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3)不见去年人,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则吾斯役之不幸,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捕蛇者说》)

    (5)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首诗选自《_____》(书名),作者字______。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山”写出了送友人时所见周围景色。

    B. “孤蓬”表达了友人远行后的孤单无依。

    C. “浮云”喻指友人的未来生活行踪不定。

    D. “班马鸣”暗指友人难以割舍这段友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橘逾淮为枳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橘逾淮为枳”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晏子一番话的主要目的,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告诉楚王“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客观现象。

    B. 分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产生的原因。

    C. 巧妙回敬了楚王的侮辱。

    D. 智慧化解了楚王的困惑。

    3.选文结尾处画线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娄师德与狄仁杰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武)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①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②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③不知卿,卿之遭遇④,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注释)①所自:由于什么原因。②直道:品行端正。③比:这里解释为先前。④遭遇:君臣遇合。这里指狄公受到重用。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________)

    (2)得十许通荐表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拿得出文章,品行也端正,所以受到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

    B. 我因为文章出色且品行端正求上进而被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

    C. 我因为文章出色品行端正,(所以)受到重用,而不是忙忙碌碌无所作为的。

    D. 我因为文章出色品行端正,(所以)受到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

    3.梁公所阅的是“___________”,其后的反应是“__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狄公最后一番话,表明了他复杂的内心。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葛剑雄

    ①在激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空前严峻的传承危机。

    ②因为面临危机,所以需要传承。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  

    ③“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我们这样讲,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④进一步思考,我们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强,比如金字塔的产生、玛雅文明的兴衰,今天我们仍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理解,甚至以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如果让传统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们就永远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建议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有些国家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⑤目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仍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功利性。以非遗为例,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钱的,我们对它就比较热心,反之则比较冷漠。这样一来,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可能会得到较好的保护,而暂时没啥实际用处的非遗便会无人问津。另外,一些非遗传承人,为了在市场上赚钱养活自己,往往会随意改变非遗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这种保存也是不周全的。在传统文化的保存上,我们可以向一些国家学习。

    ⑥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人类记忆和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同时可能蕴含着今人还无从知晓的智慧,再加上由于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正面临消亡的危机,所以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先保存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传”。

    ——选文有删改

    1.第⑤段中加点词“它”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1)第②段一第⑤段,作者围绕传统文化的“传”,依次写了“传”的基本含义、“传”的实质__、____________等内容。

    (2)联系全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述第③段、第④段两段不能互换的理由。

    4.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有问题。请说说你的观点,并且简述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爸爸的小画

    夏商

    ①标题用“父亲的小画”还是“爸爸的小画”,我踌躇许久。“父亲”这个词威仪,有距离感。“爸爸”这个词亲切,有灶火气。可这个中等身材的男人,在我四十多年的人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扮演的是“父亲”的角色。

    ②年轻时的父亲曾是一名沿海海员,当时来说,海员收入还算比较高,可因为要赡养家人,大部分给了祖母,造房子时东拼西凑借了1700块钱,父母还了整整8年。在当时贫困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理隐疾。妹妹出生后,父亲的工作调到油轮上,给过往的船只加油。那是父亲最风光的岁月,他有个头衔叫“驾长”,听上去跟舰长差不多。其实算不上官。他是祖先律条遗留下来的那个“父亲”,一个倍要面子的“父亲”,严酷得不近人情。

    ③家里经济情况好转一些后,做两三只小菜来一瓶特加饭是他最愜意的“小落胃辰光”,这时他的面部表情是放松的,取下了“父亲”的外壳,成了和蔼的爸爸。就像我小时候,他结束几个月的航行,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祖母家把我接回浦东。我们从南码头过江,上岸不远处有个小饭馆,他永远点老三样:一碟锅贴、一盆炒猪肝、一盆勾了芡的素什锦,叫一瓶啤酒,给我叫一瓶橘子水。面对面坐着,这是记忆中最温暖的父子时光。

