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题文)从法律上看,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首相和内阁是英王的臣仆。而实际上,英王临朝而不理政,从不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其全部政务活动根据内阁的“建议”执行。这说明

    A. 英国法律具有象征性

    B. 英王实际对内阁负责

    C. 英国政体存在缺陷

    D. 英王的法理地位较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92-1595年,仅西印度群岛就向西班牙输金银20亿皮西塔(西班牙银币名)。同时,西班牙每年要运出约1500万皮西塔的金银用于购买外国的商品。葡萄牙的情况也是如此。这一现象

    A. 加快了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B. 开拓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C. 导致欧洲国家掀起价格革命

    D. 推动了“三角贸易”的形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喜爱鲁武公少子并强立他为嗣君,鲁人不从王命,周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这一事件表明

    A. 周宣王带头破坏分封制度

    B. 维护周政治的宗法制瓦解

    C. 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王废立

    D.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A. 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

    B. 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C. 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

    D. 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仁宗实录》卷十一载:咸丰初,晋商摊派捐输繁多,朝廷并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1851年,榆次晋商常怿通过捐输获得“诰封武德佐骑尉从五品武官散阶”。之后,常家捐输频繁,朝廷封赏不断。这种做法旨在

    A. 弥补清政府的国库亏空

    B. 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C. 抵抗西方列强侵略

    D. 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

    A. 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 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

    C. 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D. 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在葬礼上,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 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

    B. 军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 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吕氏春秋·上农》曰:“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功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注:家产多之意),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这主要体现了

    A. 藏富于民的思想开始出现

    B. 国家推行重农政策的目的

    C. 农耕统治者宣扬安土重迁

    D. 古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顾炎武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认为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 认为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   B. 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C. 强调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   D. 否定明代学术成果重视调查研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 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 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C. 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 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作家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说,当年周恩来和毛泽东为改善中美关系而会见基辛格和尼克松时,双方的动机都来自苏联的威胁。1977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万斯时,有两个动机,其中之一是来自苏联的威胁。那么另一个最有可能是

    A. 推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思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

    C. 取得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D. 参加联合国下的多边外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 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道光十二年(1832 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 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遏制战略的缘起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是指贯穿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争霸全球的国家安全战略。此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即美国是世界领袖,负有“领导责任”。凯南最早提出和系统阐述了遏制苏联的思想,称为“遏制之父”。他的思想对美国战略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因此,不能采取直接对抗的战争形式来消除苏联的威胁。遏制战略既是美国针对苏联及其阵营的战略,也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战略。正是由于后一种本质特征的存在,可以说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美国必然和已经完全放弃了遏制战略的思维。

    ——摘编自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制定遏制战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遏制战略对东亚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理由,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进一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下诏今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公孙弘在这次对策中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揉和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当时参加对策的儒士共有一百余人,主持征辟的太常在评议对策等第时,“弘第居下”,后来上奏皇帝,武帝把他的等第颠倒过来,“擢弘对为第一”。公元首126年,公孙弘迁御史大夫,后为丞相。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公孙弘以布衣擢居相位,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分别是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

    内容

    说明

    《盗》

    “盗”是指窃取财货

    《贼》

    “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

    《网》

    “网”即“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

    《捕》

    “捕”即“捕亡”,是有关追捕逃亡的法律

    《杂》

    “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

    《具》

    “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标题

    主要内容

    备注

    第三表:执行

    有关裁决执行的规定

    主要是有关债务的执行

    第四表:家长权

    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

    第五表:继承和监护

    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

    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债权占有等规定,

    出现了“现金借赁”“要式买卖”等契约

    第七表:土地和房屋

    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

    第八表:私犯

    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

    但以刑罚制裁的共有10条,其余作民事处罚

    第十条:宗教法

    有关丧葬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论,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