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9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null 1 题,单选题 3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1372年.政府颁布法令:“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改变元代佃户对地主“侍奉如承官府”的情况。这本质上反映了

    A. 宗法制是处理农民关系的主要手段   B. 伦理思想影响深远

    C. 政府法律上承认人身依附关系变化   D. 租佃关系更加普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 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

    D. 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4 题
  1. 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A.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 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C. 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D. 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世纪70年代,英国正在享受自由贸易、市场扩大带来的经济繁荣,这造成了英国对时代潮流认知的迟钝,最终丧失了工业领先的地位。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是

    A. 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C. 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全面来临

    D. 代议制确立和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苏俄的一份文件中写道:“余粮的自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这一政策的贯彻

    A. 是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面恢复发展

    C. 适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新形势的需要

    D. 推动了俄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开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 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C. 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

    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西方政治学家把因通信技术发展而推动的民主现象叫做“媒介民主”,“在传统上,政党是民众表达利益、愿望和要求的最重要的工具。现在,媒介也作为政治参与工具出现。民众过去主要通过政党来做的事情,现在也可以选择通过媒介的途径来做。”材料旨在说明

    A. 技术进步使媒介的政治功能增强

    B. “媒介民主”逐步取代了政党民主

    C. “媒介民主”实现了让人民当家做主

    D. 媒介是政党与公众沟通的主要渠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7年7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的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这一规定

    A. 提高了农庄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B. 推动了农业的集体化

    C. 根本上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D. 改善了农业生产布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它反映了

    A. 小农经济封闭性的要求

    B. 工业化水平高的要求

    C. 农业必须走合作化道路

    D. 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汉唐时史书里一提及“兼并”,就带有贬义,比如“豪强兼并”。到了宋以后,骂地主“土地兼并”的说法越来越少了,而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了。这说明

    A. 历史解释随时代变化而发生变化

    B. 历史结论总是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C. 史书记载受朝代更迭的影响较大

    D. 同一现象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斯大林曾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强调“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实际上在苏联工业化时期,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一做法

    A. 导致苏联农业生产关系长期落后

    B. 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

    C. 使苏联最终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 忽视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84年,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90年前后一位地主从浙江余姚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但从宁波乘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却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科技。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B. 浙江周边地区的交通发达

    C. 工业品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

    D. 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

    A. 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B. 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C. 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D. 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自1999年WTO西雅图会议失败到2003年坎昆第五次部长级会议无果而终,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屡遭挫折;而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则稳步增长,到2003年5月,全球共签署265个区域贸易协定,其中有240个以自贸区为目标。由此可见

    A.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进

    B. 多极化导致贸易自由化机制失灵

    C. 世界各国经济趋同化加强

    D. 建立自贸区是区域集团化的宗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B. 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 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俄罗斯《晨报》报道,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意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

    A.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B. 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

    C. 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D. 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 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 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 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 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文献记载两宋时期。“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复以医药弗使,饮膳难得•自村幢而迁于邑,白岜而迁于郡者,亦多矣。”又如奉化李雄飞之父。“隆于教子,其徙城市,便二子之从师也”。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

    A. 工商业市镇吸引大量人口

    B. 科举考试促进重学风气形成

    C. 城市职能呈现多元化特征

    D. 土地兼并导致农村经济萧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早期史书把《河渠书》《沟洫志》列为专篇,后代治理黄河的文献汗牛充栋:地方史志大多将当地水源、河流、湖泊及其治理和利用的情况详加记载。上述史实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农业经营环境的恶劣

    B. 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

    C. 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D. 精耕细作的农耕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

    C. 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 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从17世纪起,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北美殖民地的英国移民中,大量移民是因圈地运动而丧失了土地无以为生的农民及因生活困苦而寻找出路的手工业者。由此可知,殖民地移民

