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的文学生态无疑是“多元化”的。首先,作家不再是少数的精英人士,借助网络等新媒体,我们着实进入了全民写作时代。全民写作的机制,导致文学作品爆发性增长。CIP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申报出版的文学类图书达到50230种,比2015年增加8.0%。网络文学作品存量更大,每天发表的网文超过1000万字,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出版社一年的出版量。与此同时,文学类型迭代速度加快。文学已进入产业化、大数据和IP时代,消费式的类型文学阅读和鉴赏式的纯文学阅读并存,面对特定读者群“定制”文学作品已成趋势,文学产业的粉丝效应日益彰显。

    这种多元的文学生态造就了多元的批评格局。借鉴蒂博代的观点,当下是全民批评的时代,存在着三种批评。第一种批评群体以媒体、读者代表为主,依靠网络等媒介表达批评态度和观点。第二种批评群体,就是依附于高校、作协等体制内的专业批评家。第三种批评群体是作家个人以撰写“作家阅读笔记”的方式进行批评。

    在多元化批评格局中,专业批评本应起到引领作用,因为“专业批评承担着两种不可替换的功能:其一,使文学的整个过去保持现实性;其二,因为对所处时代的作品的了解,亦因为对人文科学的了解,给予文学更准确、更具技术性、更科学的描述和阐释”。尤其在当下,专业批评更应诚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中,正本清源,有力回应新问题,把握文学发展趋势。

    然而遗憾的是,而对全民写作的环境与文学的产业化趋势,专业批评界出现了失语的危机。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文学批评日益成为文学理论的附庸,不少批评者热衷于生造概念、套用空头理论,却无法解释真问题。其二,文学批评的尺度缺失,要么以文学审判官自居,对作品吹毛求疵,一切批评沦为纯粹批判;要么就是人情化、商业化批评泛溢,批评沦为宣传的附庸。批评界不少学者将这些现象归因于批评主体的人格塌陷、伦理缺失。但在我看来,根本的是:专业批评固于传统批评范式的规约,未能鲜活、敏感地建立起适应当下时代特性的批评观和方法论体系,范式危机造成批评失去准确性和力度感。

    传统的一元式的批评范式不足以应对当下多元的文学生态,在这个后现代解构主义盛行的时代,文学批评迫切需要“建构主义”,即建构一种多元化、立体化和动态化的新的批评范式。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下多元的文学生态造就了多元的批评格局,与此同时,文学类型迭代速度也不断加快。

    B. 专业批评对文学有更准确、更具技术性、更科学的描述和阐释,是因为把握了文学发展趋势。

    C. 现在文学发展越来越繁荣,文学批评却没有跟上步伐,造成文学批评失去准确性和力度感。

    D.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全民写作时代,而文学作品已经成为面对特定读者群“定制”的产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论证全民写作时,使用了一系列具体数字,表现了当下文学作品迅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B. 文章第四段从两个方面对专业批评界失语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出现失语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C. 文章从当下的文学生态出发,引出对当代文学批评的讨论,指出文学批评迫切需要“建构主义”。

    D. 文章主体部分指出当下的文学批评分为三种,重点指出了其中的专业批评的遗憾和出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当下,有着不同的读者群,也并存着消费式的类型文学阅读和鉴赏式的纯文学阅读。

    B. 在多元化批评格局中,专业批评应投身于时代洪流中,起引领作用,回应新问题,把握文学发展趙势。

    C. 多元化、立体化和动态化的新的批评范式更有助于建立起适应当下时代特性的批评观和方法论体系。

    D. 面对文学的产业化趋势,作者认为专业批评界出现了失语危机,原因之一是批评主体的人格塌陷、伦理缺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钥  匙

    柏菁

    他彻底失望了,感到这个世界已经容不下他,过去的格印将永远无法抹去。每天面对冷漠的面孔,不屑的眼神,没有人看得起他,他被这个世界彻底抛弃了,回不了头了,他心灰意冷,刚刚萌发的良知和善心又泯灭了。他想到了报复,他要报复这个世界,报复那些鄙視他的人。

    他在内心酝酿着复仇计划,用仇视的目光观察着出出进进的住户,等待时机,寻找机会。

    他是个造窃犯,刑满释故后无处安身,几经周折,才被居委会安置到这个小区当保安,可小区居民大多知道他的过去,许多人投来鄙夷的目光,窃窃私语,指指点点,甚至下意识地躲着他,像躲瘟疫一样。他忍气吞声,一忍再忍,好长时间过去了,大家对他的态度依然如故,他的忍耐已达到了极限,实在忍无可忍了,干脆破罐子破摔,他想到了报复的快感。

