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

    B. 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C. 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

    D. 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梭伦改革虽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但他不得不出走他乡,主要是因为哪些阶级或阶层的反对

    ①贵族

    ②工商业奴隶主

    ③下层平民

    ④奴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的统治,其最高权力应当掌握在谁手中

    A. 天皇

    B. 将军

    C. 大名

    D. 武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到日本,强行闯入日本港口。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反映了

    A. 美国的殖民侵略发展到亚洲

    B. 美国发展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C.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潮流

    D. 日本已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吾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材料描述的是

    A. 强学会

    B. 保国会

    C. 兴中会

    D. 保川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德川幕府实行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 区分四个阶层

    B. 便于管理、剥削

    C.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D. 有利于控制人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武器的落后

    B. 政治、经济体制的落后

    C. 运输工具的落后

    D. 军需品的不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61年改革规定,由村社管理农民,主要是为了

    A. 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

    B. 加强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C. 把农民纳入地方贵族的控制

    D. 维护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加尔文在阐述自己的宗教观点时提出了宗教精神,他认为真正的宗教精神包括

    ①自由

    ②平等

    ③服从

    ④个人主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背景是

    ①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两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③两国都形成了改革维新的力量

    ④两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都支持变法维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 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 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由最高统治者主持

    B.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 改革措施坚强有力

    D. 保守派力量弱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A. 奖励军功 B. 奖励耕织 C. 焚烧诗书 D. 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静置于美国高等法院东侧大门的三人雕像之一就有梭伦。由此可见其历史影响之深远。公元前594年雅典公民推举其为首席执政官的目的是

    A. 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 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

    C.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 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驻日参赞黄遵宪作《樱花歌》曰:“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描写的是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

    A. “黑船事件”

    B. “武装倒幕”

    C. “废藩置县”

    D. “修约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从上层建筑领域给予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

    ①鼓励发展工商业

    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

    ④成立公民陪审法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梭伦离开雅典、漫游他乡的主要原因是

    A. 梭伦改革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B. 梭伦想去外邦漫游

    C. 他建立僭主政治未获成功

    D. 改革未能消除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是

    ①埃及面临着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威胁

    ②埃及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来入侵

    ③马木路克反动势力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社会的安宁

    ④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被拥立为帕夏,建立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08全国卷I,20)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①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③提出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

    ④创立的加尔文教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哪一新气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材料中的图片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本质特征。

    材料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材料四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求贤令》

    (4)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秦孝公为什么要颁布《求贤令》呢?结果如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下图是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开展激烈辩论的情景。

    请回答:

    (1)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各指什么?其中一个阶级是怎样不公平地占着优势的?

    (2)材料二中参与辩论的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3)你认为辩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智愚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

    填沟壑,而不知其悔。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

    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贵以保其生也。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材料二彼富民为之则害民,今县官为之乃所以利民也。青苗钱令民愿取则与之,不愿者消不强焉。收获之际令以中价折纳麦,此乃所以救贫者之乏,息富民之贪暴也。

    ——《宋会要辑稿·良贷》

    材料三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实际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的观点实质怎样?

    (3)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待青苗法的态度有何不同?二者的根本分歧在哪里?

    (4)结合史实简要分析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

    “你们的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

    决不会那样消亡……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材料二当时,人们对改革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在主要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需要自由劳动力,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在草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材料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诗句反映了什么信息?根源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俄国的改革方案有哪几种?他们的目的各是什么?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比较接近哪一种改革方案?

    (3)材料三中认为“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

    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

    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6分)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