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人有“手机依赖症”,他们总在期待能收到最新信息。

    B. 节日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C. 今年全国大面积的高热干旱,造成了许多地方的粮食减产,不少乡镇的粮食产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

    D.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是非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钱钟书先生学识渊博,学贯中西,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学术价值极高的《谈艺录》。

    B. 龙川岛像一张舒展的荷叶漂浮在浩如烟海的千岛湖上,岛上又有三十多个小湖,湖水明净,映着日光,犹如闪烁在荷叶上的水珠。

    C. 当下建筑超标之风盛行,一幢幢豪华办公楼拔地而起,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央视大楼。

    D. 秦始皇的焚书之举及其对诸子百家的禁锢,造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变成了“一阵风”。甚至说孩子们还没摸到传统文化的皮毛,____,反映出一些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不到位。这样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初衷也许是好的,____,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但要能进得去,____。如何留下来?既可以融入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也可以融入老师的日常教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仿照示例,感受和理解下面两个画面形象的内在涵义,请为它们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中心明确,内容贴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

    画面:一个女孩在“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前驻足,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了进去。

    画外音: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画面一:天色昏暗,秋风瑟瑟,秋雨潇潇,校门口栅栏外站满了等待孩子的家长。

    画外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二:四川九寨沟地震中,前方落石滚滚,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士兵与人们逆向奔跑,跑向救灾前线。

    画外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1)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居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2)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事”之意。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牛羊下来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到山村傍晚时的闲静。

    B. “各已闭柴门”,使人联想到寂静的山村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

    C. 颔联使诗歌从黄昏时的温馨转入月光下的凄凉,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悲郁。

    D. 颈联选取了泉水、露珠等意象,营造了洁净、凄清的意境,更好地突出了悲秋的主题。

    E. 尾联两句写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何须”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满腹的辛酸和痛苦。

    2.“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那时便已出现,它最终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有“如翚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已颇具规模,并且具有审美功能。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达到真正高峰,则要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进入新阶段,一股追求华美的建筑热潮蔓延开来,大概到秦始皇并吞六国后大修阿房宫时达到最高点,从记载两千年前秦代宫殿的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是在脫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使人在慢慢游历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

    中国建筑讲究建筑物的严格对称,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它确实相对平淡,但就整体建筑群而言,它却结构方正、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这种本质上是时间进程的流动美,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能表现出来,这方面又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因为它是通过线来做到这一点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在视觉上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汉以后),使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呈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特点,而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也终于中国化了。它不再是体积的任意堆积,也不是垂直一线上下同大,而是表现出中国式的节奏美。也由于是世间生活的宫殿建筑,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在中国古代文艺中,浪漫主义始终没有过多地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在建筑中,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原则,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国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建筑在结构上讲究严格对称,讲究群体配合,但是在对称中又有变化,体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B. 中国建筑中宫殿的建造特点把空间意识转化为了时间进程,因此体现了神灵祭祀和世俗生活的统一。

    C. 中国建筑颇具规模的木建筑形式可追溯到《诗经》出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建筑已具有审美功能。

    D. 中国建筑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并且从先秦时它就充满了供人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的“如翚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体现出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的特点。

    B.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装饰与房屋宽厚的正身、阔大的台基等配合,使建筑呈现出情理协调、舒适实用、节奏感强的特点。

    C. 从印度传过来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虽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它到了中国后就变得中国化了,具有鲜明的节奏美。

    D. 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都有了变化,中国宫殿建筑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有趣的园林建筑艺术日益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建筑多专注群体建筑,而不以单一的独立个别的建筑物为目标,中国建筑是以整个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的。

    B. 中国建筑不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显示出线的艺术特征,体现出时间进程的流动美。

    C. 从大修阿房宫开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D. 园林建筑和宫殿建筑相比浪漫风味更浓了,但没有脱离建筑物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剃 头 张

    邵孤城

    小鬼子还没从野猫口登陆虞城的时候,剃头张担着剃头挑子天天十里八乡地赶场,生意十分红火。别人请他剃头图的就是他招牌上挂的六个字:“干净、好看、舒服”,“干净”说的是他剃过的头不会在身上沾一根头发,“好看”换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他剃的头有型有款,这真功夫还在“舒服”上,刮脸修面掏耳朵,老一辈剃头匠人传下的本事剃头张一样也不丢,还外加了拿捏的功夫,经他的手在你肩膀上一搭,能酥到骨头里去。

    剃头张还有一手“八音刀”的绝活,轻易不肯出手,就连得了他真传的小剃头张也没能学到皮毛。小剃头张是剃头张的儿子,子承父业,先是跟着剃头张,手艺到家后就自立门户,自己担着挑子揽生意去了。小剃头张人活络,常常往城里去,朋友面广,剃头张也不去管他,妻子过世后,剃头张很宠溺这个独苗苗。手艺压身,剃头张不愁儿子将来没饭吃。

    这天,剃头张刚把王铁匠的头清理干净,中村就带着他的部队从野猫口开进了小王庄。中村看着剃头张给一脸肥皂沫的王铁匠修面,摸摸自己几天没刮的胡子,直剌剌跑过去,一把把王铁匠从椅子上拉了下来,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