    他曾经是个手段很高明的窃贼,无论多么复杂的钥匙只要让他瞅上一眼,就能原样配制出来,他有时很自豪,认为自己很有天赋,天生就是做贼的材料。他想要大捞一把,然后远离这个让他痛心的地方。做出这样的决定后他反而轻松了许多,可是机会难得,人们的钥匙都是随身携带或装在手包里,让他瞧一眼的机会都没有,这让他很着急。

    今天的天气很糟,就像他的心情,乌云阴沉沉地压在头顶,让人喘不过气来,他感觉快要室息了,他想吼叫,想爆发,他要撞破这个沉闷的世界。忽然,眼前一亮,仿佛冥冥黑夜透进了一束亮光,他的心也随之一亮。她来了,天空中一团洁白的云彩飘了过来,他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近日来唯一让他欣慰的就是每天能看见她,这成了他每天奢侈的享受。他听说她是小学教师,大家都称她白老师,刚刚来不久,带着一个上小学的儿子,高挑匀称的身材,五官端庄清秀,经常穿白色的连衣裙,走过大门目不斜视,高傲矜持得像个公主,在他心目中她简直就是天使,尽管地同其他人一样也从没正眼瞧过他一眼,但他依然然每天盼望着能看见她。

    “您好,请帮我一个忙好吗?”她走到他面前问,声音甜甜的,吹来一阵夏天清爽的风。他反而吓了一跳,愣了愣神,问:“你……你是在叫我吗?”

    “对,我想请您帮个忙。”她走近一步说,“是这样,我们学校下午有活动,我不能按时回家,可我儿子早上忘带钥匙了,他回家进不了门,您看这天色又不好,我想把钥匙寄放在您这儿,让他回来到您这儿拿好吗?”

    “这……这当然行,只要您放心。”他很出乎意料,有点儿受宠若惊。

    “看您说的,这有什么不放心的。”她说,“都在一个院子里住着,那就麻烦您了。”她一脸的真诚,把钥匙递了过去,冲着他莞尔一笑,道声谢谢,一朵洁白的云彩飘走了,只留下了淡淡的清香。

    他局促地接过钥匙,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儿心慌。他过去做过多少“活儿”,都镇定自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心慌过,他也搞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看着手中的钥匙,仿佛还带着她淡淡的体温,一股暖流从手中荡漾开来,直暖到心底,他全身的血液一下子沸腾了,多少天来的压抑一扫而光,心里轻松了许多。一阵清风吹过,鸟云散去,太阳从云里直射下来,照着这把金光闪闪的钥匙。这是打开他心锁的钥匙,他又仿佛看到了新生的希望。他昂起头长吁一口气,天竟是那么蓝,有几朵洁白的云彩悠悠飘过。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9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与天气有关的景物描写,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人物形象,烘托“他”的前后心情变化,体现“她”的形象美。

    B. 小说写“他”重心理活动无外貌描写,写“她”重外貌描写无心理活动,这样安排达到了用“她”的美貌改变“他”的心理和形象的效果,使个性突出。

    C. 小说特别叙写了“他”丰富的内心活动,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全文自如地运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来写“他”的故事。

    D. 小说情节在叙述“他”的故事,直接展示“他”的心理活动基础上,加进了寄放钥匙的场景对话描写,避免了单调呆板,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画面感。

    2.结合全文,用简明语言梳理“他”的心理变化,请作具体分析。

    3.文章以“钥匙”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雄安新区地处华北腹地,与京津两大直辖市互为支撑。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雄安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和区位优势,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加紧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提供了一块新的重要“试验田”。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面对来自国内外复杂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积极推动对内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尤为需要以开放促改革,抓紧补齐区城发展不平衝的“短板”,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走争新优势。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正是立足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站在我国发展新起点上,把全面开放引向纵深的重要之举。

    雄安新区另一项神圣而特殊的使命,就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首都功能。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两地大踏步发展,汇聚了大量优质资源,与周边发展形成明显反差:两大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大大超出河北全省的经济总量。尤其是首都北京,不仅汇聚了政治中心、交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等必备的核心功能,同时也吸附了许多与首都核心功能不相匹配的过多的经济中心功能。比如:非科技创新型企业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型企业,以及高端制造业中缺乏比较优势的生产加工环节等,如不有序向外扩数,既给首都自身造成难以承受的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也使周边地区难以弥合与首都之间“断崖式”的发展差距。因此,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京津协同发展为引领,带动区城一体化发展,可谓是加快培育形成新的重点区域增长的紧迫需要。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三:

