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字词书写 3 题,语言应用 4 题,名著阅读 1 题,选择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字词书写 共 3 题
  1. 识记字音

    憎恶(____)絮说(____)颈子(____)惶急(____)大抵(____)惊骇(____)掳去(____)

    炙疮(____)诘问(____)霹雳(____)震悚(____)画舫(____)孤孀(____)粗拙(____)

    陆玑(____)淡薄(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你用最喜欢的、书写最漂亮的字体,将下面的这句话抄写在空格里。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憎恶(____)颈子(____)粗拙(____)灸疮(____)(_____)

    惧dàn(____) huánɡ急(____) jié问(____) pī雳(____) 孤shuānɡ(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4 题
  1. 积累词语

    切切察察:________

    ________: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________: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________

    莫名其妙: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______)

    (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______)

    (3)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______)

    (4)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根据下面例句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仿写一个结构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_______,______;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依照示例,根据语境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敬辞谦语。

    示例:贺人新婚,可以说“祝你们喜结连理”,也可以说“祝你们荣偕伉俪”。

    (1)祝贺人高考得胜,可以说“祝你___________”,也可以说“祝你______________

    (2)拒绝别人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说“我真的__

    (3)请专家给自己的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您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资料助读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__》《___,散文集____,散文诗集___,杂文集___》《___》等。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辑,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原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10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2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假如,如果)

    B. 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震惊)

    D. 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惊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里,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30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文章为什么要用阿长的语言将“山海经”写成“三哼经”?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4.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为什么作者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定宝书?

    6.第段中先说书“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后又说“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7.文章结尾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8.读完《阿长与<山海经>》,阿长的形象一定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觉得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天忆故人

    高红十

    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着一样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

    开的时间。

    ③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前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过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过他在瘫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今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⑧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一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

    ⑨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么?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事,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綻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选自《北京日报》2017 年04月27日,有删改)

    1.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文章⑨自然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析)

    (2)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意)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