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句子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名著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 )

    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不窥圆   契而不舍     历尽心血    气冲斗牛

    B. 深恶痛决   不以为然     鞠躬尽瘁    妇如皆知

    C. 家喻户晓   当之无愧     燕然勒功    昂首庭胸

    D. 浩浩荡荡   心不在焉     群蚁排衙    兀兀穷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潜心关注       迭(dié) 起    彭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

    B. 彷(páng)徨     花圃(p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

    C. 锋茫毕露       涉猎        徘徊(huái)    暑(shǚ)名

    D. 校(xiào)对    弄(nóng)堂    慷凯淋漓       熬(áo)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B.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她的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从萧红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具体真实又具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

    C.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写的,臧克家曾写文章赞美闻一多,说他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

    D.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迁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 《己亥杂诗》)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5)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7)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青年正逢“开元盛世”,他望东岳泰山,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的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9)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暗含遇到困难或者前途渺茫时,只要努力,坚持不懈,光明就在前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11)《木兰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照例句,补写一个句子。

    例句: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青春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

    仿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为深入了解中国吉祥文化,学校开展“福瑞呈祥·民俗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提信息)

    材料一:中国吉祥文化历史悠久。《说文解字》中说 “吉,善也”;“祥,福也”。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就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图画来表达避邪求吉的心理;春秋时期已经有“南山之寿”等吉祥语的记载……吉祥符号、吉祥语等逐步发展成为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吉祥文化。

    材料二:中国吉祥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从部落图腾到衣食住行,从传统民俗到现代商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漳州传统糕点“龟粿”以龟、鲤鱼、牡丹等图案,寄寓相应的吉祥主题;香港凤凰卫视巧妙借助象征吉祥的“凤凰”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1)阅读材料,概括你得到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品吉祥)

    (2)请写出漳州传统糕点“龟粿”中“鲤鱼” “牡丹”图案的吉祥寓意。

    “龟”寓意尊贵长寿,“鲤鱼”寓意:____________ ,“ 牡丹”寓意:__________。

    (3)仿照示例,从图②(百事可乐公司标识)、图③(吉马集团企业标识)中任选一幅,说说其在运用吉祥文化上的设计创意。

    示例:我选图①。以“凤凰”命名,以神鸟凤凰构图,昭示“凤凰卫视”能给观众带来祥瑞。这种设计符合人们祈盼吉祥如意、和平安康的心理。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巧劝说)

    (4)春节期间,小龙的奶奶要求他年夜饭一定要吃韭菜、大年初一要早起、不能说晦气的话……他烦不胜烦,向好友抱怨起奶奶的迂腐。如果你是小龙的好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1)他是一个“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与人力车夫祥子相关的两位女性是 _______  和 _______ 。

    (2)《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尊敬下列哪一位先生?(_________)

    A曹先生   B杨先生     C夏先生    D刘四爷

    (3)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请你简要介绍阅读《骆驼祥子》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①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窃: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③缘:攀援。④张辽:曹军将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见往事耳(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

    (3)权从之  (_______)

    (4)闻城已拔   (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权谓/吕蒙曰

    B. 孤常/读书

    C.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D. 权亲攻/皖城

    3.翻译下面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诗

    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采,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⑥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⑦乡村的夜说来就来。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星星闪烁,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⑧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⑨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⑩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文章两处写了母亲给“我”以力量,请分别写出是在什么时候给的。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写出三点)

    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用“    把   的门推开了”的句式,写四行句子,连缀成一首题为“把门推开”的小诗。(不能抄文中的诗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小题

    我们在蓝色海上飘

    12岁那年,我认识了方小舒。

    他从讲台旁边的特“忧”生专座抱着书包走向我,本子散了一地,整个教室都在窃窃私语。从此,我们就是同桌了。我的耳边从此充斥着“方小舒”三个字的魔咒。

    “方小舒,把头抬起来!”“方小舒,把课本拿出来!”“方小舒,你来我办公室一趟。”被叫到的时候,他就缓缓抬起头,一脸茫然地看着前方,如同置身事外的高人,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

    “方小舒,你旁边坐着的可是年级第一!你也不学学!”老师训他的时候,总带上我。

    是的,我是第一名,从来没失过手。那时的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倔牛脾气,不考第一绝不善罢甘休。而我永远不理解,也不关心坐在身边的方小舒在桌子底下摆弄些什么。只是偶尔看他入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瞟上一眼。在那张堆满练习册和考试卷的桌子底下,方小舒用牙签组装成一辆坦克,用一分一分的人民币折出了航母,用一百张考卷做成一架步枪。在我们都为了考试奋战时,他弓着背,伏在桌沿,用自制的放大镜一寸一寸看着那张世界地图。

