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A. 《停战协定》

    B. 《共同协定》

    C. 《国内和平协定》

    D. 《双十协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 和平民主建国   D. 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现在(   )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

    A. 金田起义   B. 太平军攻占苏州   C. 定都天京   D. 青浦大败洋枪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其会师地点在(    )

    A. 陕北吴起镇   B. 江西瑞金

    C. 甘肃会宁   D. 贵州遵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 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B.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 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

    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中的“苦难十四年”始于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 阴谋夺权

    B. 炫耀武力

    C. 投靠日本

    D. 逼蒋抗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八荣八耻”中提倡“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追溯历史,曾经倡导“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它的作者是

    A. 左宗棠   B. 李宗仁   C. 聂耳   D. 冼星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

    A.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 发动了秋收起义

    C. 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 洋务运动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

    A.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 作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 集中全力解决了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D. 为争取全国抗战的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提供了有力而可靠的保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

    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属于鲁迅的代表作品是

    A. 《子夜》

    B. 《女神》

    C. 《阿Q正传》

    D. 《雷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发动金田起义

    C. 定都天京

    D. 提出《资政新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 西安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图为电影《血战台儿庄》的宣传海报。你认为剧中的主人公应是

    A. 张学良

    B. 杨虎城

    C. 李宗仁

    D. 彭德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涉及的战役是

    A. 武汉会战

    B. 长沙会战

    C. 豫湘桂战役

    D. 渡江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它

    A. 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B.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D.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创办《中外纪闻》

    C.颁布《定国是诏》 D. 创办了强学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直接引发“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A. 《马关条约》的签定

    B.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C. 德国“强租”胶州湾

    D. 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近代化运动中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他们应该去的城市是:

    A. 南京 B. 广州 C. 上海 D. 遵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抗战时期,延安新华电台评论一场战役时说“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场战役应该是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太原会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A. 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 粉粹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D.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走向了繁荣富强。下列选项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包括

    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黄埔军校的成立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 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B.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C.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它的召开,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它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新文化运动的兴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从1840年——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

    (1)1840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次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这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一、二各反应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反映了哪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你怎样评价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12年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多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材料一:电影《大决战》共分三部,影片以史诗般宏伟的气魄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解放战争中三次决定性的战役。战役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为结局,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创作者对双方统帅部门的战略方针、作战计划、战役指挥完全忠实于历史事实;在细节描写上、战争场面上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进行适度的渲染铺衬,因而使银幕形象在巨大的、真实的历史背景下显得更加丰满、生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表明决战的胜负并非单纯是军事指挥决定的,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电影《大决战》描绘了解放战争期间哪三次重大战役的恢弘场面?三大战役胜利最重要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一次重要战役?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共合作进程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36年12月

    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1936年12月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势力进行协商。

    宋美龄到达西安,与张、杨等就西安方面提出的六项主张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1937年9月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材料二: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材料三: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正式形成的标志。

    (2)材料一、二反映出中国抗日合作方式出现了怎样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共产党抗战的两个著名战役。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战胜利有什么样的意义?。

    (4)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