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4 题,非选择题 1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心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是因为

    A.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 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

    C.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 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8年,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石油占石油出口总量的74%,1963年上升到89%;1958年,苏联宣布,凡是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22.5%,向东欧国家出口的只降价6%;1962年,苏联再次调整出口价格,分别降价55.7%和8.3%。材料反映

    A. 社会主义阵营已名存实亡

    B. 经济政策摆脱意识形态束缚

    C. 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D.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资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种政治现象应该是

    A. 秦代垂直管理的特征   B. 汉代内朝外朝的体制

    C. 唐代三省分工的具体化   D. 宋代机构臃肿的写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思想界主要是围绕东西文化孰优孰劣进行比较、评判和论争。而自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资源的重视则成为其主要共识。当时思想界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A. 反思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的不足

    B. 提振民族精神以抵抗日本侵略

    C.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专制与独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72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据此,该“课程计划”

    A. 背离了“中学为体”的思想

    B. 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促使中国的教育走向殖民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051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

    A. 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 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 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 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787年,法国巴黎高等法院发表宣言声称:国民应通过定期举行的三级会议“自由地”向国王纳税,并要求通过一项法国人的人身保护法,提出未经正当审判不得逮捕任何人。这一宣言旨在

    A. 解决法国王室的财政危机

    B. 召开三级会议以制定宪法

    C. 申明高等法院拥有立法权

    D. 试图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31年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拒绝聘请已婚妇女当教师,美国劳工联合会敦促雇主不要雇佣其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一些媒体舆论也赞同这一做法。当时美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 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

    B. 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

    C. 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

    D. 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自1999年WTO西雅图会议失败到2003年坎昆第五次部长级会议无果而终,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屡遭挫折;而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则稳步增长,到2003年5月,全球共签署265个区域贸易协定,其中有240个以自贸区为目标。由此可见

    A.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进

    B. 多极化导致贸易自由化机制失灵

    C. 世界各国经济趋同化加强

    D. 建立自贸区是区域集团化的宗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文献记载,两宋时期“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复以医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幢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又如奉化李雄飞之父,“隆于教子,其徙城市,便二子之从师也”。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

    A. 土地兼并导致农村经济萧条

    B. 工商业市镇吸引大量人口

    C. 科举考试促进重学风气形成

    D. 城市职能呈现多元化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即使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家庭副业也是合法的,夫权制也比较流行,成年儿子承担着为父母养老的义务,两个家庭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经济联系。这在1978年后

    A. 阻碍了基层民主制度的推进

    B. 强化了社会基层的宗法观念

    C. 推动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D. 为农村经济改革提供了组织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 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下图,唐玄宗开元年间将10道析分为15道,其中山南道两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道三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以适应监察事务繁重的需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唐代15道图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南方经济的发展

    C. 藩镇势力的扩大

    D. 海上丝路的开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专制皇权强化

    B. 程朱理学逐渐盛行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民主思想的出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朱元璋立国不久即下令重修乡饮酒礼,并颁布到全国乡里等基层组织,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邻里,教育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敕谕”作为乡饮酒礼上宣讲的重要内容。其意在

    A. 提高官员道德水平以整顿吏治

    B. 改变前朝宗族秩序混乱的局面

    C. 借助人伦秩序以实现社会稳定

    D. 加大对乡村基层社会的控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A. 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 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 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 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史界革命的目的是要把史料和对史料的解说结合在一起,以提供行动指南和唤起爱国主义意识。不对史学进行革命,史学便没有能力促进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保证中国的续存”这表明史界革命

    A. 更新史料解说

    B. 推动维新变法

    C. 否定史学传统

    D. 旨在救亡图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

    A.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反映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C. 适应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

    D. 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1935年7月至1936年6月上海市趸售(整批出售)物价指数的变化情况。此情况说明

    A. 国民政府极力推行通货膨胀政策

    B. 西方国家加剧了对中国商品倾销

    C. 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梭伦改革之后,争权失败者大多被处以死刑,或被没收财产后再遭驱逐,但其家族往往伺机报复,掀起新一轮斗争。公元前5世纪初,陶片放逐法启动,“得票最多的人由执政官宣布放逐10年,但有权享受他们产业的收入”。该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 政变频繁发生

    B. 城邦稳定发展

    C. 实现直接民主

    D. 防范僭主专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 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 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 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 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罗马人看来,指定继承人是一件类似于立法性质的重大事件,因此必须经民众大会举行特别仪式。只有在大会上成立的遗嘱,才为市民法承认。由此可知,古罗马的市民法

    A. 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注重司法程序的完整性

    D. 立法来源的多元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27年,苏俄有45.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A. 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B. 加速农村土地兼并

    C. 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表是1981年—1984年的美国、欧共体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由此可知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美国

    3.1%

    2.6%

    3.5%

    6.5%

    欧共体

    -0.3%

    2.1%

    3.1%

    3.1%

    中国

    5.2%

    9.1%

    10.9%

    15.2%

    A. 市场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B. 欧洲一体化制约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

    C.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领先

    D. 美欧中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初步成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沿海各省相继沦陷,与内地交通中断。国际联系和进出口贸易均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从陆路打通国际通道,并以主干线联接国内各地,是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重要途径。为了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一步取得国际援助,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建立了一条以新疆迪化(乌鲁木齐)、甘肃兰州、陕西西安为联接点,包括空中航行、陆路运输和通讯联系等功能的西北国际交通线。2000多名西路军蒙难将士正是通过西北国际交通线在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营救下到达延安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国际交通线运往中国抗日前线,这些战略武器和物资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缅甸被占,滇缅公路完全断绝。一时间,西北交通线成为中国惟一的对外联系通道。

    ——摘编自袁志学《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北国际交通线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北国际交通线建立的历史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

    年代

    主要热词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Ⅰ号、喇叭裤

    20世纪90年代

    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

    21世纪初期

    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民国元年教育大事记

    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成立

    1月19日教育部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改革清政府之学制。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亲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废止等14条。

    9月2日,教育部顶布《教育宗旨令》,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同月,颁布《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等普通教育各级学校的专门法令。

    10月,教育部颁布《专门学校法令》和《大学法令》,规定大类分为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等大学体制包括:一是大学设评议会,对大学重大事项有评审权,二是大学各科设教投会,对学和科重要事项有审议权等,全国各学堂因此纷纷改名学校,如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映西大学堂改名为西北大学等。

    ——摘编自别必亮《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历史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效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剧形或以来出现了众多名伶大师。其中表演艺术最代表性、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当属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0岁登台,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个行当剧目。他尊重传统,大胆革新,在京剧艺术的唱法、念白、做功身段、武打、表演、伴奏乐器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与创造。1913年首次到上海演出,使很快风靡了整个江南。1918年后,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梅兰芳也是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曾三次赴日、一次赴美、四次赴苏进行演出,获得盛誉。这些活动传播了京剧艺术,增进了国际友谊,更使京剧跃入了世界戏剧之林。在抗战时期,他排演了唤起爱国精神、伸张民族正义的剧目。北平沦陷后,他罢歌息舞蓄须明志,虽然生活极度困难,但他决不为敌伪登台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摘编自1961年10月刊《戏剧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兰芳开始走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梅兰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