    “有什么好看的?”我见他整个人都聚拢在地图上,像一只潜伏在海底的虾。“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你懂吗?”他话不多,说话的时候眼睛依旧望着前方,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

    那时我沉浸在第一名的争夺战中,丝毫不在意方小舒嘴里说的“大学问”。那和我的目标相距十万八千里。

    当然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一次英文考试,因为听力部分发挥失常,成绩单的第一行不再是我的了。“别哭了,是好事。”方小舒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如梦似幻。我抬起头,满脸都是眼泪鼻涕,狼狈地望着他。“喏,你看。这里是地中海,这里是小亚细亚半岛,还有希腊半岛。”他指着地图上一块蓝色的地方,手指在上面滑动,精准到位。

    他转过身来,对我说:“阿呆同学,你想过有一天会到这样的地方看上一眼吗?就那么一眼。蓝色的海把你包围,你在海上。”他的眼睛闪着从未有过的光,不再高深莫测,而是伶俐的、敏锐的、开阔的。我透过哭肿了的眼睛,看见一个骄傲的方小舒自信地笑着。我这才发觉,自己从未正眼看过他。他的睫毛向上翘着,毛茸茸的,上扬的嘴角两旁嵌着酒窝,白皙的面颊变得红通通的。“阿呆同学,世界很大的,你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不会只是这样。”他不紧不慢地说着,娴熟地叠好旧地图,放在书桌下。

    从此,我注意到了他,方小舒——一个渴望被蓝色海洋包围的男孩。他书桌下的那片世界,只属于他。偶尔,也向我敞开。我好奇他为什么对这些在我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感兴趣,毕竟,考试、升学才是眼下唯一的出路。

    一天放学后,我在校门口遇见方小舒。“喂,你总不写作业也不是办法,以后我帮你写吧。”我没话找话。“不用啊。反正已经习惯了。突然写得太好老师肯定不信。”他撇撇嘴。“那你以后想做什么?”我试探他。“我想做间谍。”他站定在街角,眼神坚定,语气铿锵,往来穿梭的车辆突然安静下来。夕阳照在他脸上,他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出生入死,泰然处之。”他一字一顿地说。那一刻,空气和时间都凝结了,只剩下一个我所不解的方小舒,站在人群密集的街角,运动服上沾满尘土,嘴角挂着舒朗的笑。

    方小舒那年和我一样,14岁。我们结识的两年间,他的地图上画满了红点,我的试卷上打满了对钩。他的航母上的飞机多了一架又一架,我书包里的习题多了一本又一本。他的手枪可以打出一连环子弹,我的成绩单上总是一连环的满分。我依旧热切地回应着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渴望、同学的仰慕,而他不言不语地进行着他的“间谍计划”,用削尖的铅笔画出一座座建筑的构造。

    毕业前夕,在我们的毕业纪念册里,方小舒用歪歪斜斜的字体,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阿呆同学,那片蓝色的海,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叫爱琴海。——方小舒”

    当我再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如愿考入省内最好的高中,而方小舒,却不知所踪。

    当我拿着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考入理想的大学,因为长时间熬夜视力模糊、身体发胖的时候,我从同学那里打听到,方小舒当了兵,在城郊的部队。听说他长到了一米九,力壮如牛,负重跑总是第一名。

    15年过去,我到了这个花费高昂、安身不易的城市打拼,我的生活并不如儿时想象得那样辉煌壮丽。我时常会怀念那个曾在我的年少时光里一闪而过自由的男孩。

    城市的夜晚,虽然光鲜亮丽,却总是让人焦虑不堪,噩梦缠身。只有一晚,无论过去多久,我仍清楚地记得。

    我身处一片晶莹剔透的蓝色当中,小舟随着海浪悠悠荡荡。阳光照在头发上,浑身上下暖洋洋。我哼着歌,躺在船头。船尾坐着的人,嘴角两边两个酒窝,声音像是从天际而来:

    “蓝色的海把你包围,你在海上。”

    1.通读全文,梳理“我”与方小舒的交往过程,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情节

    事件

    “我”对方小舒的情感或态度

    初见

    方小舒成为“我”的同桌

    再识

    关注

    深知

    探听

    方小舒在城郊部队当了兵

    牵挂

    梦忆

    方小舒出现在“我”蓝色的梦海里

    2.结合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

    在我们都为了考试奋战时,他弓着背,伏在桌沿,用自制的放大镜一寸一寸看着那张世界地图。

    3.文章以“我们在蓝色海上飘”为题,有哪些妙处?

    4.文章在刻画方小舒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肯定青少年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精神。

    B. 提倡解放孩子天性,听任孩子率性自由成长。

    C. 含蓄批评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束缚。

    D. 呼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支持其发展兴趣爱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1)学习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

    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2)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 ①注意内容充实,条理清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正文中如果需要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化名代替;④特别注意书写工整,包括标点符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