    A. 满足了美洲殖民地对劳动力的需求

    B. 导致了英国本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 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D. 减少了英国社会秩序不安定的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从15世纪40年代开始,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日本九州,以物易银。同时,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也经由马来西亚流向中国。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 政府推动白银货币化

    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 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题文)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实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

    A. 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

    B. 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 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D. 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WWW.K**S*858$$U.COM此事说明

    A. 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 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 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 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中国)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上,被人遗忘……一捆捆机器轧的(来自)孟买的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近代经济实质是

    A. 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B. 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 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影响财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年代

    农业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8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30441

    69

    4445

    15

    39696

    100

    A.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B. 农业种植结构优化

    C. 政府财税政策变化

    D. 新的社会阶级出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的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工业部门

    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

    水电工业

    89%

    11%

    冶炼工业

    90%

    10%

    机器制造业

    73%

    27%

    化学工业

    75%

    25%

    饮食品工业

    23%

    77%

    服饰品工业

    8%

    92%

    A. 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 民营资本受到官僚资本的压制

    C. 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

    D. 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目前,中国市场不少洋品牌纷纷起上好听的中文名字,如可口可乐、标致、奔驰等。这一现象表明(  )

    A.中文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B.洋品牌只有使用当地语言才能站稳市场

    C.中文品牌的产品都是由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生产的  

    D.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和广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题文)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阶段: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些变化反映的木质问题是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D. 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后,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包括捷豹汽车、英国电讯、英国石油及工厂和港口等。这些公司在上市时,把股价故意定得偏低,并面向所有的人销售。这一举措

    A. 加强了国家干预力度

    B. 扩大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C. 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D. 提高了国民的工资收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也正是从1973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

    B. 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的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

    C. 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

    D.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丘吉尔在谈及对斯大林的评价时说:“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主要反映出

    A. 苏联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基础

    B. 英国意欲学习苏联的工业化模式

    C. 西方对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态度宽容

    D. 斯大林模式在某些方面仍有可取之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二战后,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际上反映出英美

    A. 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B. 争夺欧洲控制权

    C. 力争建立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

    D. 争夺世界金融霸权的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

    A. 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B. 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 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 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立国不久,仿元朝建立了宝钞(纸币)制度,规定宝钞一贯值铜钱一千文或银一两,只准使用铜钱和纸币,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正统元年(1436年),“银一两当钞千余贯,钞法之坏,莫甚于此。”加之铜钱流通数量少,朝廷“弛用银之禁”。于是,出现了“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的局面。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发了“银钱兼使”的法令,这是明朝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到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至此,白银成为社会各阶层、各地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

    ——摘编自全汉昇《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等

    材料二中国自明代中期以来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这依赖于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相对于欧洲各国,中国商品以白银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而倍受青睐。16-17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达200多种。从1550年到1645年明朝灭亡前的近百年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14000吨。1590-1644年间,美洲运往菲律宾(系西班牙殖民地)的白银共有4620吨,其中大部分流入中国,以致于西班牙人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今属中美洲)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

    ——摘编自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等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的经济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7世纪白银流动对当时的中国和西班牙产生的不同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1933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教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教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至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每周可领取15美元至18美元的失业保险金。总之,罗斯福新政为人类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曾贵《“罗斯福新政”的就业工程及启示》

    材料二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供给恒等于需求。”经济只会出现局部失衡,资本主义经济机制具有很高的协调性,可自行调节已使经济运行重新恢复正常。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后,这一理论遭到挑战。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需求会自己创造自已的供给”,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必然会产生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制。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经济体系均衡的关键,不是市场和竞争,而是由消费和投资额决定的有效需求水平。为此,他主张: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限定利率以及其他方法,指导消费倾销。“战后,凯恩斯学说变成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摘編自张建刚《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及其新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实行社会救济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凯恩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突破。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学说能成为“西方经济学正统”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和潜在的内变因素。

    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杭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7年

    《工厂迁移案》等。

    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

    1939年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

    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材料二认为“政府之无扶植诚意”,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3)据材料三,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