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意义是

    A. 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

    B. 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C. 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D. 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

    A. 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 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

    D. 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这说明

    A. 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

    B. 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人世界过程

    C. 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D. 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据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该法案

    A. 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根源

    B. 促进了美国就业率的上升

    C. 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

    D. 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48年,德国西占区(合并后的美英法占领区)开始币制改革,使用“B”记马克代替旧马克,而苏联为了表示抗议,同样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 德国的正式分裂

    B. 两个占领区形成默契

    C. 美苏争霸的形成

    D. 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8年12月,当美国总统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满怀热情地将他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而同一时期,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这反映出当时

    A. 苏俄制度具有明显优势

    B. 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已经瓦解

    C. 意识形态之争尚未开始

    D. 民众对构建社会新秩序充满期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41年,中央研究院与云南省合作建成中国电力制钢厂;1943年,中央资源委员会又与云南省合作建成云南钢铁厂。两厂的建成投产是云南钢铁工业的开端。这体现了当时

    A. 经济统制政策的确立

    B. 工业经济的均衡发展

    C. 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势

    D. 政府持久抗战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1947年继任的杜鲁门以“企业的自由”取代了“免于匮乏和恐惧的自由”,并宣称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杜鲁门的“三大自由”

    A.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 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回归

    C. 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D. 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先秦时期,周成王“桐叶封弟”;汉末农民义军立一个刘姓放牛娃为君,说他是刘邦后裔;五代时,沙陀人李克用本与唐朝李姓宗室无任何血缘关系,但当他建国时也自号为唐,以表明其是承唐朝的正统。古代政治活动中的这类现象表明

    A. 君主获天意认可才能凝聚民心

    B. 君权宗法内涵有重要意义

    C. 古代民众对明君治国的期盼

    D. 儒家学说影响古代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82年,邓小平针对社会法治涣散的局面指出:“盗窃国家财产,贪污受贿,这是现钱买卖,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错。所以,现在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邓小平的目的是

    A. 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中心工作

    B. 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C. 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强化司法执行和法律效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新唐书•百官志》载:“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家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这表明唐王朝

    A. 对官员的考评与官员升降赏罚直接挂钩

    B. 制定了严格考核官员的标准

    C. 通过加强考核实现了唐王朝的长治久安

    D. 选官考核存在严格等级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8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1929年修改为《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又通过了土地革命路线,提出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该法律得到广大群众积极拥护,农民踊跃参军支持革命。土地法的不断变化发展表明

    A. 必须根据主要矛盾变迁调整法制战略

    B. 党对土地斗争的认识已经达到最高度

    C. 标志着中国苏维埃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D. 这些法律不符合当时农民的革命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表是关于冷战史研究中各学派的不同观点,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主要学派

    观点

    “正统学派”

    强调冷战起源于苏联的扩张,迫使美国放弃大国合作的政策,转而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合理行动。

    “修正学派”

    坚持美国在冷战起源中的责任,美国以“贸易自由”为突出特点的经济帝国主义,使得苏联不得不采取防御性的措施,将东欧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中。

    “后修正学派”

    特别关注地缘政治和均势的重要性,重点探讨分别以美苏为首所建立的不同类型的“帝国”及其对战后国际体系演变的意义。

    “新冷战史”

    依据多国档案,从多边视角出发,尝试利用新的理论,重新解释冷战的起源。

    A. 观点不一反映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

    B. 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

    C. 各种学派迭出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D. 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

    A. 科举制度地主经济

    B. 专制皇权商品经济

    C. 官僚政治地主经济

    D. 封建割据商品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 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

    B. 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 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D. 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  )

    A. 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   B. 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

    C. 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 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 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 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 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 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甲午中日战争后和“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共同原因是(  )

    A. 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   B. 自然经济不断发展

    C. 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   D. 国内政治局势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在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决定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题进行一次主题纪念展览活动,以下是他们准备的一个展览主题的资料

    请依据上述资料为他们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

    A.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B.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探索

    C. 新中国建设的新风貌

    D.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现实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投射到对于历史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转型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三元并存与互补”指的是“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从这三个角度展开,指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

    苏联

    1917-1930

    张勋复辟失败。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逝世。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昌起义。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反对帝国主义三次武装干涉并获得胜利。俄共(布)通过“新经济政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1-1949

    九一八事变。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平型关大捷。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日本宣布投降。重庆谈判。国民政府覆亡。

    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斯大林格勒战役。参加雅尔塔会议。苏联对日宣战。对德国的西占区实行“封锁”。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50-1977

    毛泽东访苏。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大跃进运动。刘少奇逝世,基辛格访华。恢复高考。

    斯大林逝世。苏共召开二十大。撤走全部援华专家。武装侵犯中国珍宝岛。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1978-2000

    建立沿海经济特区。颁布第四部宪法。开始国有企业的改革。“汪辜会谈”。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武装入侵阿富汗。宣布单方面裁军50万人。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苏共二十七大通过加速发展战略。叶利钦访华。

    上表为20世纪中苏(俄)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苏(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