    剃头张也不说话,“啪”一甩围裙给中村围好,剃头剪子利索地在中村头上活动开来,一簇簇头发纷纷落到地上,也就片刻工夫,中村前后就像换了个人。剃头张取来一面镜子,中村满意得点点头,正要站起来,剃头张的一双手就搭到肩膀上,乍一使劲,疼得中村“哎哟”一声,刚想发怒,又忽觉从脚底下冒上来一股酸酸的麻麻的感觉,只觉得浑身说不出的爽。这一路的舟车劳顿顿时烟消云散,中村情不自禁闭上了眼睛,正享受着的时候,只听“啪”一声,剃头张什么时候已经解下围裙,正看着一脸不舍的中村,示意他已经好了。中村这才意犹未尽站起身准备开路,剃头张一把把他拉住,伸出手来。

    “八嘎!”一名荷枪实弹的鬼子兵把枪瞄准了剃头张。

    “你的,哟西!”中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大洋放到剃头张手里。

    剃头张从鬼子身上讨到一块大洋的新闻转眼就从村头传到了村尾,都传他好胆量的时候,他却把招牌挂到家门口,再也不出门揽生意了。这样过了一个月,地保找上了门,趁剃头张给拿捏的时候,地保悄悄说:“老张,人家中村长官看上你的手艺了啊!他托我给你传个话,问你愿不愿意到他那里当差?这可是份美差啊!”

    剃头张顿时停了下来:“你代我谢过中村长官的美意,我给乡野粗人剃惯了头,怕是服侍不了中村长官啊!”说完,自顾自收拾起剃具来。小剃头张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热络地一把勾住了正不知怎么下台的地保,一边就拉着他往外走。

    剃头张惴惴不安地过了几天,鬼子那边却没一点动静。奇了怪了,剃头张正暗暗思量,一个熟客进门就嚷嚷起来:“老张,你儿子现在可不得了,成小鬼子身边的红人了啊!”剃头张一头雾水地问:“怎么回事?”一边就给客人围好围裙。“你还不知道?鬼子这两天清乡,你儿子立下大功了,游击队那几个据点全给抄了。好在游击队机敏,好像预先也得到了消息,提前就撤离了。小鬼子扑了个空啊!”剃头张这才恍然大悟。送走客人,剃头张匆匆下了门板提前打了烊。

    清乡越来越猖獗,风声越来越紧,外面都在传,游击队已经被包围进了芦苇荡里了,鬼子兵即将要展开对芦荡的大搜捕。剃头张托地保给小剃头张稍个话,让他务必回家一趟。

    穿着日本军装的小剃头张回家了,剃头张怎么看怎么也不像是自己的儿子。他冷冷打量着小剃头张:“你这一向可好?”

    “好啊,挺好啊!”小剃头张打着哈哈。

    剃头张叹了口气:“你不是一直想学八音刀吗?我今天就传了你吧!”

    剃头张找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剃刀,在荡刀片上细细打磨着。“这就是八音刀?”小剃头张好奇地问。

    “八音刀不是一把刀,是一种刀功!你坐下,我演示给你看!”话说着,剃刀已经在小剃头张耳廓上着落,化作“沙”一声响,“这是雨声!”刀尖到了耳坠,稍停片刻——“唰”一声,“这是风声!”刀刃循循向上,带出一轮“悉”声,“这是穿衣声!”突然飞刀至耳丁,左右连刮发出“吱、呀”声,“这是开门声!”刀尖猛翻入内耳轮,旋、旋、又旋——“哐、碰、嗡”三声盘旋而过,“这是鸡飞狗跳声”……小剃头张听着耳边八音响过,抑扬顿挫,一气呵成,人不由一震,顿时通体舒泰。

    “你知道吗,八音刀又叫送别刀,那是专门给临终的人用的刀功,让那些即将离世的人再次回味人生那些最平凡的况味。这些年,为了给其他的剃头匠人留口饭吃,我立下规矩不再剃送终头,三十年了啊,这还是第一次!”还没等小剃头张会过意来,剃头张手中的剃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抹向小剃头张的喉间……

    小剃头张三魂已散,六魄未去,他死死握紧了剃头张的手:“父亲,快去告诉开茶馆的阿庆嫂,就说鬼子今晚要扫荡……”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作家邵孤城善于吸纳传统营养,锻造人文精神。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结局出人意料,目的是让人咀嚼隐晦岁月的苦涩。

    B. 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剃头张高超的技艺,既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又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C. 小说展现了人物形象的变化,剃头张从曾经被迫为侵略者剃头的手艺人,成长为一个能大义灭亲的抗日英雄。

    D. 小说结尾剃头张用“八音刀”为儿子送终的情节,巧妙呼应了开头他不肯轻易把“八音刀”传人的内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E. 小说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剃头张误杀了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儿子,这一悲剧的情节,深深震撼了人们。

    2.小说主人公剃头张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绝杀”,你更喜欢哪个篇名?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自2003年至今,我国先后公布了6批27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批4153个中国传统村落。但古村落的抢教和保护进度,远远赶不上古村落逐渐消失的速度。

