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5 题,其中:
选择题 5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0 题
  1.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 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 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 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 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中国成立是二战后世界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B. 开创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结束了百年耻辱,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93年欧盟成立时,有12个成员国,后来经过几次扩大,2007年成员国已达27个。这说明

    A. 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B. 欧洲一体化进程已无阻碍

    C. “一超多强”的局面已经形成

    D. 欧洲实现用一个声音说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林肯总统说:“我们不是敌人,我们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也许会因情激动绷紧,但绝不可能割断,”美国人“友情的纽带”被割断最终引发了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国南北战争

    C. 克里米亚战争

    D. 朝鲜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材料反映了

    A.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B. 美苏争霸结束

    C. 经济全球化趋势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英、美、法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所体现的共同法治精神是

    A. 法治取代人治   B. 限制王权   C.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D. 反对殖民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

    A. 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以下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

    项目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A. 美德经济迅速崛起

    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 英法国际地位下降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文中说:“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苦。”这一说法

    A. 肯定了华盛顿对美国的历史贡献

    B. 否定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C. 很客观,没有一点主观性

    D. 很主观,无丝毫历史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战役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 莫斯科保卫战

    B. 偷袭珍珠港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位老八路说“当我们听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们立时呆呆立在那儿,没有眼泪,它早干了,……想笑,因为我们胜利了,想哭……那是为我多难的祖国母亲,我们只说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今天是我们子孙应该铭记的日子。”“今天”是(  )

    A. 1945年8月5日   B. 1945年8月15日

    C. 1945年9月2日   D. 1945年9月9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点是

    ①体现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②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对世界走向整体起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辉煌,李约瑟认为,“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下列科技成就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齐民要术》

    B. 赵州桥

    C. 活字印刷

    D. 《天工开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2018年3月去世的著名科学家霍金被安葬在这里,与长眠于此的英国名人为邻。这些“邻居”中,包括

    A. 阿基米德

    B. 牛顿

    C. 伏尔泰

    D. 爱因斯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

    ②促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抗战

    ③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④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共同作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题文)“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展现农民阶级抗击外来侵略的风采,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

    ①维新派进行公车上书 ② 太平军大败洋枪队 ③ 黄海大战 ④ 廊坊阻击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题文)下列有关世界古代文明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有(   )

    ①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② 古巴比伦文明——种姓制度

    ③ 古印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④ 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 侧重史书记载   B. 注重史料考证

    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 周朝实行分封制

    B.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印度独立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非洲独立年”

    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  

    ②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

    ③ 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创始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外交风范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卓越风采,他从事的诸多外交活动成为国际交往的典范。下列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④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哪一叙述是学习研究历史最可靠的材料?(   )

    A. “女娲造人”的传说   B. 河姆渡考古出土的“稻谷”、“骨耜”、“猪纹陶钵”

    C. 电影《荆轲刺秦王》   D. 小说《封神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 ④①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表是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不正确的表述是

    事件

    德国突袭波兰

    珍珠港事件

    斯大林格勒战役

    攻克柏林

    时间

    1939年9月

    1941年12月

    1942年7月—1943年2月

    1945年5月

    影响

    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战重要转折点

    二战结束

    选项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面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废除农奴制

    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B

    中国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D

    美国南北战争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 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 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 救亡图存

    B. 巩固清朝统治

    C. 向西方学习

    D. 发展资本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王华同学喜欢利用成语来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认为这种形式既形象生动,又符合史实。他的下列评价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中共一大——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 抗日战争——众志成城,旗开得胜

    D. 中共七大——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为了纪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张老师向同学们推荐观看有关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下列符合的是

    ①《血战台儿庄》

    ②《挺进大别山》

    ③《平津战役》

    ④《辽沈战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两岸暂时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直接原因是

    A. 日本割占台湾岛

    B.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C. 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D. “台独”分子分裂台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 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 推动了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 主权归属不同

    B. 外交政策不同

    C. 社会制度不同

    D. 经济政策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这里 论述的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D. 美国南北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1919年召开的巴黎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是由美英法三国操纵

    B. 都暂时调整了帝国土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冲突

    C. 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 都建立起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以下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反对同一殖民国家的是

    ①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华夫脱运动

    ④卡德纳斯改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疆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中国古代疆域图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③①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③②①

