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19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9 题
  1. “十年苦读无人问,-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对于平民百姓最大的意义是(   )

    A. 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B.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C. 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D. 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农业繁荣   B. 手工业兴旺

    C. 海外贸易发达   D. 文化昌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 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 朱温建立后梁 D. 安史之乱的发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或改革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任用人才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 藩镇割据 B. 宦官专权 C. 黄巢起义 D. 安史之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A. 赞美杭州的繁华 B. 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 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 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能够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位诗人是(  )

    A. 韩愈 B. 白居易 C. 李白 D. 杜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

    A.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B. 废除丞相,实施专制

    C. 加强集权,削弱地方

    D. 设立通判,加强监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A. 改革制度

    B. 开凿运河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发展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要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大运河进京赶考。请你说说这位读书人不可能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现在世界还有些国家一直称中国人为“唐人”,并且一直存在着诸如“唐人街”的地名。这主要是因为

    ①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

    ②当时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大。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皇之治

    D. 开元盛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请你判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

    A. 玄奘西游天竺

    B. 鉴真东渡日本

    C. 张骞出使西域

    D. 甘英出使大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③设立进士科

    ④让文官担任要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辽、西夏、金、元四个政权,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 契丹、党项、蒙古、女真

    B. 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C. 女真、契丹、蒙古、党项

    D. 党项、蒙古、契丹、女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下列诗词与下图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相同的是

    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 太湖流域成为最主要的粮仓

    C. 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 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元朝时期形成的新民族是

    A. 维吾尔族

    B. 回族

    C. 藏族

    D. 苗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13年11月3日,第九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在洛杉矶举行。《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A. 统一蒙古草原

    B. 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C. 建立蒙古国

    D. 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 枢密院

    B. 中书省

    C. 行中书省

    D. 宣政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这一制度的正式确立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3)材料三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他为什么?

    (4)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5296

    37.1%

    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在重要港口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说出当时海外贸易的范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