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名著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树木丛生,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杜甫《春望》)

    (3)遥望是君家,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4)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7)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8)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________,__________。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10)《马说》结尾用“呜呼”一语领出作者的感慨:以__________一句表达对“食马者”的不满,也是向读者发问,然后以__________一句作答,结住全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致橡树》作者舒婷是福建泉州人,我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

    B. “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是德国作家,代表作有《项链》《最后一课》等。

    C. 《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一种古代文体,也称作“书札、尺牍、尺翰、帖”。

    D. 汉语中有很多谦辞敬语,谦辞如“寒舍”“浅见”,敬语如“光临”“贵姓”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2018年11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这一展览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甲)(A.天翻地覆  B.时过境迁)的变化。40年众志成chéng(①)(A.城  B.诚),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乙)(A.壮阔  B.壮丽)史诗。展览共安排了6个展区,着(②)(A.zháo  B.zhuó)力强化前后对比、突出横向对照,突出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从     的伟大成就。

    (1)请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2)请为文中甲处、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富起来、强起来到站起来   B.强起来、站起来到富起来   C.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图书作为最传统、最广泛、最普遍的文化载体和沟通桥梁,可以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2004年,作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一项重要政策,国家启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2004-2017年中国图书版权贸易情况一览表

    年份

    2004

    2008

    2012

    2016

    2017

    引进(种)

    11354

    15776

    16115

    16587

    17154

    输出(种)

    1314

    2440

    7658

    8328

    10670

    (材料二)

    (1)第70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数据显示,优秀类型小说更容易越过文化差异的藩篱,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未来体验,金庸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等,是全球读者都热爱的阅读体验。

    (摘编自《中国类型小说正成为海外版权市场新宠》)

    (2)英译版金庸小说在英国上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加印七次,成了现象级畅销书。金庸小说兼具“独特性”和“普遍性”———独特在于关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困惑和关怀,普遍在于对人性的观察和刻画。这使得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无法阻止金庸小说的传播。

    (摘编自《金庸小说带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3)刘慈欣先后荣获“雨果奖”、“克拉克奖”等殊荣,高水平的作品翻译功不可没。《三体》的英文版翻译者刘宇昆也是一位获奖科幻小说作家。读者评价“本书的英文读起来不可思议的好,流畅得如同我想象中的中文原著一样”。

    (摘编自《刘慈欣获克拉克奖,这个奖可能比任何奖都重得多》)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图书是重要的载体和桥梁。

    B. 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未来体验、金庸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更容易“走出去”。

    C. 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并没有影响英译版金庸小说在英国成为现象级畅销书。

    D. 刘慈欣的《三体》英文版让人读起来不可思议的好,和中文原著一样流畅。

    2.阅读“2004-2017年中国图书版权贸易情况一览表”,中国版权引进和输出呈现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3.阅读(材料二),中国图书怎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请简要概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句中“新词”指刚填好的词,“酒一杯”的正确语序应是“一杯酒”。

    B. “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刻画了词人面对夕阳西下的无奈和希望它东升再现的细腻微妙心态。

    C. 下阙接连引用“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两个成语,对仗工整,寄托作者远离喧嚣的渴望。

    D. 这首词的语言晓畅自然,所写景物也为生活中常见,但象征意味浓郁,内涵丰厚,耐人寻味。

    2.词人“徘徊”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①。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醲②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洑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③,幽草缭其趾。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酒数行,客有指其西大石曰:“此可识。”因命余。余乃援笔,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①芒角:形容山峰突出。②醲:浓,重。③颠:本指人的头顶,此处指溪水的上面。④瀹(yuè)觞:把酒烫热。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日光下澈              澈:______

    (2)不可久居              居:______

    (3)山竦出               竦:______

    (4)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去: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B. 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C. 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D. 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4.甲乙两文段中,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心理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简要梳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奥斯特洛夫斯基

    ①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②一只灰胸脯的麻雀神气十足地站在窗外樱桃树的枝丫上,时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

    ③“怎么样,咱们俩总算熬过冬天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玻璃窗,低声说。

    ④母亲吃惊地看了看他,问道:

    ⑤“保尔,你在跟谁说话?”

