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9 题,多选题 1 题,填空题 2 题,实验题 2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9 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MnO4、KMnO4、MnO2三者中Mn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升高

    B.NaCl、Na2CO3、NaOH三者饱和溶液的pH逐渐变大

    C.NH4NO3、NaCl、CaO三者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

    D.金、银、铜金属活动性顺序逐渐减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3年5月12日在我市举行的国际马拉松赛,为世人展示了一个美丽的东营。为保护环境,我们自身应做到:①不乱扔果皮纸屑、垃圾袋;②在草坪上踏青、野炊;③不浪费水、电、纸张;④尽量不买或少买一次性商品;⑤不随便丢弃废旧电池;⑥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⑦只坐私家车出行。其中做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全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解决生活用水也是一大难题,新水源找到后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饮用,感官性指标的基本要求是不含肉眼可见物,澄清透明;化学指标中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角度分析是因为分子不断地运动

    B.为达到感官性指标要求,要对水源进行吸附沉降、过滤、消毒等处理

    C.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振荡,若出现较多泡沫为硬水,否则为软水

    D.测定pH的方法是把pH试纸放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e与CuSO4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B.用Na2CO3溶液可以区别Ba(NO3)2、HCl、NaCl三瓶无色溶液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碳酸氢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既可以增加肥效,又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A

    B

    C

    D

    X

    金属

    溶液

    纯净物

    化石燃料

    Y

    单质

    乳浊液

    化合物

    石油

    A.A B.B C.C D.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干燥CO2 B.收集O2

    C.验证CO2性质 D.监控气体流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除杂的认识

    B.食品安全

    ①用稀硫酸除去Zn中混有的Ag
    ②用灼烧的方法除去Fe2O3中混有的C
    ③用碳酸钙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①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
    ②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补充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

    C.对现象的认识

    D.化学学科的价值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红磷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
    ③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保障粮食生产
    ②开发新型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③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1 题
  1. 下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现有以下六种物质:硝酸钾、小苏打、铝、石墨、天然气、氮气。根据下列要求用化学式填空:

    (1)可充入食品包装袋用于防腐的是___;

    (2)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

    (3)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

    (4)可作燃料,其主要成分是_____;

    (5)其组成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

    (6)可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

    (1)下列食物富含糖类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2)饼干中常添加碳酸钙,其作用是_______。

    (3)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尿素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属于________(填“氮”、“磷”或“钾”)肥。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 B的质量比为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小刚利用家中废旧物品组装了一套简易灭火器(如图I所示),将瓶子倒转使两种物质混合即可灭火(如图Ⅱ所示)。

    利用该装置灭火的原理是:小苏打和米醋反应产生_______,使瓶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瓶内泡沫喷出附着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________且________,达到灭火的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

    ①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②向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___________。

    (2)乙装置:

    ①若生成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若生成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硅钢是变压器、充电器中的核心材料,其主要成份是Fe和Si。某学生用硅钢样品做了如下实验:取4.2g硅钢样品,将60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其中稀硫酸与硅及其它杂质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稀硫酸的用量/g

    10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M

    2.8

    2.1

    1.4

    0.7

    0.7

    (1)从以上数据可知,稀硫酸加入第______次后,铁恰好完全反应。

    (2)表格中M=__________。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