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8 题
  1.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水(qiú)  油(kāi)   聒(guō)   心口笨(zhuó)

    B.阏(è)   水(liǎo)   耘(zǐ)    欣载奔(zài)

    C.气(gǔ)  恶(zēng)   蛮(hèng)   扣而歌(xián)

    D.逦(yǐ)   熟(rěn)   粮(chōng) 陪鲤对(dā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捧袂 吊角楼 碎琼乱玉 云霄雨霁 好高骛远

    B.岑寂 香烛炮 桨洗缝补 层峦耸翠 鬼鬼祟祟

    C.云岫 促狭鬼 逸兴遄飞 鹤汀凫渚 钟鸣鼎食

    D.馋言 泊来品 提纲挈领 赤手空拳 无精打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C.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者,三月聚粮。     到、往 

    B.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勉励 、勤勉 

    C.恭短引             奏章     

    D.蒙国恩             不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加点词语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朝菌不知晦朔请息交以绝。(游学)  晨光之熹微(怨恨)

    B.且益坚(困厄,处境艰难)       云气,负青天(穿越)

    C.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指二十岁, 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D.寻蒙国恩,臣洗马。(授予官职)   臣不犬马怖惧之情。(承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B.此小大之辩也。

    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鲨鱼到来之前,老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力求达到为所欲为的程度。

    B.在天山地区,牧民们都喜欢放马南山,因为天山南麓有大片丰沃的草场和洁净的水源,阳光充足。

    C.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一个人身边。

    D.他是遇事豁达忍让、为人开朗的“好好先生”,平常并不为人事纷纭所恼,但遇到强制性指令,免不了也会做些抗争,这种随和中包含原则,是所谓绵里藏针的性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天平山中》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句是(  )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________,一路莺啼送到家。

    A.徐行不记山深浅    B.东风染尽三千顷

    C.林莺啼到无声处   D.想见夜深人散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埃博拉病毒为何难“破”

    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疫情引起全球关注。但其实,人类早在1976年就发现了埃博拉病毒。近40年过去了,科学家为何仍未研发出针对这一致命病毒的特效药物或疫苗?破解埃博拉到底难在哪里?

    首先要从埃博拉病毒说起。这种病毒很难对付,对实验室中的培育环境要求极高。相关实验必须在高安全防护措施的实验室中才能进行,而具备这样条件的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数量有限。

    其次,埃博拉虽然是一种致命病毒,但客观地看这种病毒其实很少见,它的传播范围基本上就集中在西非地区,很多人以前甚至没听过这个病名。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格雷戈里·哈特尔所言,“由于史上埃博拉病例出现不多,此前医学界并未像研发艾滋病疫苗一样存在迫切压力。”

    而且埃博拉疫情的暴发时间不规律,不像某些病毒性传染病有特定的季节性,因此也就无法预知和防范。这就导致研究人员测试新疗法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此次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暴发了迄今最大规模的埃博拉疫情,截至目前报告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总计1000多例,这与常见的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相比,规模要小得多。而此前许多年,埃博拉在西非地区基本上只是零星感染。

    此外,缺乏经济效益也是针对埃博拉的特效药物或疫苗迟迟无法研制出来的原因之一。埃博拉药物或疫苗研发需要巨额资金,其销量却很有限,肯定没有私人企业愿意投资。英国雷丁大学病毒学家本·诺伊曼就说,“做埃博拉这种研发,对于任何一家医药公司来说,从经济角度看都是不可行的,因为企业要考虑到经济利益”。

    目前,主要是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的政府在资助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而发达国家政府资助相关研究并非因为这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往往是出于防范生化袭击的考虑,其成果也很难扩散到企业。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或疫苗研发一直进展很慢。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托马斯·弗里登就曾表示,至少一年内不会出现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有效疗法和疫苗。直到这次西非暴发严重的埃博拉疫情,相关的研发才开始加速前进。盘点全球,目前正在研发的少数几种埃博拉药物或疫苗,主要集中在美国,但尚无一种完成严格的临床试验。据媒体报道,美国陆军资助研发的一种埃博拉药物已经在猴子身上显示出理想效果。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传染病专家弗雷德·海登谨慎评价说:“这种药物应该能行,因为动物模型(显示有效),但是,除非在人体中进行临床试验,否则谁也不知道。”至于疫苗,美国政府资助研发的一种疫苗虽然已经在灵长类动物中取得了理想效果,但人体注射后效果如何、安全剂量是多少尚不可知。加拿大一家公司与美国政府签署了1.4亿美元的合同研发埃博拉疫苗。但早前,他们在健康人身上进行接种试验时,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叫停,理由是还需提供更多疫苗安全信息。眼下,医务人员面对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能做的就是:减轻高热、呕吐、腹泻等各种症状,保证患者不脱水。埃博拉病毒虽然致死率高,但如果感觉不适时及时寻求医疗救治,有些患者仍有机会康复。那么这些尚未经过大规模人体临床试验的药物或疫苗,在当前西非疫情大暴发之际能先行使用吗?对此科学家分歧严重。

