘编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

    (1)根据材料,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所持标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7 题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们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摘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l938年)

    材料二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

    (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种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

    (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

    ——摘自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194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的近一个世纪内,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此起彼伏,国家政体变动频繁。1870年9月4日,巴黎人民通过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共和制仍然前途未卜。当时国民议会中派别林立,有君主派、温和共和派、激进共和派、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等,各派之间展开错综复杂的斗争。1875年1月30日国民议会以353票对352票确定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的方法,意味着确认了共和制。随后,主张君主制的议员越来越多地转而支持共和制,并且君主派已是资产者的派别。国民议会通过了5部宪法性法律,合称为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到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说,就自己的想法放了一个试探气球。他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现在蔓延开了;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防止疫症蔓延。可是他的演说在国内引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报上的评论、私人的来信,都骂他是战争贩子:“把侵略者隔离起来吗?”“这种口吻太像威尔逊了!”罗斯福后来告诉一个朋友说:“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却一个也没有。真可怕啊!”罗斯福确实变得小心多了。他不像丘吉尔那样,在茫茫黑夜中独自大声疾呼,他必须留在比武场上继续奋战,不让群众意见与自己距离太大。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民众群情激愤,一致支持政府对法西斯国家宣战。

    ——摘编自威康·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民众反对卷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罗斯福政府针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这些行动起到什么作用。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附近,是一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人工运河。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南北二渠总长34千米,构成灵渠的主体。

    这条于公元前214年建成的运河,分湘入漓,北水南调,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代修筑的长城,故迹已难探寻,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灵渠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渠的历史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