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 文天祥 B. 戚继光 C. 林则徐 D. 岳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 宋辽对抗

    B. 南宋与金对峙

    C. 宋夏和议

    D. 北宋与金对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高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正式确立是在

    A. 汉朝 B. 唐朝 C. 隋朝 D. 元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太宗时朝中人才济济,下列属于贞观时期著名宰相的是

    A. 姚崇、宋璟 B. 安禄山、史思明

    C. 鉴真、玄奘 D. 房玄龄、杜如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对武则天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说她“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后者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 重视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C.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 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他统治前期“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他是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唐肃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其中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丝织工艺品是

    A. 蜀锦 B. 青瓷 C. 白瓷 D. 唐三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7世纪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件事发生在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D.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黄巢在青年时代写的一首《不第后赋诗》中的名句,唐朝后期,黄巢带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唐都,建立政权。唐朝的都城是

    A. 大都 B. 临安

    C. 东京 D. 长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①皇帝荒废朝政 

    ②发生严重灾荒 

    ③节度使权力膨胀 

    ④农民负担过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当了皇帝,通过“杯酒释兵权”,让大将交出兵权。这位皇帝是

    A. 宋高宗 B. 宋太宗

    C. 宋太祖 D. 宋真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担任 B.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限制

    C.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D.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题文)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两宋时期,政权并立。下列政权与其建立者对应正确的是

    A. 辽——耶律阿保机 B. 金——元昊

    C. 西夏——阿骨打 D. 辽——朱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当时产量跃居首位的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 B. 小麦 C. 玉米 D. 大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北宋时,为了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四川地区使用了纸币

    A. 圆形方孔钱 B. 五铢钱 C. 开元通宝 D. 交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 建立大金 B. 统一蒙古 C. 统一契丹 D. 重文轻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在(   )

    A. 元朝 B. 宋朝 C. 唐朝 D. 隋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隋唐两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下面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下面的甲、乙两幅图片反映了唐朝时期劳动人民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

    材料三: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

    (1)材料一中的大运河是隋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开凿的?当时大运河以图中的A处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图中的B处,写出A、B两处的地名。

    (2)写出材料二两幅图中农业生产具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的进步始终伴随着人的觉醒和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开元纪事》记载:“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杜甫《忆昔》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三:唐朝时中印交往频繁,中国僧人玄奘(下图)不惧艰险,长途跋涉,西行印度,谱写了中印关系史上辉煌的篇章。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唐太宗在位期间,有位大臣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这位大臣死后,他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这位大臣是谁?

    (2)古代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有过灿烂辉煌的时代,材料二可以用于研究历史上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政绩?这种盛世局面由盛转衰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的什么著作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材料二:唐朝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教育事业也因此发展,文学艺术繁荣。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材料三: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历史上,唐代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在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传统的华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唐王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结果。

    材料四: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1)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故有“诗史”之称,其人还被誉为什么?还有一位诗人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这位诗人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士人读书风气盛行”主要是由于唐朝继续推行了什么制度?各国“纷纷遣使到唐朝”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所说的,举出宋代自信和创造力的突出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元时期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愈加兴旺,最后出现了中产阶级。

    ——摘编自(美)詹姆斯·麦克莱《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材料四:(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1)依据材料一,列举“中产阶级”在宋朝出现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写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当时中国经济重心发生怎样的重大变化?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4)从材料四中你可以看出元朝疆域具有什么特点?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