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情景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 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 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 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 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 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 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 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 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做出回答。

    D. 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1)______,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2)______。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3)______,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

    ③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

    (5)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

    (6)《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

    (7)《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在《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力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

    B. 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骨。

    C.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

    D. 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

    E. 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

    2.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

    3.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80字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中央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了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进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和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群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群众收视率与总体群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群众相对于总体群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群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才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慧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辑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 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 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 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E.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高罗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花园里,迷人的景色引人驻足流连。牡丹色彩艳丽,赏心悦目;茉莉香气馥郁,沁人心脾;玫瑰色香俱佳,令人倾倒。这些花儿,特色不一,却同具美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和谐而多彩的美好春天。花儿这般,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请选好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