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填空题 3 题,实验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下列是一位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在空气中加热铜片变黑,加热铝片熔化摇摆而不滴落

    B.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C.锈铁钉在稀盐酸里浸泡,铁锈消失,长时间后溶液变为浅绿色

    D.向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振荡后硝酸钾消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此相符的是(  )

    A.加大铅蓄电池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B.推广煤炭液化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C.工业废水灌溉农田,实现节约用水 D.加大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B.自然界的水循环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

    C.pH小于7的降水属于酸雨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硅原子

    B.三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2.01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xO2N,相对分子质量是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氨酸化学式中x的值为7

    B.丙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丙氨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D.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2℃乙、丙两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同

    C.t1℃甲、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6.7%

    D.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对这三种物质的判断不合理的是(  )

    A.若甲、乙、丙都含有碳元素,则丙可为单质

    B.若甲、乙、丙表示三种金属,则丙的活动性最强

    C.若丙是CaCO3,则甲、乙可以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D.若甲是水,则丙→乙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16

    24

    15

    20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0

    10

    A.参加反应的P与Q的质量比为3∶2 B.x+y=65

    C.当x≤16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y的最大值为7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鉴别NaCl、NH4NO3、CuSO4三种固体:加水溶解

    B.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加过量CaCO3,过滤

    C.探究NaOH溶液是否变质:向溶液中滴加石灰水

    D.检验铜、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三种金属分别放入氯化亚铁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李老师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燃烧结束后待到锥形瓶冷却到室温,按下注射器,使注射器针头穿透橡皮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燃烧时锥形瓶内充满烟雾

    B.实验结束注射器内应残留一部分液体

    C.加入白磷后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该实验也能证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符号。

    (1)干冰_____。

    (2)2个氮分子_____。

    (3)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碱溶液都含有_____。

    (4)农技人员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需要用到水、硫酸铜和一种碱是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回答下列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1)高铁上的下列食品:橙汁、牛奶、方便面,水果,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

    (2)化学实验室应配备用以灭火的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_____。

    (3)向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洁净铁片无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4)碱式碳酸铝镁[AlaMgb(OH)c(CO3)d]可用作抗酸药和阻燃剂,化学式中的a、b、c、d需满足的代数关系式为_____。

    (5)化学很有趣,请猜谜:“杞人忧天”_____(打一实验操作名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取暖片”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和水等,其中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月饼包装袋内也会有一包铁粉,是“双吸剂”,吸收的物质是_____。

    (2)工业上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间的缝隙,焊接时人们常将铝粉与氧化铁混合在高温下反应,置换出的铁以熔融态形式流入铁轨的缝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钛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强、与人体相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称为“未来金属”,下列有关金属钛的用途不切实际的是_____。

    ①作保险丝    ②作人造骨头   ③制造炊具    ④制作轮船外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如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①是_____,②是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可制得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利用上述B、E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常见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4)做蜡烛在氧气瓶中燃烧实验时,收集氧气的装置选用_____。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加入了一种液体,该液体可能是_____。

    (5)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其中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6)工业生产中常会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小宇同学采用如图装置也达到了分离目的,操作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

    ②然后,_____(填操作)收集到了另外一种气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为探究其成分,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

    [交流讨论]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这瓶无色液体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认为也不可能是硝酸,理由是______。

    [作出猜想] 猜想一:该液体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

    猜想二:该液体可能是稀硫酸。

    [实验探究] (1)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______粉末,发现没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一不正确。

    (2)为证明猜想二成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

    溶液变红

    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

    _______

    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溶液

    产生大量气泡

    [得出结论] 综合以上方案可知该液体是稀硫酸。

    [反思交流] (1)为了防止标签受损,倾倒液体时标签应______。

    (2)方案②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碳酸钾溶液吸收产生的CO2得到碳酸氢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O=2KHCO3。现向碳酸钾溶液中通入CO2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50g。试计算:

    (1)把该50g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

    (2)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

    (3)原碳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