    “如果这些古村落都没有了,都消失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乡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冯骥才曾忧虑地说道。

    而在消失的村落中,有不少是具有历史风貌的传统村落。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问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

    (摘编自《濒临消失的中国古村落》,2017年12月11日“央广网”)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村落遗产保护体系的统计分析及分布概况》)

    【注】中国村落遗产保护现有体系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从区位上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数量,除开东北地区的空缺区,大致呈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增多的特点,且分布不均匀。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加大对古村落保护力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消亡速度。但由于经验和法制等不足,建立科学高效的保护体系仍‘道阻且长’。”湖南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说。

    “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我们的文明没有断裂,到今天还鲜活地存在?看看古村落就可以找到答案。”多年来,胡彬彬调查研究的足遍及中国5000多个乡村,被称为“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第一人”。

    “古村落拥有丰富内涵,包括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观念、精神道德情操等。”胡彬彬直言,当前中国古村落保护很大程度上是孤立地保护建筑形态,“有方向性错误”。

    2017年,胡彬彬主持撰写的中国首部关于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与保护的蓝皮书在北京发布,强调对古村落的保护要活态、整体、多维。

    对于古村古镇的“旅游开发热”,胡彬彬也有冷静的思考。他认为,要以“全面保护,有度利用”为原则,避免无序的商业开发导致“千村一面”,最大限度保护文化的特质性。

    (摘编自《古村落保护要注重活态和人文》,2018年1月27日“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从农村考上北大研究生的“85后”青年汤敏,出于对古村落文化的思考,他放弃工作专心于做公益。如今,他创立了“古村之友”,在全国率先发起对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并邀请爱好古村落的人一同参与。目前,他的团队已覆盖全国30个省1000支志愿者队伍,聚拢成规模可达四五万人的古村保护志愿者团队。

    汤敏通过实地调查大量走访,写下一篇“救救梅州”的万字长文,引起公众和媒体广泛关注。最终,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300多座古屋免于拆毁。梅州还因此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出台了《梅州市客家围龙屋的保护条例》。

    汤敏认为,一个地方的文明,是一个地方人的乡愁。文明的美,是地方不断涌现人才的“密码”,在城市规划的时候,更应该保护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摘编自《渠县青年汤敏辞职保护古村落》,2018年1月31日《成都商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已经或濒临消失的村落中,有不少是具有历史风貌的传统村落;抢救和保护的进度远远赶不上村落消失的速度,对此有关专家十分忧虑。

    B. 从2003年2014年,我国公布了六批历史文化名村,从公布数量来看,一直呈递升态势,其中第六次公布数据已破百,比第一批多95个。

    C. 胡彬彬和汤敏都做了大量保护古村落的调查研究工作;作为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第一人,胡彬彬认为建立科学高效保护体系的道路仍很漫长。

    D. 梅州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出台了《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此地的300多座古屋没被拆,这些都与汤敏的努力密切相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列举了不少数字,意在说明我国古村落濒临消失的态势,以夸张的形式来唤醒民众,突显人们加强对古村落保护的急迫感。

    B. 我国有数以千计的传统村落、数以百计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但分布呈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减少的趋势,东北地区甚至出现了空缺区。

    C. 胡彬彬认为,当前我国古村落保护存在“方向性错误”,其突出表现是孤立保护建筑形态,而忽略了古村落自然与人文的丰富内涵。

    D. 因为我国古村落今天还鲜活地存在,所以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我们的文明没有断裂,这是胡彬彬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E. 冯骥才、胡彬彬和汤敏都是古村落保护的功臣,汤敏对其保护的触角最敏锐,他创立了“古村之友”,在全国率先发起对古村落的保护。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说明胡彬彬与汤敏在古村落保护工作方式上上的不同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善属文             属:撰写,写作

    B. 汝倩人邪           倩:含笑的样子,引申为“有才”

    C. 植既以才见异         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D. 幸冀试用           幸:希望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曹植“才华出众”和“任性而为”的一组是

    A. 植援笔立成,可观/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B. 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C. 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植醉不能受命

    D. 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植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显现才华,而且性情随和,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也不刻意追求华丽,受到父亲的宠爱。

    B. 曹植曾受到曹操的勉励,一方面因为有出众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得到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辅佐,好几次差一点被立为嗣。

    C. 曹植率性而为,举止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他曾因醉酒而没有能接受曹操让他救曹仁的命令,曹植虽然后来后悔了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出征。

    D. 曹植受到冷落和排挤后,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几经努力,终无所用,后来在郁郁寡欢中抱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2)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指出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即使脚走得不快,也能到达千里之外,不能游水也能渡过江河。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之雄心,也怕会是“___________”的结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华严经》里说:“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初心,就是指做某件事的初衷。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曾经只想把手机当做与父母联系的工具,结果手机变成了不可或缺的玩具;曾经想利用假期好好读几本书,结果假期结束时,连书上的塑料包装都没有撕掉;曾经以为自己可以执着于梦想,结果梦想一直在变……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常常忘记了出发的缘由。

    请根据你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