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④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内容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A. 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行动

    B. 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斗争

    C. 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

    D. 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记者在一则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这指的是

    A. 渡江战役的胜利

    B. 开国大典的举行

    C. 西藏的和平解放

    D. 海南岛的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52年人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其主要原因应该是

    A.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B. 土地改革的进行

    C.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 D.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B. 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D. 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两件事件分别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和改革开放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新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 邓小平南巡谈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84年联想、青岛电冰箱总厂、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即后来的万科)等公司纷纷成立。财经作家吴晓波称这一年为“中国公司元年”。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天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两次“分田”指的是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

    D.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特区建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等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 民族团结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祖国统一 D. 外交成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发展,下列与此相关的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 中共十二大﹣﹣提出已经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中共十一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南方谈话”﹣﹣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D. 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农业

    C. 集中力量发展农村经济 D. 优先发展我国的基础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A. 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国家

    B.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我国经济高度发展,实现了现代化

    D. 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时代背景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A. 自愿互利

    B. 全部没收

    C. 赎买

    D. 劳资两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在这次“最大胆行动”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

    A. 厦门 B. 珠海 C. 深圳 D. 汕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

    A. 彭德怀 B. 林彪 C. 邓小平 D. 刘伯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在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④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钱文革、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周跃进、孙建国、钱文革、刘援朝

    B. 刘援朝、钱文革、孙建国、周跃进

    C. 钱文革、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 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文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的是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罗盛教

    D. 杨根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泡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这是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于1990年所作的一首词节选。这首词颂扬的人物是(  )

    A. 邓稼先 B. 雷锋 C. 焦裕禄 D. 周恩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

    A.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推行 B.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这种现象说明(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企业职工纷纷脱离国营企业下海经商

    ③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④城乡居民收入有待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九年 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某县某村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 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指的是什么制度?文中某县某村具体的名字是?该制度有何积极影响(至少答出两条)?

    (5)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指出材料一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材料一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一页”的领导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材料二: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

    ——人民网

    (2)根据材料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的改革重点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材料三: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境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材料四:1979年4月,邓小平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3)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据材料三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5)当今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材料三:《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四:1978年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凤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文诗。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请你列举出这项措施实施后所取得的成就(至少两项)。

    (2)读解材料二,归纳1978年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呈怎样发展趋势?这些成就归功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贯彻,这次会议在经济上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材料三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

    (4)材料四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什么?党和政府在“现实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5)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