    事实上,雄安新区的建立符合区城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之说”或许是外部世界观察雄安新区的一个角度:第一,前工业化阶段,区域内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极不发达,区域空间总体上都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第二,过渡阶段,区城空间由工业化的强大经济中心与落后的外围地区所组成,结构日趋不平衡;第三,工业化阶段,每个经济中心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外围地区,区域空间结构是趋向复杂化和有序化;第四,后工业化阶段,随着中心与外围地区的界线逐渐消失,区城将最终走向空间一体化。雄安新区的建立,意味着向第三、第四阶段跨越。

    人们预期,雄安新区将借鉴国内外大城市建设的有益经验,用先进理念和一流水准,打造世界级城市的中国样本。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减法”,换来京津冀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加法”、雄安新区科技创新的“乘法”,进而开创中国城市创新发展新模式,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示范区和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一、二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6年雄安新区与深圳、浦东的CDP差距较大,而与深圳、浦东的人均GDP差距更小些。

    B. 雄安新区相较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GDP、人均GDP、人口、人口密度和面积均不占优势。

    C.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3个县和周边区域,将按照规划分不同阶段扩大发展范围。

    D. 雄安新区具有的独特地理和区位优势,地处华北腹地,紧邻北京、天津,三者互为支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区域空间结构之说”是外部世界观察雄安新区的角度,雄安新区的建立符合区域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建立后区域空间一体化就实现了。

    B. 面对来自国内外复杂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应站在发展新起点上,积极推动对内对外全面开放,尤为需要以开放促改革。

    C. 雄安新区的建立既解决了首都北京难以承受的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也缩小了周边地区与首都之间“断崖式”的发展差距。

    D.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谈及雄安新区的未来,但侧重点不同,前者主要聚焦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后者重点设想了城市发展蓝图。

    E. 雄安新区如果能借鉴国内外大城市建设的有益经验,就可以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和世界级城市的中国样本。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雄安新区建立的目的和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谷,宇世用,扬州兴化人,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土,授中书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寻迁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开经筵,杨士奇荐谷及苗衷、马愉、曹鼐四人侍讲读。正统十年,由待讲学士进工部右侍郎,入内阁典机务。

    景泰初,进尚书,兼翰林学士,掌阁务如故。英宗将还,奉迎礼薄。千户龚遂荣投书于谷,具言礼宜从厚,援唐肃宗迎上皇故事。谷袖之入朝,遍示廷臣曰:“武夫尚知礼,况儒臣乎!”众善其言。胡濙、王直欲以闻,谷曰迎复议上上意久不决若进此书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诘所从得谷对曰自臣所。因抗章恳请如遂荣言,帝虽不从,亦不之罪。

    二年进少保、东阁大学士。易储,加太子大傅,给二俸。应天、凤阳灾,命祀三陵,振贫民。七年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内阁七人,言论多龃龉,谷清直,持议正,王文由谷荐,数挤谷。谷屡请解机务,不许。都给事中林聪忤权要论死,谷力救,得薄谴。陈循及文构考官刘俨、黄谏,帝命礼部会谷复阅试卷。谷力言俨等无私,且曰:“贵胄与寒士竟进,已不可。况不安义命,欲因此构考官乎?”帝乃赐循、文子中式,惟黜林挺一人,事得已。

    英宗复位,循、文等皆诛窜,谷谢病。英宗谓谷长者,语廷臣曰:“谷在内阁议迎驾及南内事,尝左右朕,其赐金帛袭衣,给驿舟以归。”寻复赐敕奖谕。

    谷既去位,社门绝宾客。有问景泰、天顺间事,辄不应。天顺四年正月卒,年七十。

    谷美丰仪,乐俭素,位至台司,敝庐瘠田而已。成化初,赠大保,谥文义。

    (选自《明史·高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谷曰/迎复议上/上意久不决/若进此/书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诘所从得/谷对曰/自臣所

    B. 谷曰/迎复议上/上意久不决/若进此书/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诘所从得谷/对曰/自臣所

    C. 谷曰/迎复议上/上意久不决/若进此/书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诘所从得谷/对曰/自臣所

    D. 谷曰/迎复议上/上意久不决/若进此书/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诘所从得/谷对曰/自臣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确的一项是

    A.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B. 内阁:明朝时期设置的内阁,最初是明成祖的秘书机构,只是提供顾问兼协理章奏,后依照皇帝的指示来替皇帝处理国政。

