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6 题,其中:
选择题 46 题
简单题 39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6 题
  1. 为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况,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项目_____

    中 国

    (1950年产量)

    印 度

    (1950年产量)

    美 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6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 农业   B. 重工业   C. 轻工业   D. 商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于()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4年   D. 1982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下图是西藏人民欢庆青藏公路通车的场面,青藏公路修建成功是在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大跃进时期

    C. 改革开放以后

    D. 文革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8年,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错误决定是

    A. 进行整风运动   B. 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开展反“右倾”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追溯历史,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下图人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   )

    A. 邱少云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王进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A. 中共一大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C. 中共一大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七大  中共十四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边是摄于1971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珍贵照片《乔的笑》,照片中的“乔冠华”是盐城籍名人。当时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

    A.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 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2008年3月5日,泰安市某中学初二.三班的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演讲。甲说:“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乙说:“周恩来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丙说:“周恩来在重庆谈判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丁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演讲有知识性错误。他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他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祖国大陆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 解放台湾、完成统一   B. 民间交流、维持现状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实行三通、加强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A. 1951年   B. 1952年   C. 1953年   D. 1954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选指的是 (     )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④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在农村推行了(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生产队责任制

    C. 互助合作社制   D. 乡镇责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   )

    A.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是党在(  )中的一次严重错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过程   B.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C. 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地改革过程   D. 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报纸连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这事可能发生在

    A. 1953年   B. 1954年   C. 1955年   D. 1958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方面的文件是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土地改革法大纲》   D.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 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 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稳定繁荣,1998年又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充分说明    (     )

    A. 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B. 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C. 香港的稳定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D. “一国两制”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政治保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展现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是在( )

    A. 1953年中朝韩美谈判签订停战协定   B. 1954年日内瓦会议

    C. 1955年万隆会议   D.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事件的历史作用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A. 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   B. “大跃进”的开展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一国两制   C. 经济文化交流   D. 同属中华民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农业合作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造成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苏联政府撕毁合同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典型事例是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维护农民利益

    B.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使用

    C. 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在中共十六大上首次被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

    A. 马克思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

    A. 解放战争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初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急于求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 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了深圳、珠海外,还有( )

    A. 上海、海南   B. 厦门、上海   C. 汕头、海南   D. 厦门、汕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  )

    A. 特区问题   B. 香港问题   C. 澳门问题   D. 台湾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 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 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上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   )

    A. 广州   B. 深圳   C. 厦门   D. 上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

    A.深圳、上海浦东           B.珠海、香港

    C.汕头、澳门              D.深圳、厦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表,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分析一下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亲身体验,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半个世纪农村的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下午分田。”对他日记中所记内容的理解符合当时史实的是(   )

    A. 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B. 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可以随意转让或买卖

    D. “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号文件”着眼于(   )

    A. 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 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C.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 建立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首次使用是在(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七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澳门回归十年来,生产总值由472.87亿澳门元增加到1 718.67亿澳门元;到2009年底,政府财政储备是1999年的40多倍。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   )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引

    ②澳门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③中央人民政府对澳门的支持

    ④澳门特区政府高效施政、高度自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一国两制” (   )

    A. 是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   B. 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 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 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导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 “求同存异”   D.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在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   )

    A. 独立自主原则   B. 和平共处原则   C. 团结反帝方针   D. 求同存异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   )

    A.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今年,世博会在我国上海举办,圆了中国人又一个梦。上海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有(   )

    ①洋务运动中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②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③黄埔军校的创办     ④2001年10月在中国召开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