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 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 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商业经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44年,英国驻广州领事报告说,广州市场对英国棉纺织品有巨大需求。1854年初,广州市场上的英国纺织产品明显积压,价格下降,进口总额只及1844年的2/3。事实上,1844年后的4年间,进口总额都不及1844年。材料反映出当时

    A. 中国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B. 英国出口中国的商品质量粗糙

    C. 协定关税后英国商品价格低廉

    D.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 商品经济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自然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 开始使用铁器

    B. 注重精耕细作

    C. 尚未推广牛耕

    D. 雇佣关系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 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C. 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D. 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代范潦《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己矣。”对材料分析准确的是

    A. 松江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 儒家思想影响日渐式微

    C. 江南社会风气逐渐败坏

    D. 经济变动冲击伦理观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后到来的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做了哪些准备

    ①一定的物质条件

    ②思想基础

    ③阶级力量

    ④指导方针

    A. 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 洋务企业   B. 民族资本企业

    C. 外国资本企业   D. 官僚资本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 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经营方式

    C. 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

    D. 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①“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

    ③实业救国思想产生

    ④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但仅过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 “一五”计划的执行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①③②   D. ②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 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的是

    A. 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 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置

    C. 浦东的开发开放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题文)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指出该地区外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上海成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

    B. 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浦东进一步开发开放的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有学者认为:服装是身体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历史与时代精神。政治制约着服装的发展,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的发展。

    李招娣《析近代以来服饰的政治元素》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认识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这一认识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否定,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

    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