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选择题 4 题,情景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名著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棵丝瓜爬上楼

    陈晓辉

    搬到小区一年多了,我还不知道一栋楼里邻居们的名字,他们肯定也不知道我的名字和其他基本情况,这在现如今是很正常的事,但我的母亲很不理解——怎么可以这样呢?在村里,谁家的孩子上几年级,谁家的姑娘和哪村的小子订了婚,谁家的老太太该过寿了,有多少亲戚来庆祝……她都一清二楚。同样,村里别的人也知道她有几个孙子,上次回来给她带的啥……可是在这儿,谁与谁也不说话,偶尔碰到了也都端着一副没表情的脸,母亲说:“城里人那么多,怎么住在这里感觉空空的呢?”

    我们住一楼,窗台下面有一块巴掌大的空地,闲不住的母亲在地里种了丝瓜。这怎么行?丝瓜要爬架的,爬上二楼遮了人家窗户怎么办?但是母亲还是不【解析】
    “丝瓜蔓子爬上去不好吗?咱村谁家的丝瓜南瓜爬过墙头,谁也不说啥,有菜大家吃嘛!”唉,怎么跟老太太说这个道理呢?不是人人都喜欢别人家的植物爬到自己家的,况且二楼的住户我也不认识,人家会不会生气?

    丝瓜不管我的忐忑,见风就长,很快就爬上了我的窗台。翠绿的叶子,柔婉的卷须,隔着竹帘看过去,就像一幅写意画。还懂事地开出一朵朵金黄的花。

    但是不管梦能走多远,人总是活在红尘俗世的。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只要丝瓜爬到窗户顶部,我就爬上去把它掐掉,迫使它只在我家的墙壁范围内生长。每次掐顶的时候,我都感到自己的残忍,高处的阳光那么强烈明亮,那是每一棵植物的梦想啊。如果丝瓜有知,它会怪我还是会悲叹自己的命运呢?

    有几天工作很忙,加班到深夜才回家。那几株丝瓜,湮没在一件一件的杂事中,被我忽略了。

    再次注意到它们,哎呀,它们已经偷偷地蹿到二楼,把人家的窗台都快爬满了!现在再去掐藤蔓,是不是晚了?木已成舟,秧已成片,人家会不会杀下楼来,指责我家的丝瓜“侵占领空”?我想,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一次敦睦友邻的拜访吧,请他们宽恕主人的管教不严。

    我还没去,楼上的住户先来拜访我了:“我是你们楼上的,请问方便说话吗?”我赶紧把客人让进来,倒上茶,惴惴不安:“对不起,那些丝瓜……我马上就剪了……”客人却笑嘻嘻地拿出几根脆嫩的小东西:“你们种的丝瓜,结了七八根呢,我们炒了几根,这是给你们留的。”见对方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我才放下心来。还没说话,母亲已经热情地唠叨开了:“丝瓜熬汤也很好喝,以前我们农村媳妇坐月子,从河里抓几条鲫鱼,摘几根小丝瓜,喝了奶水足得很呢!”

    “是呀,丝瓜可是个好东西。嫩了能吃,老了可以刷锅,我家闺女这几天还对着丝瓜画画!”眼见母亲与对方的会谈亲切友好,我才放下心来。

    从此我们与二楼的关系熟络起来,不但见面打招呼,有时候还会约着去散步。这样的转变我始料未及,丝瓜却俨然以外交功臣自居,生长得越发骄傲起来。不仅二楼,又开始往三楼攀爬,我又开始新的惴惴不安。但是有一天,有个人在楼下跟我说,他是三楼的,请我们不要把丝瓜掐掉,“让我们也沾点儿光哈。”

    现在,丝瓜已经爬到了四楼。我们这栋楼的住户,关系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不但见面热乎乎地说话,三楼的大姐姐给二楼的小弟弟辅导作业,四楼的奶奶和母亲一起相约去买菜。前几天,母亲神秘地告诉我:“二楼张阿姨的外甥女来摘了一朵丝瓜花,被四楼的小刘看见,小刘托我做媒呢!”

    1.文章情节动人,请在下面的表格上填写适当的内容,补充情节和表明作者在母亲种下丝瓜后的内心情感变化。

    情节

    作者心理

    丝瓜开始生长

    ①      

    ②        

    惴惴不安

    三楼的住户要我们不要把丝瓜掐掉

    轻松放心

    住户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③       

    2.品味语言,按要求赏析下列的词句。

    (1)再次注意到它们,哎呀,它们已经偷偷地蹿到二楼,把人家的窗台都快爬满了!(结合语境,赏析加点词语)

    (2)翠绿的叶子,柔婉的卷须,隔着竹帘看过去,就像一幅写意画。(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说说文章标题《一棵丝瓜爬上楼》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4.通过文中的故事,你一定在人际交往上有很多感触,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 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 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 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是个挺帅气的男生,总喜欢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让人觉得别扭。

    B. 班主任很注重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让大家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C. 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矮了,而是树高了。

    D. 不要忘记,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想做成什么事,都必须持之以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 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C. 《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颈联,五、六句叫颔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③④②①   B. ③①④②   C. ④③①②   D. ④②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 志南和尚《绝句》 )

    (2)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 ( 王湾《次北固山下》)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中的“左迁”的意思是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辫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昨天,它还在枝头为花蕊zhē风挡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成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每个人都应该是一朵花,该开时,____,该落时,____地落,无论是翘立枝头,还是俯身泥土,都不忘培育新生的使命。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ē(____)风挡雨   翩然(____)

    (2)文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尽心竭力”“坦坦荡荡”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________ 集。此集中有两篇文章,一篇是________,写自己的父亲被庸医所误,对他刺激很大,所以他后来要到日本留学,立志要用新的医学救国,另一篇是《藤野先生》,写在仙台学医期间,感受到医学也无法救国,因此选择了________的道路。

    (2)《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阿长讲故事和民间文化的内容。请根据相关文章的内容列举两件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什么?

    2.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________

    (2)公欣然曰____________

    (3)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句子停顿(标一处)

    未若柳絮因风起

    3.翻译句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

    4.如果你是这场咏雪比赛的评委,你觉得谢道韫和胡儿谁的比喻更好呢,为什么?

    5.假如你穿越到东晋,置身谢家,你认为这个家族有着怎样的家庭气氛?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青青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 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 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 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 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 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 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的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 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 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 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 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

    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 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弯的北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 到北一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褪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1)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

    (2)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

    2.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

    3.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第4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题目:《我上初中了》

    一本图书,翻开新的一页,你会看到美丽的奇遇;一本日历,翻开新的一页,你会迎来明媚的一天……

    跨进初中以后,你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了一些什么样的感受?进行过一些什么样的精彩合作?探索过一些什么样的有趣问题?……面对这个题目,想写的话是不是很多?那还等什么,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确定中心和写作思路,然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