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1933年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   )

    A. 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B. 推行“杜鲁门主义”政策

    C. 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在法国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就是国王认为平淡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发生了(  )

    A.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C. 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D.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述了19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 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B. 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

    C. 工厂林立,且巨大在的烟囱冒着浓烟

    D. 有钱的商人们坐着里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这段话叙述的是下列哪一史实的原因和条件?(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拿破仑对外战争   D. 第一次工业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在内忧外患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B. 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

    C. 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都创办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近代工矿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以下各选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

    B. 今天,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C. 现在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

    D. 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但丁的文学作品

    B.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C. 牛顿的运动三定律

    D. 梵高的绘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西欧城市的兴起

    A. 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 使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 使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它发表16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理论向导,对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这里的“它”是( )

    A. 《独立宣言》   B. 《人权宣言》

    C. 《共产党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初三1班最近开展关于“大化改新”主题班会,以下对大化改新说法错误的是:(  )

    A. 建立的天皇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B.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并收取赋税

    C.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D. 仿照我国唐宋朝代的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17年山东聊城卷)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一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状况。这一革命使该国

    A. 成为了亚洲强国

    B. 取得了民族独立

    C. 走上了殖民道路

    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英国

    A. 光荣革命的进行

    B. 圈地运动的扩大

    C. 殖民扩张的加强

    D. 工业革命的开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A. 美苏两极对峙

    B. 殖民体系瓦解

    C. 欧洲国家联合

    D. 世界格局多极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①应为

    A. 莫斯科保卫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德国无条件投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旅游拍照发发朋友圈,逛街付款扫扫二维码。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得益于

    A. 航天技术的进步

    B. 生物技术的突破

    C. 网络技术的发展

    D. 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13 分)随着美国大搞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日同盟日趋强化。历史上, 美日之间时敌时友,对亚太乃至世界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日之战】

    材料一   下面三幅图片均为历史上日本与美国涉及舰船的历史事件

    (1)图一美国舰队的闯入后,日本民族危机严重,引发了日本历史上的哪次变革?变革前后日本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二、图三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意味着二战进程发展到怎样的阶段?(5 分)

    【美日之争】

    材料二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美国、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2) 据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美日争夺的重点地区在哪里?《九国公约》签订后, “日本人

    沮丧,美国人得意”,为什么?(4 分)

    【美日之盟】

    材料三 美国、日本在不同时期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

    (3)图一、二反映出 20 世纪 50—70 年代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请问 50 年代初,美国哪些举措影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图二、三日本、西欧实力的增强对美国的霸权政策和世界政治格局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 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改革与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雅典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公元前5世纪后期某执政官《在阵亡将士葬礼的演说》

    (1)某执政官是谁?当时雅典的权力掌握在哪些人手里?

    材料二  公元7世纪,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2)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7世纪的日本进行了一场改革,这场改革在政治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场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三  如图

    (3)材料三的局面是在哪次改革后形成的?根据图示可知,各级封建主与其附庸之间关系的主要纽带是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交通运输飞速发展。……

    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次科技革命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在多个领取得了重大突破。

    材料四

    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1)实现从图1手工操作向图2机器生产的转变,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说明人类已进入了什么时代?请列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飞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

    (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1964年我国在原子能技术方面首次取得的重大突破是什么?在生物科学方面,1973年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谁?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世界格局,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力量对比态势。九年级同学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仔细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战后分赃构格局)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的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和平?世界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人们在不断思考……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1)“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通过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成了战后的格局?这一格局被称作什么?它是被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彻底打破的?

    (战中聚会定格局)

    材料二:会议实际上划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使战后世界出现了两极格局。

    (2)材料中的会议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成立哪一国际性组织?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经济发展看格局)

    材料三: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的走向。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将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格局演变悟道理)

    (4)通过世界格局三次大变动的探究,你认为决定世界格局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