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倔强(juè)     濒临(bīn)     暴晒( bào)     惟妙惟肖(xiào)

    B. 鲜腴(yú)     黝黑 (yǒu)   镂空(lòu)      不折不挠(náo)

    C. 蹒跚(pán)     沼泽(zhāo)    洗涤(dí)      坦荡如砥(dǐ)

    D. 虬枝(qiú)     纤维(xiān)    辟邪(pì)     潜滋暗长 (qiá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密匝匝     擅长     记裁     因地制宜

    B. 口头禅     题拔     抵御     重峦叠嶂

    C. 座右铭     劳碌     凋谢     决不雷同

    D. 势利眼     干燥     推崇     锐不可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家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B.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 年节将近,民众纷纷前往菜市场采办年货,摩肩接踵的人潮把整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D. 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B. 赵州桥大约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今天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

    C. 杨绛创作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钱钟书称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交通部门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名著《三国演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败走华容道,遭遇关羽的伏兵,关羽念往日恩情放走了曹操。

    B. 庞统向曹操献计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实则为周瑜火烧战船做准备。

    C. 张飞在长板桥的一声怒吼把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D. “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魂,吴王宁不敬书生”,被赞之人是吕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列小题。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无何               居:居住

    B. 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C. 上自劳军              劳:慰问

    D.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一定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已而之细柳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成礼而去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C.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其如土石何

    D. 天子且至                  年且九十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B. 选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营遭遇到的情况作铺垫。

    C. 文帝到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时均可长驱直入,到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可见细柳营将士目中无人。

    D. 选文末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景公登射①,晏子修②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吾未之闻也。” 景公曰:“善。”乃饰射③,更席,以为上客,终日问礼。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登射:指走上射箭的位置。古代有通过射箭选拔人才的制度,射箭时有套礼仪,所以下文说“选射之礼”。②修:依照。③饰射:整治射礼。

    1.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勇 多 则 弑 其 君 力 多 则 杀 其 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为上客,终日问礼。

    3.从“景公曰:‘善。’乃饰射”可见景公具有怎样的品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指代长安。

    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表现出的早春景象。

    2.诗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②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③天接云涛连晓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⑤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⑦《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①根据下面的信息,拟写新闻标题。

    15

    多少个世纪以来,豆浆一直是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品,但很少为美国消费者接受。据《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近些年来,豆浆被美国人刮目相看了,正成为他们喜爱的食品,豆浆消费群正从华人扩大到其他族裔的美国人。美国海思食品集团天然和特种食品部经理雅各布森说,这是10年或15年前想不到的事情。

    ②仿写句子。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智慧之窗;书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选文有删改)

    1.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⑦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

    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3.阅读第⑤段,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共老

    (台湾)龙应台

    ①我们走进中环一个公园。很小一块绿地,被四边的摩天大楼紧紧裹着,大楼的顶端插入云层,底部小公园像大楼与大楼之间一张小小吊床,盛着一点青翠。淙淙流水旁看见一块凹凸有致的岩石,三个人各选一个角,坐了下来。一个人仰望天,一个人俯瞰地,我看一株树,矮墩墩的,树叶油亮茂盛,挤成一团浓郁的深绿。

    ②这三个人,平常各自忙碌。一个,经常一面开车一面上班,电话一个接一个,总是在一个红绿灯与下一个红绿灯之间做了无数个业务的交代。睡觉时,手机开着,放在枕边。另一个,天还没亮就披上白大褂开始巡房,吃饭时腰间机器一响就接,放下筷子就往外疾走。还有我自己,总是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风景,想不完的事情,问不完的问题,爱不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忙,忙死了。

    ③可是我们决定一起出来走走。三个人,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身上没有一个包袱,手里没有一张地图。

    ④然后,我就看见它了。在那一团浓郁的深绿里,藏着一只浓郁深绿的野鹦鹉,正在啄吃一粒绿得发亮的杨桃。我靠近树,仰头仔细看它。野鹦鹉眼睛圆滚滚地,也看着我。我们就在那杨桃树下对看。另外两个人,也悄悄走了过来。三个人,就那样立在树下,仰着头,屏息,安静,凝视许久,一直到野鹦鹉将杨桃吃完,吐了核,拍拍翅膀,哗一下飞走。

    ⑤这是一个阳光温煦、微风徐徐的下午。我看见他们两鬓多了白发,想必他们也将我的日渐憔悴看在眼里。我心疼他们眼神里不经意流露的风霜,想必他们也对我的奔波觉得不舍?只是,我们很少说。

    ⑥多么奇特的关系啊。如果我们是好友,我们会彼此探问,打电话、发简讯、写电邮、相约见面,表达关怀。如果我们是情人,我们会朝思暮想,会嘘寒问暖,会百般牵挂,因为,情人之间是一种如胶似漆的粘合。如果我们是夫妻,只要不是怨偶,我们会朝夕相处,会如影随形,会争吵,会和好,会把彼此的命运紧紧缠绕。

    ⑦但我们不是。我们不会跟好友一样殷勤探问,不会跟情人一样常相厮磨,不会跟夫妇一样同船共渡。所谓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择和承受。我们聚首,通常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父亲或母亲。聚首时即使促膝而坐,也不一定会谈心。即使谈心,也不必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择,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们这个年龄,已经了然在心。有时候,我们问,母亲也走了以后,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⑧然而,又不那么简单,因为,和这个世界上所有其它的人都不一样,我们从彼此的容颜里看得见当初。我们清楚地记得彼此的儿时──老榕树上的刻字、日本房子的纸窗、雨打在铁皮上咚咚的声音、夏夜里的萤火虫、父亲念古书的声音、母亲快乐的笑、成长过程里一点一滴的羞辱、挫折、荣耀和幸福。有一段初始的生命,全世界只有这几个人知道,譬如你的小名,或者,你在哪一棵树上折断了手。

    ⑨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公尺之遥。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公尺,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阖,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文章有删改)

    1.阅读全文,作者认为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奇特在何处?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将下面的句子转换为陈述句。

    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

    三个人,就那样立在树下,仰着头,屏息,安静,凝视许久,一直到野鹦鹉将杨桃吃完,吐了核,拍拍翅膀,哗一下飞走。

    3.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公尺,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阖,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 X”代替,否则扣分;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5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