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多选题 2 题,实验题 2 题,解答题 4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两个物体P、Q的加速度ap>aq.则(  )

    A. P的速度一定比Q的速度大

    B. P的速度变化量一定比Q的速度变化量大

    C. P的速度变化一定比Q的速度变化快

    D. P受的合外力一定比Q受的合外力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

    A. 第1 s内和第3 s内质点的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不断减小

    B. 前1 s内和前3 s内质点运动的路程相同

    C. 物体在1 s,3 s时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D. 第2秒末和第4秒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A、B两球(可视为质点)质量均为m,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分别用细绳悬于O点,其中球A处在光滑竖直墙面和光滑水平地面的交界处。已知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OA沿竖直方向,OAB恰好构成一个正三角形,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球A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大小为1mg

    B. 弹簧对球A的弹力大于对球B的弹力

    C. 绳OB的拉力大小等于mg

    D. 球A对地面的压力不可能为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4·海南卷)如图,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O点,右端跨过位于O'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OO'段水平,长度为L;绳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现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平衡后,物体上升L。则钩码的质量为

    A. M   B. M

    C. M   D. 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

    A. 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

    B. 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

    C. 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

    D. 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竖直向上抛出一物块,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则物块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1kg、m2=2kg的滑块A和滑块B叠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A和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拉力F作用在滑块A上,拉力F从0开始逐渐增大到

    7N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F>5N时,A、B发生了相对滑动

    B.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C. 从一开始就发生了相对滑动

    D. 开始相对静止,后来发生相对滑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用牛顿运动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走路时,地对脚的力大于脚蹬地的力,所以人才能往前走

    B. 不论站着不动,还是走动过程中,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C. 人站在沼泽地下陷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

    D. 以卵击石,石头完好而鸡蛋破了,但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仍等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为100N,分力F1的方向与合力F的方向成45°角,分力F2的大小为80N.则(  )

    A. F1的大小是唯一的

    B. F1的大小有两种可能

    C. F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D. F2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2 题
  1. 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滑至b点,后又滑回至a点,c是ab的中点,如图3所示,已知物块从a上滑至b所用时间为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物块从c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等于从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

    B. 物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等大反向

    C. 物块下滑时从b运动至c所用时间为

    D. 物块上滑通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等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倾角为θ=37°的斜面与水平面保持静止,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A,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给A施以一水平力F,如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sin 37°=0.6,cos 37°=0.8),如果物体A能在斜面上静止,水平推力F与G的比值可能是(  )

    A. 3

    B. 2

    C. 1

    D. 0.05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的原长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验都证明,其中Y是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1)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为

    A.N

    B.m

    C.N/m

    D.

    (2)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得该橡皮筋的一些数据,做出了外力F与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___" N/m

    (3)若橡皮条的原长为10.0cm,面积为1.0,则该橡皮筋的杨氏模量Y的大小是_________(只填数字,单位取(1)中正确单位,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滑轮质量不计)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或保证的条件是__________.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E.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轴的夹角为,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4 题
  1. 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0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0.5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4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5倍,g取10m/s2.

    (1)若甲车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15m,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警戒线?

    (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小球被轻质细绳系住斜吊着放在静止光滑斜面上,设小球质量m=1kg,斜面倾角θ=30°,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α=30°,光滑斜面M=3kg置于粗糙水平面上,求:

    (1)悬线对小球拉力的大小.

    (2)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10m/s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4.0kg的物块,它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30°的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2.0s的时间物块发生了4.0m的位移。(g=10m/s2)。试求:

    (1)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2)拉力F的大小;

    (3)若拉力F方向任意而使物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力F的最小值为多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质量M=8.0kg的小车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个F=8.0N的水平恒力.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3.0m/s时,在其右端轻轻放上一个质量m=2.0kg的小物块(初速为零),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假定小车足够长.求:

    (1)经多长时间物块停止在小车上相对滑动?

    (2)小物块从放在车上开始,经过t=3.0s,通过的位移是多少?(取g=10m/s2)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