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诗歌鉴赏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5 题,句子默写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  幽州九日

    汪元量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注:幽州,元大都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作者在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随同太皇太后被元兵遣送到了这里。九日,农历九月九日。

    1.请概括上片写景的特点。

    2.词人“思家”的原因有哪些?

    3.请赏析结尾句“和泪捻琵琶”的表达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堪盈手赠,_______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2)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3)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4)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5)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6)一川烟草,___________,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7)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8)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智慧

    花秀玲

    ①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内涵丰富,“天人合一”是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看来,“天”是宇宙的最高实体,“人”是其中的一部分。孔子从天道与人道高度统一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理,人应该努力发扬光大道。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延续到了人以外的自然界,构建了一个“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为核心的生态伦理学思想体系。孟子认为,只要通过推己及人,推己及物,就能够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动态平衡、和谐共生的状态。而荀子认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只有这样,人与自然、万物才能和谐共生。

    ②儒家建议人们“钓而不纲,戈不射宿”。“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伦理思想的行为规范。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描绘了他理想的生活环境。在荀子看来,“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不可去,求可节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他主张通过“道”来节制人的欲望。对于那些不可尽也不可去的欲望,要加以引导,倡导人要合理地利用天,使天能够为人服务。朱熹进而提出了私欲与天理对立统一的思想,要求人们不要被欲望所引诱,保持道德自觉。

    ③儒家禁止人们乱捕乱猎、乱砍乱伐,保证生物的生长期,防止生物匮乏。这一传统在有关的法令中传承下来,荀子把它概括为“圣王之制”,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礼记·月令》规定为了遵循自然规律,每个月所从事的生产活动都要和保护环境资源密切结合,严格保护自然,不去触碰种种禁忌。这种为保护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禁令、礼制逐渐演变为历代王朝的法令。

    ④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意味着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不要为了满足一时的需求而导致人与自然分裂。孟子、荀子还详细阐述了具体做法,强调人类要保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既有利于自然界,也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利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非主仆关系,而是伙伴朋友关系。在这种和谐关系中,人类自身就越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与当今生态伦理学上所强调的人类在利用自然时应遵循自然规律的观点是一致的,人类对自然应该怀有感恩之情、敬畏之心。

    ③儒家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思想和道家的“知足去奢”思想,告诫人类应当克制自身欲望,珍惜、节约资源,既考虑到当前,也应该考虑到未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理念。这一思想将进一步引导人们更加注重环境、资源在代际之间的公正分配,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子孙留下地绿、天蓝、水净的生存环境。

    (节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根据第①段文意,简要分析孔子、孟子和荀子关于人与自然思想的不同点。(6分

    2.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3.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智慧对当今有何影响?请简要阐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诗词,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它用丰富的意象、凝炼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及充沛的情感高度集中地表现人类精神世界与社会现实生活。在诗词的世界里,人们得到了情感的熏陶、灵魂的净化及理性思维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这环绕北京的城墙,从艺术的观点看来,是一件   壮丽的杰作,它质朴无华的结构,单纯   的体形,反映出为解决某种需要经由劳动血汗、劳动精神与实力而进行的技术上的创造。它不只是一堆平凡叠积的砖堆,它是大胆的建筑   物。用粗暴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历史遗产,是典型的  

    A. 雄伟  强壮  祭奠  忘恩负义   B. 雄浑  强壮  纪念  忘恩负义

    C. 雄浑  壮硕  祭奠  数典忘祖   D. 雄伟  壮硕  纪念  数典忘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C.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  )

    ①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②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③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④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精神的丰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智力生活,另一个就是情感生活。       。作为一个人,      

    ①你不但要运用你的思考能力去做事

    ②还要运用你的感受能力去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意义

    ③不只是爱情、亲情、友情这些具体的情感形态

    ④而是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情感体验

    ⑤这里说的情感是广义的

    ⑥那样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生活

    A. ①②⑥⑤③④   B. ⑤①②③④⑥

    C. ⑤③④①②⑥   D. ③④⑤①②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南京书展徽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志下方有“南京书展”四个汉字,下面又有对应的英文翻译,表明此次书展中外书籍齐全。

    B. 标志右上方文字是繁体字“書”的艺术变体,说明此次展览主体是书籍,同时表示书籍繁多。

    C. 标志左上方图形由“南”字拼音首字母化入,似打开的城门,展现南京书展欢迎包容的姿态。

    D. 该标志图文结合,疏密有致,寓意丰富,在和谐统一中传达出南京的历史特色和文化气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电话

    芦芙荭

    父亲真是老了,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

    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些家长里短,听听村子里的大情小事。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一声狗叫,他都能分清是谁家的狗。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好像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世界于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

    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给她。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

    父亲耳朵聋,口齿却非常清晰。他声音洪亮。母亲比画一句,他就会嗯,哦,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母亲转述的话他听明白了。末了,他就会对母亲说,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放心吧。”

    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几乎很少和他说话了。许多时候,他总是答非所问。和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

    但父亲并不是不说话了。比如喂猪,喂羊,喂鸡时,父亲就会情不自禁地和它们说:“狗东西,这么好的吃食,还挑挑拣拣的。”或者说:“别抢呀,都有份的。”这样的话,他能絮絮叨叨说上半天。

    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呢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吵起来。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整天就跟个麻雀似的叽叽喳喳个没完。现在,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就不说了。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像个小媳妇似的。

    有一次过节回家,我们和母亲开玩笑说:“娘,你看爹现在的样子像不像个领导,说啥你都听,他让你干啥你就干啥。”母亲说:“你以为他能?我是让着他。现在,他什么都听不见了,和他吵他听不见,骂他他也听不见。他现在就剩下一张嘴了。”

    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

    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又说又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孙子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谢谢爷爷。这一次,父亲竟然听懂了,说,不用谢!

    我们大家都笑,说父亲这句话是胡蒙对的。

    春天的时候,母亲病了。中风。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切都来得很突然。

    从医院里出来时,母亲留下了后遗症。说话口齿不清,每说一句话都相当费力。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而我们却不知所云。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父亲说,你娘说,她出院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她说你们都耽误了这长时间了,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

    听了父亲翻译过来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里怎么能放心得下?母亲能听见我们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却听不见我们说什么。这以后,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个问题。

    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我能照看你娘的。你们也别担心,你母亲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却还能说。以后你们打电话了,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

    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父亲。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他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然后挂了电话。

    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我的脑子里,像电影一样。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

    (摘编自《百花园》)

    1.请简要分析在“父亲”耳聋后,“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的原因。

    2.请简要概括父亲与母亲的共同形象。

    3.请结合全文,理解“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的含义。

    4.结合全文,探究以“父亲的电话”为题的好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