    ④这样的时光,直到他晚年才逐渐重温。记忆的闪回就是如此,“父亲”的面具下,会不时呈现出一个深藏不露的“爸爸”。

    ⑤后来他得了一场大病,确诊的时候,我绷不住哭了。所幸手术很成功。为了空气质量好一些,父母把房子从浦东置换到松江。

    ⑥两年前的一天,爸爸有点       ( miǎn  tiǎn)地拿出一本塑料夹,全是他临摹的画。用钢笔画的,可以看出铅笔勾的草稿,有些是黑白素描,有些上了色。他说是瞎画的,临的。

    ⑦他把“临的”两个字说得很轻,好像有点心虚。

    ⑧我不吭声。拿出手机拍了一些,发到微信朋友图。他看到微信朋友围里的点赞和留言,笑了。我看着他,像看一个苍老的男孩。

    ⑨爸爸似乎完全成了一个健康人,每天在小区里健走,腰杆笔直,步伐轻快。他买了很多中医推拿之类的保健书,比如用指肚梳头500次,用搓热的掌心按摩眼眶500次,还有打肚子多少次,摩擦手臂大腿多少次,他练得乐此不疲。看他气色一天天好起来,也为他高兴。

    ⑽运动之余,他更勤奋地画画,也确实越画越好。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古稀之年通过自学能画成这样,他是有天分的,如果年轻时就开始画,应该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画家。虽是临摹画册里的作品,线条和用笔却是流畅的,他笔下那些晚清的小商小贩很是传神,他画的小动物,很是惟妙惟肖,他临写的清明上河图,细节也是精准的。

    ⑾大病初愈后的他越来越和颜悦色,“爸爸”的时间超过了“父亲”。这让我感受到他的乐观。

    ⑿从开刀到如今,转眼八年过去了,家里早已不再把他当病人看待,他红光满面,声音洪亮,比大多数老人看起来更健康,无论是体态上,还是精神生活上。可病魔还是来了,病痛再次席卷了他。他却手臂一挥,我不怕,我不管它,我活我的。

    ⒀我说:“我给你做个小型画展吧,等你以后画了原创,再搞个大型画展。”

    ⒁他拒绝了,觉得临摹的拿不出手。我拍拍他的肩膀,谁说临的不能开画展?我们就是自娱自乐一下呗!

    ⒂我当起了策展人,联系场馆,遴选画作,定制画框……看上去有模有样的。

    ⒃这不是一个画家的画展,这是一个热爱生命的老人的画展,这是爸爸的画展。

    ---选文有删改

    1.根据第⑥段中的拼音,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在不同的阶段,爸爸的表现以及我对他的感受是不同的:

    年轻时的他,其表现是“倍要面子”,让我感受到他的“严酷”;

    家里经济好转一些后的他,其表现是“__________”,让我感受到他的“____________”;大病初愈后的他,其表现是“__________”,让我感受到他的“_____________”。

    3.第②、③段写的内容都与“爸爸的小画”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A. 写出一个具有“威仪”感的父亲形象,表明我“踌躇”不能定下本文题目的原因。

    B. 写出一个具有“威仪”感的父亲形象,但更表现出作者对有“亲切”感爸爸的渴望。

    C. 既写出我爸爸的“威仪”又写出其“亲切”,为下文我对爸爸情感的变化做了铺垫。

    D. 既写出我爸爸的“威仪”又写出其“亲切”,为下文爸爸对我的感情变化做了铺垫。

    4.从文末两段内容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写作意图?

    5.第⑧段画线部分中,用“苍老”形容“男孩”是有矛盾的。请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下面这段文字不够连贯,试试根据提示进行修改重写。

    (1)旅行到了第四天。一开始,我们有说有笑的。渐渐地,我们的话越来越少。干脆都不说话了。太累了!我们爬到南天门,去玉皇顶拜了玉皇大帝。很累,也感觉非常充实,非常开心。

    提示1:先浏览这段文字,看看写的内容是否保持了话题的统一。可以加写一个中心句来统领整段文字。

    提示2:可以补充一些关联词(如“虽然…但是……”、“因为……”等)或者提示性语句(如“一开始”、“然后”等),使句子之间衔接自然。

    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重写的这段经历,对你写作的启发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题目:难忘的作业

    要求:(1)字数在600字左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3)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