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实验题 2 题,解答题 4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 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 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则

    A.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2倍

    B.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了2 m/s

    C. 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2 m/s

    D.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2 m/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体育课上一学生将足球踢向墙壁,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足球与墙壁作用时墙壁给足球的弹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v1的方向

    B. 沿v2的方向

    C. 先沿v1的方向后沿v2的方向

    D. 沿垂直于墙壁斜向左上方的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分力与合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

    B. 5N、2N、6N三个共点力最大合力为13N,最小合力为1N

    C. 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都被确定,则合力也被确定

    D. 合力是分力等效替代的结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段路程为s,一辆警车通过前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后的平均速度为V2,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推放在水平粗糙地面上的木箱,关于木箱所受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木箱保持静止,则F越大,它所受摩擦力越大

    B. 若木箱保持静止,则木箱质量越大,它所受摩擦力越大

    C. 若木箱向前滑动,则F越大,它所受摩擦力越大

    D. 若木箱向前滑动,则木箱运动越快,它所受摩擦力越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秒末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θ为120°F=G/2

    B. 不管θ为何值,F=G/2

    C. 当θ=0°时,F=G/2

    D. θ越大时F越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 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 第2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 第4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 s速度达到3 m/s,则( )

    A. 在这1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 m/s

    B. 在这1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C. 汽车再向前行驶1 s,通过的位移是3 m

    D. 汽车的加速度是3 m/s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绳上的拉力将(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在不同外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三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同

    B. 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小,受地面的弹力最小

    C. 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受地面的弹力最小

    D. 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受地面的弹力最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力__.

    (2)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多选题)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__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3.62cm,BC=4.38cm,CD=5.20cm,DE=5.99cm,EF=6.80cm,FG=7.62cm,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0s。

    (1)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_________电源.(选填“交流”或“直流”)

    (2)计算出打下B点小车的瞬时速度________

    (3)用逐差法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4 题
  1. 一个物体从45m高处自由下落,那么

    (1)该物体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在最后1s内通过的高度是多少?( g取10 m/s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4m/s2,在第1 s内位移为6 m,求:

    (1)求初速度

    (2)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把物体挂起来,再用一根水平的绳子把物体拉向一旁固定起来. 物体的重量是40N,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0°,则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答案可保留根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A、B两车在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两车不同车道)B车在A车前,A车的速度大小为V1=8m/s,B车的速度大小为V2=20m/s,当A、B两车相距X0=28m时,B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2,从此时开

    始计时,求:

    (1)B车经多长时间停止?这段时间内A车B车位移分别为多少?

    (2)B车停止时,A车是否追上B车?

    (3)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