    D. ③②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 商朝、秦朝、三国   B. 隋朝、唐朝、元朝

    C. 商朝、唐朝、明朝   D. 秦朝、唐朝、十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某历史合作学习小组选用下列四图及相关知识制作网页,最能反映网页主题的是

    A. 古代农业的发展

    B. 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C.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D. 闭关锁国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 近代化的探索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 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建国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上山下乡”

    ④“两个凡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如图)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A.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 “条条大路通罗马”

    C.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2017年山东聊城卷)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一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状况。这一革命使该国

    A. 成为了亚洲强国

    B. 取得了民族独立

    C. 走上了殖民道路

    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下列图片中的人物是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战将,有关他们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①图一和图二中的人物都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三者都领导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③都属于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

    ④图三中的人物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削弱了农奴制度

    ②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③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④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9. 下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内战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经济大危机   D. 美苏“冷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0.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美苏争霸   B. “一超多强”   C. 多极化趋势   D. 冷战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古今中外,安定社会、保障民生、和谐发展是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分工),女有归(婚配成家)。

    ——摘自孔子《礼记大道之行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2)从材料二中看出孙中山认为社会革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其中劳资代表各占一半;同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第1节是每州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內,对孤寡老人提供财政资金……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批准拨款。”1938年: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长工时,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童工。

    ——摘自《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3)根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从材料中归纳出此次改革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

    材料四:阅读下表回答: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343.3

    133.6

    1990年

    1510.2

    686.3

    2000年

    6280

    2253.4

    2017年

    36396.2

    13432.4

    (4)我国居民收入增加的原因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

    (5)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你对民生问题有何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得到实践和推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

    材料一: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无产者运用这一武器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3)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它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材料四: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

    (4)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何重要地位?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

    材料五:有位领导人曾经说过:“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的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

    材料六: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创造性探索,他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6)据材料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邓小平的创造性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7)综上述材料,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主题。阅读材料提示,探究问题。

    (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

    《老子》(即《道德经》)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法:效法,学习)

    (1)上述言论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

    (巧夺天工的古代工程)

    为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2)都江堰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

    (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在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记里,有老方言、老职业、老服饰、老工艺、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镇、老地名、老游戏、老美食、老童谣、老剧种、老用品、老年画……

    (3)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两方面?

    (遗产保护的现实思考)

    面对日益消逝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组织一次“我身边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实践调查,并要求组员完成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择优刊登在校报上。

    (4)请你围绕法治、和谐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之一,为自己即将进行的调査和后续调査报告的撰写设计一个标题。(要求:先写出所选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设计标题;标切合所选关键词,主题鲜明,准确凝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不论成功与失败,对今后的发展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材料一 如表所示

    成分比例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司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63年

    10.8%

    11.6%

    2.7%

    71.2%

    5.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材料二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人教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如图所示

    材料五 “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过去的交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共融共生的关系。如今,“一带一路”65个国家,人口是44亿,占全世界人口的63%.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有事好商量,发展共建,利益共享。让“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真正得到好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才是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

    ——中国网

    问题一:材料一中引起我国各种经济成分比例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在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具体指什么事件?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图中哪一个字母代表了经济特区深圳?与设立经济特区有关的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问题五: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是什么?

    问题六: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有什么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说瓦特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并不完全确切。在英国的矿山里有一种被称为“矿工之友”的机器,它能够将矿井里的水抽出来,它有燃料、蒸汽、活塞,是一架原始的蒸汽机,但每抽一下活塞就得用冷水泼一下,让蒸汽凝结,在下一次抽动活塞前又得加热,麻烦得很。瓦特借鉴前人的成果,琢磨怎么改进,经过一番努力,他制造出了新蒸汽机。它带来的不是一个领域内的革命,而是整个工业领域的革命。

    材料二:

    图一耐用碳丝灯泡

    图二诺贝尔

    材料三: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个纺纱工兼织工;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时,除英国和美国北部已完成、法国接近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其他国家正处在它的高潮期,如……德国和俄国,有的则刚刚起步,如远东的日本和中国。

    ——吴于麈、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

    蒸汽机车(时速约24千米)

    电力机车(时速约160千米)

    磁悬浮列车(时速约400多千米)

    材料五:

    机器时代的“享受”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瓦特的重大贡献是什么?它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观察材料二的图片,分别写出图一的发明者和图二人物的主要发明。

    (3)阅读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三个特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出火车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5)结合材料五中的图片和材料说一说你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