    ⑥“我跟麻雀说话……现在它飞走了,这狡猾的小东西。”他无力地笑了笑。

    ⑦到了盛春时节,保尔开始想回到城里去。现在他已经恢复到能够走路了,不过他体内还潜伏着别的弄不清的病症。有一天,他正在花园里散步,脊椎上的一阵剧痛骤然间使他摔倒在地上。他自己费了好大的力气オ挨到房间里。第二天医生给他作了一次详细的诊查,发觉在他的脊骨上有一个深窝。医生惊讶地问他说:

    ⑧“这是怎样得来的?”

    ⑨“大夫,这是给公路上的石头崩的。在罗夫纳的战斗中,一颗三寸口径的大炮炮弹在背后的公路上开了花……”

    ⑩“那么,后来你怎么能走路呢?一向不碍事吗?

    ⑪“不碍事。当时我躺了两个钟头,随后又继续骑马。直到现在才第一次发作。”

    ⑫那医生皱着眉头,仔细看了看那个深窝。

    ⑬“亲爱的,这可不是小毛病呵。脊骨是不喜欢这样震动的。希望它将来不要发作。穿上衣服吧,柯察金同志。”

    ⑭大夫怀着同情和不禁流露出来的担心,看着他的病人。

    ……

    ⑮但是他(保尔)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可是,当保尔在这儿,在这个僻静的小镇的街上漫步的时候,他却感到失望和怅惘……也难怪这个小镇成了一个对他无缘的、可厌的地方。甚至白天出去散步也成为一种折磨。当保尔从两个坐在台阶上的爱饶舌的女人身边走过的时候,他听到她们急促地议论说:

    ⑯“喂,亲家母,你瞧打哪儿跑出这么一个丑家伙?

    ⑰“看样子,一定是个痨病鬼。”

    ⑱“可是你看他那件阔气的皮上衣,一定是偷来的……”

    ⑲此外还有许多别的令人讨厌的事情。

    ⑳他的生活的根早已从这里拔掉了,现在大城市使他感到更亲切了。同志关系和劳动的坚强力的纽带,把他和大城市紧紧结合在一起。

    ㉑保尔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松林跟前,他在岔路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而它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㉒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地方,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的绞架下被绞死的。他在原来竖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随后就走下陡坡,到了埋葬烈土们的公墓那里。

    ㉓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用枞树枝编成的花圈把那一列坟墓装饰了起来,给这小小的墓地围上了一圈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在陡坡上面高耸。绿茵似的嫩草铺遍了峡谷的斜坡。

    ㉔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阴郁,又冷清,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从复苏的大地上散发出来的春天新鲜的气味。……就在这地方,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生于贫贱的、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㉕保尔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㉖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㉗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土公墓。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钢铁”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的象征。

    B. “母亲吃惊地看了看他”写出了母亲对保尔与鸟对话的言行的不解和对儿子的担忧。

    C. 以上节选部分的主要事件是保尔按预订计划前往烈士墓缅怀瓦莉亚,抒发悲痛心情。

    D. 第㉖段保尔的思考,既是他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高度概括。

    2.保尔是在怎样的身体状况下想“回到那个大城市去”的?请简要概括。

    3.阅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问题。

    (1)“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句子中,连续罗列了五个短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从复苏的大地上散发出来的春天新鲜的气味”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4.文中⑮到⑱段为什么要叙写长舌妇和她们的议论?请简要分析。

    5.选文的后半部分以保尔的行踪和心理活动交织展开,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锦鲤”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①某“宝”发起“寻找中国锦鲤”活动,微博发出,瞬间刷爆全国。

    ②何为“锦鲤”?“锦鲤”如今为何有这样大的号召力?