    病毒发现者之一、现供职于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彼得·皮奥特认为,鉴于这次西非疫情史无前例,应该认真考虑是否采用试验性药物或疫苗。但也有很多专家表示,使用任何尚未经过大规模人体临床测试证实安全性的疗法或疫苗,都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而且很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世卫组织发言人哈特尔也说,目前阶段,世卫暂无计划要推动在西非疫区投放任何试验性药物或协助开展任何临床试验。

                       (节选自《科技日报》2014年8月5日)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埃博拉病毒难“破”原因的一项是(   )

    A.埃博拉病毒对实验室中的培育环境要求极高,但在全球范围内能够提供这样条件的实验室明显不足。

    B.埃博拉病毒传播范围基本上就集中在西非地区,很多人以前甚至没听过这个病名,更不用说研究了。

    C.埃博拉不是季节性暴发病毒,研究者无法准确预知和防范,导致测试新疗法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D.正在研发的埃博拉药物或疫苗主要集中在美国,且只有有限的几种,还尚无一种完成严格的临床试验。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常见的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相比,虽然西非三国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总计已经1000多例,但规模仍然显得小得多。

    B.这次西非暴发严重的埃博拉疫情使得相关有效疗法和疫苗研发开始加速,这使得一年内攻克这一难题成为可能。

    C.由美国陆军资助研发的埃博拉药物虽然在猴子身上实验效果理想,但在人体之中临床试验效果如何仍有待验证。

    D.虽然彼得·皮奥特提议应考虑是否采用试验性药物或疫苗,但很多专家认为,盲目使用,不仅不符合伦理道德还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经济利益考虑,任何一家私人医药公司要研发需要巨额资金而销量有限的埃博拉药物或疫苗都是不可行的。

    B.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资助埃博拉病毒研究的初衷并非是要治愈这种传染病,往往是出于防范生化袭击的考虑。

    C.研究发现,虽然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但患者只要被及时救治,就一定有机会康复,重显生机和活力。

    D.虽然西非埃博拉疫情严重,但世卫组织仍没有将在此疫区投放任何试验性药物或协助开展任何临床试验列入计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两 只 鸡

    周绍国

    快过年了,我问老婆今年去谁家过年。

    “这新装修好的家多舒服,就在城里过,谁家也不去。”老婆答道。

    “要是老人们催我们回去怎么办?”我追问。

    “就说你要加班,孩子要补课。我妈已打过电话,我就这么说了。”

    “好,我家要是催我们回去过年,我也这么说。”

    确实也不好回乡下过年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正在把城乡变成银色世界。

    老婆接着发起了牢骚:“特别是你老家,到处都是沟沟汊汊,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再一下雪,烂泥跟胶似的,脚都挪不动,能把人困死,简直就不是人待的地方。”

    我说:“你老家也好不到哪儿去,大山窝子,除了山还是山,地无三尺平,打瓶酱油都得累出一身臭汗。”

    老婆不服气:“打住,我怎么一提到你家,你就马上扯我家呢?”

    我回了一句:“本来就是,如果有一家条件好的,我们都会回去过年!”

    我和老婆正在相互控诉老家的闭塞落后呢,岳母却顶着一身雪推开我们的家门。老婆吃惊地说:“妈,这大的雪天,你咋来了呢?”

    岳母说:“养了两只大公鸡,准备你们过年回家吃的,你说忙,回不了,我就给你们送来了。”我说:“妈,我们年纪轻轻的,还劳你想着,叫我们怎么过意得去。”岳母说:“你们过年不回家,我们心里不落忍。”望着岳母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送来的鸡,我和老婆心里挺愧疚。

    要说岳母送来的两只大公鸡,真是虎虎生威,进门就把我们家当家了,一点也不生分,每到一个时辰就二重唱,叫声高亢嘹亮,整栋楼就跟一个鸡笼子似的,弄得不时有人来敲门抗议。我说:“要不杀了?”老婆说:“你看这两只鸡长得多招人喜欢,妈喂它们,一定下了不少工夫,像妈的孩子似的,你忍心这么快杀了?”我知道,这并非老婆不杀生,而是对亲情的一种留恋。我说:“那就放楼下储藏间。”老婆就恋恋不舍地将两只鸡放到了储藏间。

    第二天天一亮,我就去储藏间给两只鸡喂食。储藏间的门却大敞着,两只鸡没了踪影,显然是被人偷了。我跑上楼对老婆一说,老婆疯了似的满小区找,大有不找到不罢休的架势,最后老婆是被我硬拉回家的。她呆坐在沙发上,心疼地说:“哪怕偷点其它东西也好,干嘛非偷鸡,叫我们咋对得起妈呢?”是啊,这两只鸡不仅来之不易,而且还带着岳母一片心意,已不是两只普通的鸡,却在我们手上被偷了。家中笼罩着一片痛惜的气氛。

