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1956年底,毛泽东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A. 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 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 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 “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D. “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苏联有位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 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 “大跃进”运动 C.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文化大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毛泽东是一位划时代的伟人。下列与毛泽东有关的历史事件(     )

    ①领导南昌起义      

    ②参加长征、遵义会议 

    ③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 

    ④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新中国的成立

    D.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图(图1)、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图(图2),关于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C.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 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B.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世纪50年代初,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彭帅所指的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 实行计划经济、制定经济计划的发展道路

    C.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道路 D. 对外开放的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当时我国(     )

    A.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开展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已经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如图),时值(  )

    A. 改革开放时期

    B. 抗美援朝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土地改革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它由名医曲焕章在1902年创制,配方和制法从不外传。1955年,曲家后人将药方无偿献给人民政府。这一做法的时代背景是(     )                      

    A. 建立新中国 B. 实行土地改革

    C. 开展人民公社化 D. 对资本主义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阅读下侧“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对1958、1960年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1958年水稻产量如此大,与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有关

    B. 1958年的数据放映了当时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C. 1958年的夸张数据是在虚报产量

    D. 1960年的水稻产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生了自然灾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58 年,《红旗》杂志发表文章,号召成立大公社。不久,北戴河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这反映了(   )

    A. 平均主义和“共产风”是时代的进步要求

    B. 国家发展经济毫无计划和目标

    C. 国家在发展经济时没有制定出总的路线、政策

    D. 广大人民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 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反映1949-1963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有(     )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④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此语总结的是(    )

    A. “一国两制”的构想 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鼓足干净、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使我国的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C. “四人帮”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地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这顺应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记忆。那次会议是党史上的伟大转折,是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开始。以下关于这次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C. 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首次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以下对于这幅对联所指的事件,理解错误的是(    )

    A. 指土地改革和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B. 都调动了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

    C. 都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 都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

    A. 土地改革中获得土地的贫苦农民 B. 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团队

    C. 决心改变兰考洪涝灾害的焦裕禄 D.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虽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虽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请读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1年)》。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 改革开放的实施

    C.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如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得益于当时我国(  )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 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D. 开放内陆市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80年,我国开始建立经济特区;1984年,开发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 “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 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B.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C. 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D. 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①“文革”时期:“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 凤阳。”

    ②____________时期:“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

    ——不同时期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四 政策如果对我们的百姓好,就是真正的好,我们就坚持这个政策。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探访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贫困户谭登周家时说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请从政策方面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大跃进”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3)材料三中的“②____________”应该填什么?两段唱词反映凤阳的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相关制度是什么?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不可照抄材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 

    材料一

    材料二:邓小平:“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

    习仲勋:“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1979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关于即将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的意见

    材料三: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海南省可谓‘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从一个较为封闭落后的边陲岛屿,发展成为中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018年4月初习近平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关于改革开放、合作共赢的讲话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改革开放有哪些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国家准备在广东兴办经济特区,这三个经济特区是哪里? 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家选择在广东办经济特区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海南得以崛起,最重要的历史契机是什么?

    (4)请你谈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