    ③鱼很早就出现在先民的生活里,中国的渔猎文化在农耕文化之前,半坡遗址发现的“人面鱼纹图形”彩陶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了。那时候的人类生活在神话与真实之间,他们对万物饱含敬畏,云中鸟、林中兽和水中鱼都人格化了,成为神秘的存在。鱼很早就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或者,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

    ④在鱼文化的演变中,鲤鱼因多卵而被喻指“多子多孙”,《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后世与婚姻、生育相关的礼俗,鲤鱼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便不足为奇了。后来,鲤鱼的祝福意味越来越深入世俗生活。孔子得子,鲁昭公赐以鲤鱼。孔子感拜,取名孔鲤,字伯鱼。庆贺生子赠以鲤鱼逐渐成为礼俗,并在送鱼之时,附上绢布书写的祝福语,久而逐渐演变为书信的代指,友谊、爱情的代称。

    ⑤鲤鱼游进剪纸、年画、刺绣、花灯等民间艺术,进入“年年有余”的祝福语,成为酒席的标配,关于鲤鱼的吉祥意指越积越厚,具备了深广的群众基础,被各种文化争相引入并诠释。对鲤鱼文化赋予和添加新内涵,并得到大众广泛认可和深远流传的,是儒家的诠释。鲤鱼背高体阔,身形俊秀,柔中带刚,性格雄健沉稳,具有临危不乱、泰然自若的风度,它们的形象和性格符合儒家对于“君子”的要求,鲤鱼便被儒家赋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汉代《三秦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埤雅释鱼》中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迎合了大众企图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理想,被儒家成功转喻为科举考试,成为儒家劝人入世进取的励志故事。这个故事,激励了一代代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梦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⑥龙是极少的,那么一个必然结果是,不是所有的鲤鱼都可以化龙。必须通过特殊化,通过数量的限制来彰显龙的尊贵,所以化龙的是特殊的“黄鲤鱼”。到了唐代,首次出现在陆龟蒙诗歌里的“锦鲤”,拥有了化龙的专利。在千万种鱼中,成为鲤鱼已然幸运万分;在千万条鲤鱼中,成为锦鲤更是万分幸运。只有它们,才拥有成龙的资格和机会。锦鲤,实在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幸运儿。当今某“宝”以它来命名它选中的幸运儿,当然非常恰当。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鱼与龙被联系在一起,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是因为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

    B. 传说“鲤鱼跃龙门”激励了一代代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梦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C. “鲤鱼游进剪纸、年画、刺绣……”中的“游进”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D. 《诗经》《三秦记》《埤雅释鱼》等典籍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说服力。

    2.文章以“寻找锦鲤”活动这一社会热点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锦鲤”具有“这样大的号召力”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2 题
  1.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白骨精先后变作老头儿、老婆婆、姑娘,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唐僧不明真相,逐走悟空,结果被黑风怪拿住。(______)

    (2)《伊索寓言》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然后再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______)

    (3)鲁滨孙流落孤岛后,先是居住在一个有淡水、看得见大海的地方,后来选择在一棵树上栖身,以躲避野兽的袭击。(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语段,问答问题。

    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拣个齐楚阁儿里坐下。   A   坐了主位,李忠对席,史进下首坐了……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

    (《水浒传》第二回)

    横线处的A是谁?他听了隔壁啼哭之人的诉说后,做了什么事导致自己弃官出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陈景润,著名数学家,我们亲近、亲切的福建老乡;

    景海鹏,三巡苍穹的英雄航天员,点亮了我们的飞天梦想;

    路遥,著名作家,我们的人生被他的文字温暖;

    马云,著名企业家,他的平台与服务已成为我们的日常;

    ……

    他们,是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他们,离我们似乎很远;他们,其实和我们的父母、同学、朋友一样,也是离我们很近的“身边人”。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身边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确定立意。②符合文体。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