    这时我爹打电话来,叫着我的小名说:“七斤,你们啥时候动身回家过年,有什么笨重东西需要我先捎走的没有?”自从去年我按揭买房,爹为了帮我们还房贷,就从乡下老家进城来收废品,由于小区不让乱堆乱放,爹就在城郊租一间小屋住,离我们不太远,时常过来问寒问暖或买一些吃食送来。爹现在要回家备年货。我按照预先商量好的话回答说:“爹,我得加班,孩子要补课,不回家过年了,也没什么东西要捎的。”爹一听,不高兴了,说:“真是白养你了,连顿团圆饭都不陪我们吃,这个年还过个什么劲!”我想对爹说几句安慰话,爹却说要赶车,把电话挂了。

    爹打过电话有一个多小时,我估计早坐车走了,没想到爹却气喘吁吁地来敲门。我说:“爹,你不是说要赶车吗?”爹说:“你不想着我们,我还想着你们呢!车站前有个小毛孩卖鸡,我见是两只地道的草鸡,就买了送来,给你们过年尝鲜。”老婆见爹送鸡来,强装笑脸过来与爹打招呼,看见爹上身外衣扣子全没了,忙问:“爹,你衣服咋啦?”爹说:“买鸡时有个人仗着腰粗想顶事,我没让,相互推搡了几把,没事。”爹说完放下两只鸡,就急匆匆地走了。

    爹是将鸡装在尼龙袋里提来的,我打开尼龙袋,想让鸡活动活动透透气,却发现两只鸡眼熟得很,再看拴鸡的绳子是我的鞋带,正是被人偷走的那两只大公鸡。老婆喜出望外,抱着两只失而复得的鸡摸个不停。我则大声说:“走,回家去!”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对大雪的描写,一方面描写了恶劣的天气环境,另一方面为下文岳母翻山越岭、“我爹”气喘吁吁为“我们”送鸡埋下伏笔。

    B.父亲为替儿子还房贷到城里收废品,还“时常过来问寒问暖或买一些吃食送来”,说明“我”不懂得体谅父亲的难处。

    C.“我”说不回家过年,“爹”生气地说“真是白养你了”,给“我”送鸡时又说“你不想着我们,我还想着你们呢”,说明他嘴上埋怨我们,心里却放不下。

    D.文章塑造岳母和“我爹”两个人物形象,突显了亲情的伟大,同时也衬托出夫妻俩的自私。

    E.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替的叙述手法,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真实感,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2.请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两只鸡”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4.春节回家团圆是中国的传统。有人认为社会进步了,春节在哪过都一样,没有必要固守传统;也有人认为无论社会怎样进步,春节回家团圆都是不能丢掉的传统。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①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②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③,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曰:“厚怨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教。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佥:qiān,都,皆。②蠲:juān,免除,除去。③拊循:抚巡,抚慰。

    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

    B.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

    C.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

    D.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试,科举考试名目之一,在京师举行,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冠,指弱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要行冠礼,并赐以字,以示成年。“逾冠”则表示年龄超过二十岁。

    C.户部、吏部的长官均为尚书,其中吏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D.“乞骸骨”是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的一种说法,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宗继位,年富曾上书进言,请求从二十五个驻军卫所内,用一个卫所的兵士补充选调,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

    B.河南闹饥荒,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委任年富安抚流亡百姓,百姓最终得到安定。

    C.石彪因前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皇帝征询李贤,李贤认为这一定是因为石彪被年富遏制、不能使私欲得到满足,应尽早洗刷年富的罪名。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年富上任后严格支出收入,亲自参加计算,一些官吏不能欺瞒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

    (2)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小题

    寄黄几度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三折肱③。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④溪藤。

    【注】①黄庭坚: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的斗争延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黄庭坚的朋友。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②《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③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④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

    (1)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试作简要说明。

    (2)这首诗意蕴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完成问题。

    (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描写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暮江秋色图”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逍遥游》中,庄周认为如果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无所待”,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现在,有些超市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且在醒目处贴有“每一个摄像头都是一双监视你的眼睛”“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样让人很不舒服的标语。请你另拟一条提示语,既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又语言得体。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者记叙文。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英雄可能是书生意气的少年,也可能是阅尽沧桑的老者;英雄可能是学问天下的儒士,也可能是侠骨柔肠的豪杰;英雄可能是道义铁肩担的实践者,也可能是华章妙笔著的理论家;英雄可能是弄潮时代的伟人,也可能是躬耕生活的“微尘”……

    你觉得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你有着怎样的英雄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