    C. 礼部:南北朝始设,历代相沿,隋唐为六部之一,是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官员升降等。

    D. 太保:古三公之一,亦指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为辅导太子之官,均负责教习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英宗时,杨士奇推荐高谷和苗衷、马愉、曹鼐等四人开经筵,正统十年,由侍讲学士升为工部右侍郎,加入内阁主持机要事务。

    B. 高谷公正,敢于直言,对陈循和王文追查考官刘俨等阅卷不公一事,他极力证明他们没私心,后皇上罢免了林挺的官职,事情得已了结。

    C. 英宗再次即位之后,大学士陈循、王文等或被诛杀或被流放,高谷能辨清时务,于是上书英宗,借病乞求退职回乡。

    D. 高谷清正廉洁,喜欢节俭朴素,位高至三公率辅大臣,家中仅有破旧的房子、贫瘠的田地,死后被赐为太保,谥号文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户龚遂荣投书于谷,具言礼宜从厚,援唐肃宗迎上皇故事。

    (2)内阁七人,言论多龃語,谷清直,持议正,王文由谷荐,数挤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秋夜坐

    王绩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

    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欹池。

    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

    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是总写,引出后面对园亭的景物的描写,一个“奇”字写出了园亭中物候的特点。

    B. 颔联重在写景,对池中的荷花和池边的杨柳进行了描写,表现了园亭中的勃勃生机。

    C. 第五句中的“噪”字写出了知了叫声之大,作者烦它扰人清静,要去粘它,赶它远离。

    D. 诗歌标题点明写作时间是晚秋,但园中物候却不是晚秋的,这是让作者感到“奇”的地方。

    E. 诗歌是作者晚上坐在园中,观赏着园中景致有感而作,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议论抒情。

    2.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穿越时空,写从此时想象到彼时,又从彼时回忆起此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写有了疑难问题而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难就一直得不到解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日,南开大学将《关于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给全校教师,以实施教师分类管理为核心的改革方案已跃然纸上。

    ②李明轩先生二十多年来在市博物馆从事佛教文物资料的分类整理工作,他秉承古人述而不作的态度,尊重史实,不妄加臆断,相信传统的东西并把它们保留下来。

    ③各国只有友好合作,才能共同发展,那种以邻为壑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长远发展。

    ④中式快餐业缺乏严格格的生产标准与鲜明的特色,虽然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却仍不温不火。

    ⑤春汛时期的赣江波涛汹涌,水位陡增。走到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人们惊骇不已。

    ⑥在以“走进新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中,专家们都阐释了自己对未来教育的新理念,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得之愚。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快速路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形式,赣州市随着快速路建设的有序推进,即将投入运营的快速路将会有效缓解赣州市交通拥堵状况。

    B. 期中考试结束后,一些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暗下决心,要发愤图强,刻苦拼搏,力争在下一次考试中再创佳绩,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C. 由于人工智能能够自我学习,并且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搜索和贮存的数据会越来越多,将会在新产品的研发、预测分析、推广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效应。

    D. 一年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提质增速,各方乗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同心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为世界共同繁荣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多年珍藏的明代画家徐渭的真迹失而复得,李教授顿感璧还之喜,难以自抑。

    B. 大作已读过,构思精巧,堪称佳作,个别瑕癍己代为雅正,还请日后多多赐稿。

    C. 学生情真意切地写了一封信给生病的老师,在书信最后对老师说“敬祝痊安”。

    D. 这次座谈会是临时的,请大家以放松的姿态发言,姑妄言之即可,不要有负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要想在根本上提升阅读质量,不妨试着变流于表面的零散阅读为主题阅读。①____________:第一层是篇章阅读,即读懂一本书中的每一个章节;第二层是书本阅读,即领会整本书的意旨;②___________,即选准某个具体的知识领域,广泛涉猎并研究该领域内有价值的中外所有书籍、资料和学者论文,力求穷尽所有。相比主题阅读,篇章和书本层次的只能算零散阅读,而主题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读书,③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式,说明另外两处推断问题。

    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必定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所感动,而心向往之:而现代的中学生用大数据分析古诗词也一定能培养其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趣相异。拿苏轼诗词来说,中学生只要认真品读其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就能从具体作品中感受到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不是比把诗词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吗?

    ①读者阅读诗歌,不一定会被作者的人格及人生境界所感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青年报》报道,清华大学决定恢复90年前的老校规,从2017级开始,学生必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的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特殊情况除外),一时引起广泛关注,其中最大的争议就是游泳作为一项技能,把其和大学生毕业挂钩,是否合适。有人认为这确实是有价值,有意义,有益处;也有人认为有失偏颇,过于极端……

    对于以上事情,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