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作文题 2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名句默写(10分)

    (1)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6)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7)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8)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9)著名歌手姚贝娜因病去世后捐献出的眼角膜让23岁的四川小伙重见光明。她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的写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如火如(   )   吸(    )   摇yè         斑lá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请以“珍惜”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3、不少于600字;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B.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辅导。

    C.“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D.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国防教育基地。

    B.盐城今年五万多人无偿献血,献血量近八万多毫升。

    C.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在济南奥体中心隆重举行。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过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①②④   C.③②④⑤①   D.⑤①③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语言表达(3分)

    春节将至,请你为自己的父母写上一句祝福语,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的感恩之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9分)

    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1)这段文字选自苏联作家         写的《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3分)

    (2)选文中说主人公“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3分)

    (3)肖明同学近来考试很不理想,他心情颇为郁闷,在学习上想打退堂鼓。如果让你安慰他,你打算怎样说呢?(要求适当引用名著中的部分情节)(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

    何处。(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16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小石潭记》作者是       (朝代)的         。(2分)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字词的意思。(4分)

    (1)鱼百许头:___________      (2)俶尔远逝:   ___________

    (3)斗折蛇行:  ___________      (4)其境过清: 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6分)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分)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分)

    4.本文多处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请结合所给语段选择一处作简要分析。(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语段。(18分)

    小心,涂改液伤着你

    ①目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调查,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十分刺鼻的气味对人体有害?

    ②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③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上。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五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而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试验5—8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观察。五天中,实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逐日增加形成明显对比。A停止试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④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B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出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⑤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保护,警惕慢性中毒,最好不再使用涂改液。

    1.为第①段的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连贯。(2分)

    2.在第④段中,“合适替代物”是指替代______________的物质。  (3分)

    3.第③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5分)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

    说明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说说该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5.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如何进行自我保护。(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现代文。(16分)

    布  鞋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科。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 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阉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子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文章以       为线索,通过对         的回忆,表达了对                                         之情。(3分)

    2.请从第③段中找出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3.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3分)

    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3分)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5.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